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过度防控虽是次优解,但付出的代价会有回报
2020年02月23日  |  来源:观察者网  |  阅读量:4982

疫情牵动经济。2月10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军教授在“辛迪加报业”发文称,疫情持续时间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来看疫情在中国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中国在调动资源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方面拥有无可匹敌的能力,在过去两周,官方为控制恐慌所做的努力是一流的。就疫情之下的经济发展等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张军教授,他在采访中提到,要对中国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中国有强大应对能力;目前出现的过度防控虽是次优解决方案,但不会让整个国家付出的代价白费。因为疫情中遇到的难题和总结的经验,会推动国家在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作出更多改革,努力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风险防控系统、医疗体制改革等,从长远来讲,这是更重要的,会让中国整体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以下为采访全文。

观察者网:近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仍未进入乐观期,同时人们也非常担忧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各种观点见解也非常多,那么在分析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前景时,最关键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张军:我最近在辛迪加报业(Project Syndicate)发表的专栏文章中提到了这个问题,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控制疫情的时间,因为时间拖得越久,对经济持续的影响越大,所以控制疫情延续时间非常关键。

当然,中国政府在调动资源这个层面上,有着无与伦比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1月20日,中央政府开始把疫情作为一个公共突发事件来对待,在很短的时间内,差不多就是两个礼拜的时间,全国都差不多进入一个紧急状态或者准紧急状态中。中国的体制是属地管理,所以各个地方一直下沉到街道、村子、小区,一盘棋落实,开始限制人员出入流动,实行某种程度的阻隔政策,而且对每个人每天进行信息更新。

一些学者也许质疑这种做法的科学性,但怎么说呢?这是以后要系统研究的问题,眼下对这个公共卫生的突发事件,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的确,整个国家是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这些代价总归会有回报。因为疫情中遇到的难题和总结的经验,会推动国家在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作出更多改革,努力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风险防控系统,继续加强医疗体制改革等等。从长远来讲,这是更重要的,会让中国整体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


张军:“冠状病毒不会削弱中国经济”,截图来自辛迪加报业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文章是想告诉西方读者,疫情看上去很严重,但在中国应该不可能持续太长的时间,这么大个国家,控制住疫情不再蔓延甚至不需要两个月。我在文章中说,2月底之前会出现拐点,出现拐点就意味着增量开始下降、然后很快增量会变成负值,从而总量开始下降。如果按照这个预想发展,一季度控制住疫情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如果我们能在第一季度把疫情总体上控制住,那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不至于是个灾难。我在文章里面也做了一个最简单的推算, 假设一季度GDP增长因为疫情下降50%——这已经是很大的一个估计幅度了,按照过去每季度的增长趋势,基本上就是实际增长率6%左右,如果下降50%,也就是少三个点;放大到对全年的影响,应该不会超过一个百分点,而且这个推算已经是比较大的尺寸了。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预测,影响可能小于0.5个点。

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其实疫情对GDP的影响如何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这对我们更重要。中国经济尽管增速下来了,但还是保持了一个中等水平的增长趋势的,只要这种趋势还在,疫情过后经济还会反弹,而且前期受到的冲击越大 ,反弹的就会越快。我想,这是一个规律。

这次疫情爆发后,大家也都自然而言会想到2003年的SARS。SARS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二季度,当时大家对二季度的GDP预测也是五花八门,但总体上都认为对全年影响也不会很大。事实上,从统计来看,二季度GDP下降20%,也就是两个点,当时全年GDP的趋势增长率是10%,二季度拿掉两个百分点之后,对全年的影响其实就不是那么大。即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季度GDP季度数字来看, 也就是在2003年二季度有两个点的下降,后面很快就反弹了。

民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是,疫情对经济各行各业都有影响,春节以来,因为疫情和严厉防控政策的实施, 商家和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都停下来了,肯定对经济冲击会很大,尤其是二月份。但即便这样,经济学家考虑的问题是,第一,很多商业企业的收入损失并不都是GDP,只有大约1/3涉及到GDP。中国经济规模大,一个季度的总量差不多22万亿,相当于将近70万亿的营业收入和产值规模,营业收入和产值在一个季度的增量就是6-7万亿,所以疫情冲击虽然不小,但要冲掉这么大的收入,也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容易的。第二,要看我们的经济有没有一个增长的趋势,只要这个趋势在,受到外部冲击后经济是会反弹的,会回到这个增长趋势上来的。

病毒疫情在短期内主要影响需求方面,尤其是影响服务业需求,因为人员不能流动,当然也会影响生产这一方,但首当其冲的还是服务部门,比如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甚至于包括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这种影响不可能持续很久,因为很多需求不可能因为疫情就完全停下来,但会放慢是毫无疑问的。现在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比较发达,可以部分抵充掉这方面的影响。

你可以回头看看,过去我们讲的自然灾害或者战争,摧毁的是生产能力,也就是基础设施、厂房、机器设备等等。二战以后,日本、德国作为受到战争摧毁比较严重的两个经济体,战后都经历了差不多一二十年的超长经济增长期。为什么?因为恢复生产能力,需要大规模投资,战争结束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而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速度特别快。其实这是个规律,经济短期受到冲击,不见得会让经济一蹶不振,之后反而会有加速的趋势。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