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在阿富汗的奇幻之旅
2021年08月26日  |  来源:期乐会  |  阅读量:4115

战乱的阿富汗 宁静的喀布尔长期

生活在国内的中国人,对于阿富汗必然是有一些刻板印象的。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自杀袭击”、“恐怖组织”、“轰炸”、“屠杀”……这几个词基本上就成为了阿富汗的标签。

人们对于阿富汗的印象已经定型了,提起阿富汗就想到了一群衣衫褴褛、挎着AK-47和火箭筒的游击队,尽管阿富汗游击队的确是这个样子。

多少年来,我们很难从新闻或者别的什么渠道里了解阿富汗的另一面,关于阿富汗的新闻,80%都是武装袭击,剩下的20%是作为报复进行反击。

阿富汗战乱不止是事实,

但不是100%的事实,

至少不是喀布尔的事实。

老唐以电气工程师的身份来到喀布尔之前也觉得阿富汗到处都是战火硝烟,但当他走出喀布尔机场的时候才发现,哦,原来也就那样。

有天夜里,老唐听见外面枪声大作,到处都是自动步枪扫射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后来才知道,那天晚上,阿富汗的一位拳击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获胜了,不少观众按耐不住喜悦之情,当场就抄起AK朝天上打几梭子表示庆祝。

颇有点老外第一次来中国过春节的意思。

写了这么多随笔日记一样的文字,其实就想表达一个意思:阿富汗的确是个战乱缠身的国家,但这不意味着你出门喝个茶都能遇见五个狙击手。阿富汗的老百姓也是普通人,也要过柴米油盐日子的。

在喀布尔,绝大多数时候,日子还算太平。正是这种太平,让在阿富汗的中国商人有了做生意的良机。

风靡阿富汗的中国商品

当老唐告诉我“阿富汗市面上80%的商品都是中国货”的时候,我丝毫不感到意外。毕竟我们当了这么多年的“世界工厂”,还是应该有些起码的自信。

根据阿富汗政府的相关数据,中国2019年向阿富汗出口了大约6亿美元的商品,只占阿富汗总进口额的13.52%。

中国和阿富汗之间的贸易,我们这边主要输出电器和电子产品、医药、机械、服装,阿富汗向我们出口的主要是农产品。

说真的,我之前真的不知道,原来中国商品在阿富汗那么受欢迎。衣食住行,每一种品类的中国商品在阿富汗都能受到追捧。

一般我们谈起在阿富汗的中国人,往往会想起那些从事基建、矿产和通信方面的大企业:华为和中兴很早就在阿富汗进行布局了,中石油、中冶、中铁十四局、中国十九冶等14家中资企业都在阿富汗有项目。

不过,这些巨无霸企业的业务实在是太高端了,一般都是直接和阿富汗国家级的官员对接,普通市民根本接触不到。

在阿富汗普通市民的生活中,对中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中国城和中国城里的商人们。

在喀布尔的中国城,每当有集装箱货车开进来,当地的老百姓就会过来围观——看看你们这些中国人又弄来什么好东西了?

我们很难说阿富汗市场上到底有多少中国产的服装,也无法统计阿富汗的订单帮助福建和浙江的老板们换了多少辆玛莎拉蒂。

虽然我没去过阿富汗,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在阿富汗的服装城逛街的感觉必然和我以前回老家逛庙会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因为和庙会上一样,在阿富汗的很多服装店里,你根本找不到适合尺码自己的衣服——这里的衣服几乎都是来中国服装厂的尾货,断码的情况遍地都是。虽然不是所有阿富汗商家都这么玩,但这种情况真的很普遍。

从这里,我们大概也能感受到阿富汗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正规品牌的服装,哪怕是优衣库,对他们来说还是太奢侈了。

不过,这不意味着阿富汗人不讲究衣着,成衣虽然不敢恭维,但长袍在阿富汗还是非常受欢迎的——本地人一年要做七八件长袍。未来,如果阿富汗的重建工作走上了正轨,往阿富汗出口布匹或许会是一门比成衣更好的生意。

说到吃的,虽然阿富汗主要还是从伊朗和巴基斯坦进口粮食,但最受欢迎的食品却是中国制造的方便面。

阿富汗本地人去医院看望生病朋友的时候,总喜欢带点中国方便面过去。两个留着大胡子的阿富汗老哥心心念念地分食一包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画面,我估计最野的广告导演也拍不出来。

不过阿富汗人吃方便面和我们不一样,中国风味的方便面是汤面,阿富汗做方便面是要炒的。聚餐的时候,炒方便面总是最先被分的一干二净。

其实,中国人也曾经有过这种对方便面的异常热爱。

90年代是方便面在中国市场上最出风头的时候,统一、康师傅、面霸120、北京、白象……各个品牌的方便面在中国市场上轮番登场,电视上不一会儿就有一个方便面的广告。伴随着方便面出现的,还有双汇、金锣、雨润之类的火腿肠品牌。

