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先明道,培根先铸魂,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复旦大学教师节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2022年09月10日  |  来源:复旦大学  |  阅读量:6766

桃李芬芳,教泽绵长。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今天(9月9日)下午,复旦大学召开“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 2022年教师节表彰大会。

校党委书记焦扬出席会议并讲话。焦扬、校长金力为获奖个人和团队颁奖。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裘新主持大会。校党政领导,“钟扬式”好老师、好团队称号获得者,老同志、老教师代表,中层正职干部,各院系、各单位从教三十年的教师代表、新入职教师代表出席。

焦扬:精于学术、达于育人,在新时代做出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称号的新贡献

焦扬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向受到表彰的“钟扬式”好老师、好团队表示热烈祝贺,向从教30年以及所有为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老教师,向所有坚守在教学科研医务和管理服务岗位的教职工致以崇高敬意。

昨天,总书记以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的方式,对教师队伍再次提出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的期望和要求。过去一年来,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全校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心中所信、矢志拼搏奋斗,团结一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牢校园疫情防线,推动“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全面推进“第一个复旦”建设,展现了踔厉奋发的昂扬斗志和精神风貌。这一年,复旦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用言传身教铸魂育人,吴晓明教授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杰出教学奖,葛均波院士领衔的“中山医院心内科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陈思和教授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一系列荣誉背后,离不开复旦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这一年,复旦教师团结一心共抗疫情,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勇攀科技高峰,用创新创造服务国家社会,扎根中国大地,用实际行动书写山海深情。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焦扬指出,学校始终坚持把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她希望,全体复旦教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努力实现“经师”“人师”相统一,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努力在新时代做出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称号的新贡献。要以理想信念为根,做学生强国追梦的“导师”。坚持传道先明道、培根先铸魂,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走好青春梦想融入复兴梦想的人生之路。要以高尚师德为魂,做学生锤炼品格的“严师”。始终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自觉,努力成为社会尊重的楷模、世人效法的榜样。要以扎实学识为基,做学生探求真知的“良师”。把探求真理、开拓创新作为毕生追求,把终生向学、匠心育人作为毕生追求,把奉献国家、服务社会作为毕生追求。要以仁爱之心为本,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恩师”。教师为教、用心要真,教也无涯、用情要深,教学相长、用力要实,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让每位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建设‘第一个复旦’时不我待,培育‘大先生’‘好老师’永远在路上。”焦扬强调,要压实责任链,进一步发挥“三线联动”机制优势,构建完善教师思政工作体系,推进基层党建、教师思政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要做强发展链,进一步落实“强师行动”,健全面向全体教职工、覆盖职业生涯全过程、服务全方位发展需要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要延伸“服务链”,进一步完善“三关心一引领”校院两级工作机制,为教职工激发活力、注入动力、疏解压力。

裘新: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持续培育时代新人

裘新在主持中表示,希望全校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学校、教师、学生,是学术共同体、生活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学校始终与老师们同心同理同德同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持续培育时代新人。

树榜样,教育报国守初心

他们荣获“钟扬式”好老师、好团队

会上,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周亚明宣读《关于表彰复旦大学2022年“钟扬式”好老师、好团队的决定》,焦扬、金力共同向获奖个人和团队颁发荣誉证书。

“钟扬式”好老师代表、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大儒,“钟扬式”教学团队代表、妇产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华克勤,“钟扬式”科研团队代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团队带头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分别作获奖代表发言。

卢大儒从教30多年来的关键词有:立足讲台,热心科创,潜心科研,钟情科普,立德树人,服务奉献。曾与钟扬教授共事过的卢大儒,始终把钟扬作为他在为人、教学、科研、科普和管理等方面的榜样。他说:“科研是教书育人的后盾,是研究型教学的源泉”,坚持科研和教学并重,科研反哺教学,现在他正在将遗传学的研究论文,运用在提高人口健康水平的临床应用中。

“争做脚踏实地的‘善梦者’,更竭尽所能引导学生成为‘追梦者’和‘筑梦者’”,华克勤与团队,利用VR技术实现教学可视化,让人体盆底结构变得具体可感,让医学课堂“活起来”。在完成国际首例“孕期合并宫颈癌患者保留宫体及胎儿的腹腔镜下宫颈根治手术的基础上,探索提高术后生育率的关键技术,尝试开展腹膜外手术入路,揭开了该入路的精髓。团队受邀前往维也纳,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再造生殖道,帮助生殖道畸形患者实现成为母亲的心愿。在带领团队“善梦”的同时,见证他们经历成长蜕变,成为“筑梦者”和“追梦者”。

“我们中国人在政治上是很骄傲的。但是,我们在政治学理论贡献上是不是很骄傲了?”苏长和说,带着一股不服气的精神,由来自政治学、公共管理、国际关系三个学科11名教授组成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团队,志在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上用力,希望为中国政治学在世界上的更大影响作出复旦人的贡献。把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做好,答好学校“第一个复旦”建设这道必答题。

传师道,他们耕耘一线三十年

在复旦大学有这样一批教职工,他们坚守教育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们从教三十年,从青年到中年,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奉献。


会上,副校长汪源源宣读“2022年复旦大学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教职工名单。焦扬、金力为从教三十年教职工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基础医学院教授刘雯作为从教三十年代表发言。

刘雯从紧张到“夹手”的新教师到从教三十年,她所在的家族四代人有五位教师——为让农村孩子上学而开办小学的曾外祖母,从“上医”毕业后踏上滇缅抗日战场,相应号召西迁建设重医的父亲的养父,毕生专注从医、从教的父亲,还有她。传道、授业、解惑,是家族前辈的初心,也是刘雯从教的初心。她说,这份荣誉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她最好的年华都是在复旦、在讲台上度过的。选择了教师这个美好的职业,让她在讲台上、在实验室里享受教书育人的幸福,也让教师世家的家风能在她这里得到传承。

师道传承,接续奋斗。今年,又一批新教师加入复旦大家庭,他们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会上,刘雯为新入职教师代表、经济学院讲师王熙麟佩戴代表校徽,王熙麟向刘雯献花并发言。

“看到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这都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五年前,还在复旦读博士的王熙麟,如今已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在兴奋的同时他也真正感受到所要承担的责任。他说,作为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作为经济学研究者,有责任回答这个时代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将个人的研究兴趣与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自2018年以来,校党委持续在全校开展“钟扬式”好党员、好老师、好团队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五届。

分类: 人文交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