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焕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
2019年03月04日  |  来源: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  阅读量:9353

(四)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公允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需求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和上海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上海集聚着大量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其先进的国际管理理念、信用评级方法及其信用评级公允性,在金融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国外机构“引进来”,上海集聚的大量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会计、财务和法律机构,能够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或地区项目合作方面提供国际信用评级的需要,使其在发行债券、企业并购等方面更具公允性,加强其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逐步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

(五)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设计与创新金融制度的需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使上海不仅具有相对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健全的金融制度。上海自贸试验区已形成近20项可复制推广的金融创新成果。其中,央行和外汇部门已把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18项金融制度推广到其他自贸试验区以及全国,涉及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理和支付结算五大方面,有效发挥了金融开放“试验田”作用。与“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领先健全的金融制度,能够帮助这些国家设计其国内金融制度,促进其健全市场环境,如支付结算系统、国际金融交易平台、跨境融资制度等方面的设计与建设等,从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制度的健全与发展。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支持“一带一路”的现状与瓶颈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支持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现状与成效

1.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2017年1-7月,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0个国家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6.5亿美元,主要流向新加坡、老挝、马来西亚、印尼、俄罗斯、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中国与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总额近1万亿元人民币。上海支持和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体现为:(1)对外直接投资重要项目。蚂蚁金服旗下的上海云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4.5亿美元入股印度最大的在线支付品牌企业PayTM。(2)对外承包工程重要项目。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11.2亿美元承接菲律宾马力万斯2X660MW燃煤电站项目,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9亿美元在土耳其承接了MERSIN 水泥项目。

2.推动了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向更高水平发展。一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效的行政效率和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吸引了众多企业以上海为海外投资第一平台而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另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对外投资的高度便利化措施向全国推广复制,创新行政许可手段向“一站式”服务发展。尤其是,上海高科技型企业整合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知名品牌、营销网络等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高端要素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近11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已集聚浦东。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浦东新区商务委,联合税务、外汇、公安出入境等多部门加强研究对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推动加强了对外投资事中事后监管举措及其实施。

3.建立了宏观审慎的跨境融资制度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15年2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建立宏观审慎本外币一体化的境外融资制度,扩大了经济主体从境外融资的规模与渠道。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稳步推进上海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直接投资的全面可兑换,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沪港通顺利实施。2015年12月,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发布《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允许区内企业(不含金融机构)外债资金实行意愿结汇,进一步简化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手续,放宽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条件,支持银行发展人民币与外汇衍生品服务。

4.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4年2月21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规定上海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与符合条件的区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为跨境电子商务(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并赋予区内企业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管理及经常项下人民币集中收付功能。这进一步简化自贸区经常和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业务流程,推动人民币境外借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创新业务,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此外,人民银行在上海启动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上线运行,首批有19家境内外中外资银行作为直接参与者在CIPS开立账户,通过CIPS直接发送和接受业务。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

5.推进国际金融交易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以提升金融市场对外开放。(1)启动了“沪港通”。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开创了风险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实现了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增进了境内外市场的有效沟通。(2)设立了“黄金国际板”,推出了“黄金沪港通”“上海金”。2014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国际板”正式运行,标志中国黄金市场开放迈入新阶段。2015年7月,推出“黄金沪港通”,实现了香港上海两地黄金市场的互联互通。2016年4月19日,又推出了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金”,进一步扩大了上海黄金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3)成立上海保险交易所。2016年6月12日,上海保险交易所正式开始运营,这将搭建国际再保险、国际航运保险、大宗保险项目招投标、特种风险分散的“3+1”业务平台,将着重探索和发挥助力盘活保险存量、用好保险增量的作用。(4)成立国际能源交易中心。2013年11月,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具体承担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平台建设。2014年12月,获批开展原油期货交易。(5)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筹建。2014年2月,人民银行同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自贸试验区设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便利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支持“一带一路”的主要瓶颈与不足

1.“一带一路”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期长。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经济状况差异大,而且大部分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等各领域均存在投融资期限较长、未来收益不确定、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的问题,绝大部分需要采取“先期扶持、长期获益”的开发理念。另一方面,涉及的国家多数市场环境欠缺,制度不完善,商业贷款不愿介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出现了融资瓶颈,这正是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即建立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弥补市场的缺失,以市场化的方式服务国家战略。部分沿线国家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资源匮乏,难以对各领域提供充分服务和支撑。在金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情况下,中国与相关国家加强金融合作,将有助于为其发展提供“补给”,实现互利共赢。

1 2 3 4 5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