方便面、火腿肠……这些快餐食品高油脂、高盐分、高热量,自然称不上健康,但浓烈的口味却很容易就能让人满足,这种原始的口舌幸福感,大概是每个不富裕的社会都曾经经历的——美国的炸鸡,韩国的部队火锅,虽然都不是什么健康食品,但都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

中国建材在阿富汗市场表现得非常不错。

塑钢门窗、钢筋、门把手、水龙头……甚至连地面上的井盖也都是和国内一模一样的款式。

老唐的一位阿富汗土豪朋友在装修上就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土豪兄的宅子位于喀布尔,但他家的建材、家具全都是中国进口的,有必要的话,甚至会直接从中国发货过来。

这种讲究,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了的。
上一个这么讲究建材产地的案例,还是明治维新时候的日本——那年日本要修海军学校,为了向当时最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看齐,日本人专门从英国进口砖头,按照英国的建筑风格,修建了一所海军学校。

今天,中国建材已经在阿富汗站稳了脚跟:上到政府机构和之前的美军营地,下到一般老百姓接个水管,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中国建材。

网上很多去过阿富汗,或者在阿富汗生活过的人都说,阿富汗像极了中国的80、90年代,那时候的中国老百姓也买不起汽车,一般人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最好也就是摩托车了。

阿富汗也一样。

对阿富汗人来说,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是个不错的选择。

阿富汗中国城的员工和几个企业代表出去调研的时候,因为担心交通拥堵,所以决定骑着电动车过去。因为阿富汗本地电动车很少,所以他们几个人一上街就引起了围观群众的好奇心。

一群阿富汗市民围着他们询问电动车的价格和耗电量,只可惜,一辆两三千元人民币的电动车对阿富汗人来说还是太贵了——只能几个人凑钱一起买一辆轮流开。

这种精明的思维,真的和三四十年前的中国老百姓一模一样。

毫无疑问,中国商品已经在阿富汗生根发芽了。这些小商品没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多大的产值,但中国制造的这些小玩意儿确确实实走进了阿富汗人的生活,也确确实实受到了他们的喜爱。

中国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 “达则兼济天下 ”的温良,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让阿富汗人的生活品质提高,作为中国人真的应该感到骄傲自豪。

阿富汗的“中国制造”品质如何

不过,中国制造的东西在外面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这样的传说:中国制造的商品里,一级品卖给日韩欧美,二级品留在国内,三级品出口非洲。

无独有偶,我之前的朋友,一位来自外蒙古乌兰巴托的兄弟,也向我吐槽过中国制造的问题。他本人来过很多次北京,知道“中国制造”的真正实力,但只要回到蒙古,他能买到的中国商品永远都是质量低劣的低端货。

如今我们生活里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国货,也没听谁说过什么质量不靠谱的事情。在国内残酷的竞争和严格的监督之下,那些品质差的低端产品早就已经淡出了主流的消费市场。但在国外,这些低端商品却还在流行。

低端产品,非常要命。

因为低端产品砸的是“中国制造”的招牌。

不过,这事儿不能怨中国商人。喜欢往阿富汗倒卖低端产品的主要是阿富汗本地的商人。

阿富汗商人从中国采购商品的时候,往往不怎么会考虑产品的质量,他们关心的只有价格——只要足够便宜就完事儿。作为电气工程师,老唐提到过一种让他感到“无语凝噎”的国产电源转换插座——为了减少成本,本来应该用铜制作的电靴被换成了白铁皮,结果用不了多久,这种插座就会过热融化,然后彻底报废,让本不富裕的阿富汗家庭雪上加霜。

除了劣质产品,阿富汗市场上还有大量的“淘汰产品”——在这里,甚至还有很多商店在销售不知道是哪个中国厂商生产的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这种东西在国内二十年前就淘汰了,没想到居然在阿富汗迎来了第二春。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往阿富汗贩卖“工业垃圾”背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阿富汗人的收入水平太低了。

作为一个商人,最可怕的事情莫过222于货压在手里卖不出去。每一个生意人都知道“品质为王”的道理,但是转念一想,花大价钱采购的高端货要是卖不出去怎么办?国产的高端电视一万多人民币一台,别说普通老百姓,就算是当地中产阶级也未必消费得起。

俗话说“无恒产者无恒心”,常年的战乱和动荡的局势,也同样使得阿富汗本地的一些商人缺少耐心去深耕单一领域,总是想着赚快钱,最好是一锤子买卖,赚了钱就跑路。

国内有一个不太出名但品质还不错的牙膏品牌叫“芳草”,价格很便宜,淘宝上买6支也只要25块钱还有赠品。之前有一个阿富汗商人从中国进了一大批“芳草”牙膏,在阿富汗各地铺开销售,卖得非常好。

