上海要瞄准资金融通,建设人民币全球服务中心,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贸易融资、清算结算、项目投资、跨境贷款等方面的使用比例;加强与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合作,稳妥推进境外机构和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产品,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
一、“一带一路”建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需求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成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市场
1.推动上海优势产业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未来涉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产能合作将成为对外投资的支持重点,尤其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行业,将成为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要求,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健康、电子信息、海洋天空等五大领域。目前上海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与环保、软件产业、现代农业、光电子和文化创意等,基本覆盖了以上科技创新的五大领域。尤其是,上海张江自贸试验片区发挥着“双自联动”的独特功能,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需要鼓励和推动上海这些企业“走出去”,并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上海迈向国家制造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而且有利于推动和改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统产业,使沿线各国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来加快培育壮大其国内新兴产业。
2.推动上海金融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持续性融资。近年来,上海已形成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与场外衍生品、黄金、保险等市场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是国际上少数几个金融市场种类比较齐全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随着企业“走出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上海金融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一方面,其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中资金融机构、民营资本将深入参与国际金融投资合作。另一方面,国际服务内容日益全面,增值类服务增多,并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热点。投资方式由传统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转向兼并收购,更好地整合东道国本地资源。2016年2月,银监会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6年进一步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工作的意见》,指支持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海外机构布局,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有望进一步加速。
3.不断拓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融资渠道并创新融资方式。当前我国融资结构仍以银行信贷间接融资为主,随着企业“走出去”对可持续金融的需求,应发挥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市场作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从现有占比大的商业银行信贷间接融资,根据参与合作的业务自身特点,发展为以股票、债券直接融资为主的方式,不断创新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渠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创新经贸投资合作、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国际化融资模式,探索出搭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平台,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市场要素资源配置功能枢纽,发挥自贸试验区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的桥头堡,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新兴产业合作。
(二)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支持和服务“一带一路”的投融资中心
1.“一带一路”建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融资需求。(1)对上海银行业的融资需求。“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为商业银行在沿线国家布局提供许多潜在的投资机遇,商业银行可在沿线国家设立机构、收并购,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及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等。因此,上海银行业可发挥产品优势,提供结构性融资、贸易融资等服务,如出口类贸易融资、服务贸易项下融资、成套设备信保融资到跨境供应链等,借助中国基建行业产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的良机,为中国设备、材料、产品“走出去”提供综合化跨境金融支持。(2)对上海融资租赁业的融资需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融资租赁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带动国内设备、技术、服务出口。“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融资租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助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服务企业“走出去”方面。随着有关产业新政策出台和制度层面障碍的消除,我国融资租赁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融资租赁一方面可以缓解高端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集聚社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3)对上海保险业的融资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局势比较稳定,但部分国家存在局部武装冲突或骚乱,还有一些国家的偿债率、负债率和债务率高于国际警戒线,国内企业将面临海外信用风险的挑战,因此,保险公司也将迎来新的金融需求和机遇。保险公司可开发和完善现有海外投资保险的制度设计和运行,开发外汇保险、海外无捆绑贷款保险等新产品。近年来,上海保险业发展很快,与银行业结合紧密,也将成为对接“一带一路”融资缺口的主要提供者。
2.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功能,使其成为“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近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确立了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简称《全改方案》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积极有序实施《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即“金改40条”)。《全改方案》还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要成为“一带一路”的投融资中心。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增强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深度合作、互联互通。
(三)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
目前,中国与2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与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了货币的直接交易,并与两个沿线国家实现了货币的区域直接交易,有效降低了汇率风险,便利了贸易和投资。中国与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当地的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参与者有不少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和CIPS为境外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多的跨境清算选择,有助于节省资金清算时间,提高清算效率,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使用人民币开展投融资,可调动当地储蓄资源,撬动更多的国际资本,节省换汇成本。更多地使用人民币会逐渐增强对人民币的信心,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吸引力;同时,逐渐减少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依赖,降低因汇率波动而引发的风险。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落户上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加快构建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人民币全球服务体系,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探索扩大人民币在投融资中的使用,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