但问题是,从那次之后,“芳草”牙膏就在阿富汗市场上销声匿迹了。原来,那个阿富汗商人靠卖牙膏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就放弃了这个生意,转而去做其他利润更高的产品。

相比起充满“市井狡诈”的一些阿富汗商贩,中国城里的中国商人就靠谱多了。中国城里卖的东西才是中国制造真正的品质展现——和国内产品的质量是一样的。老唐说,这可能就是他们中国城存在于阿富汗的意义——努力地用实际产品和行动改善中国制造在阿富汗的形象。

在阿富汗最受欢迎的中国产品,是太阳能电池板。

阿富汗缺电,停电是常有的事,短则几个小时,长则数天,这种情况几乎每天都有。美军刚刚进入阿富汗的2002年,阿富汗的电厂每三天供电四五个小时。2006年中国商人在当地修建造纸厂的时候,每天也只能保证四五个小时的供电。

2009年,中国商人在阿富汗投资建设了阿富汗第一家钢厂——明海钢厂。虽然这家年产五万吨钢铁的工厂在国内排不上号,但在阿富汗绝对是“钢铁大王”。

然而,钢厂是用电大户而阿富汗极度缺乏电力,但为了保证明海钢厂的电力供应,阿富汗也是操碎了心。当时作为电力部长的伊斯梅尔汗向中国商人抱怨:为了给钢厂供电,我要牺牲一千八百户老百姓的家庭用电。

为了追求正常稳定的生活,稍微有点钱的家庭都会花钱买太阳能电池板。有钱人买中国原装进口的光伏板,没钱的人攒钱也要搞几块中国流出的二手光伏板。阿富汗一些比较有钱的农村,都已经在使用光伏板来驱动水泵灌溉了。

中国正好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器件生产国,顺理成章地,中国的光伏板席卷了整个阿富汗。

在缺电的阿富汗,中国城的中国商人们自建了一个小型太阳能电站,白天的电用不完,就存着夜里继续用。中国城在夜间却还能把广告灯牌功率全开,引起了当地阿富汗人的极度羡慕之情,以至于周围的邻居经常过来找中国城“蹭电”——我们的人也不好拒绝,说只要你有电线就行,结果别人瞬间就从车里抽出一大捆电线。

这种局面下,你要是去卖光伏产品,打不开销路才有鬼呢。

老唐作为电气工程师,非常了解阿富汗的光伏板市场:在阿富汗,当地人非常认可中国产品和中国的技术——很多有钱人买了光伏板之后,都还会专门花钱请中国工程师来看看,中国工程师说好才算好。

阿富汗,或许是中小企业反内卷的一条出路

最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分析事情做决定的时候,不能总是依赖于刻板印象。很多人提到阿富汗就只能想到自杀炸弹和斩首,这种心理类似于一些外国人提到中国就是“你为什么不留辫子?”、“你为什么不会武术?”。

即便是像阿富汗这样打了42年战争的国家,也依旧有市场,依旧有做生意的机会。但在很多中国人的眼中,阿富汗的形象已经固定了,仿佛成为了一个去了就会被恐怖分子绑架的国家。

信息的不对称、长期只接受单方面信息而产生的刻板印象,不仅仅影响我们的认知,有时候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中国日用品市场“内卷”得有多严重不用我多说,但大家仍然是宁愿在国内卷来卷去,也不愿意试着去阿富汗或者其它一些落后国家碰碰运气。

但在阿富汗,工业产能是极其宝贵的。阿富汗人渴望工业,渴望到什么程度呢?

阿富汗的一个商会主席,自己在本地有一家拖鞋厂,部分原料和设备来源于中国。中国企业帮他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他很高兴,然后建议这家安装太阳能板的中国企业和他一起生产拖鞋。

在我们眼里看上去很天真,但阿富汗人对生产的热情可见一斑。拼多多上,最便宜的一双拖鞋只要3元,最便宜的塑料储物架只要5元,确实很便宜,的确也能赚钱,但这样卷下去,真的有前途吗?

中国的去产能已经轰轰烈烈做了很多年了,并且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中国还会继续清理低端的产能。这里,就出现了一对矛盾:

一方面,低端产能在中国留不下来,不论是消费市场还是监管机构,都已经不再需要除了价格一无是处的低端产能了。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工业能力的国家很多,疫情的冲击之下,本来好不容易积累了点工业基础的不发达国家又被打回了原型。

从打火机到盾构机,中国都能搞定。中国的工业产能恰恰就是刚刚从战乱中回过神来的阿富汗人需要的。之前去的中国人已经用自己的努力在阿富汗为“中国制造”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希望以后的中国商人能在阿富汗发现更大的商机,创造更多的财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