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1年10月25日  |  来源:复旦大学融媒体中心  |  阅读量:3675

10月22日下午,“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港澳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徐永吉出席活动并致辞。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安延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巴基斯坦和泰国驻华大使馆代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院校领导和专家代表出席会议,发表主旨演讲,参加交流讨论,共商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之策。

陈志敏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致辞。陈志敏对出席研讨会的各位嘉宾以及校领导表示感谢与热烈欢迎,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分会的重点方向和工作进展。他表示,未来“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将通过四项举措扎实推进工作:促成合力,打造体系化的平台;提升能级,增强研究执政能力;树立品牌,发挥引领示范效应;推动协同,助力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发展。他强调,分会将进一步发挥分会各会员单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进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做出更多的成绩,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徐永吉指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在加大学生流动,加强政策沟通,加快合作办学和加深语言合作四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将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动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全球教育伙伴集聚区,国际国内教育循环示范区,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辐射区。他勉励各地各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和拓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安延发布《2021年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摘要,就“国际化调查概况”“调查的结论与发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和解读,并提出了本科院校在制度建设、学生培养、境外师资、形式创新、疫情规划等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在战略规划、制度建设、培养模式、办学模式上国际化工作的思考与应对措施。

上半场会议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动教育开放提质增效”展开讨论,陈志敏主持,国内知名高等教育院校代表分享经验、做法和工作思路。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教育专员穆哈穆德·苏莱曼·马苏德介绍了中巴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的行动重点与合作方向,并回顾了过去五年间中国和巴基斯坦在教育领域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国和巴基斯坦双边高等教育领域的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在发言中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领域所做的工作:拓展合作伙伴关系,丰富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广遇“一带一路”使者;加强学术研究,建设高端智库;搭建多边平台,打造交流载体。他建议,未来要促进协同创新、丰富合作模式;加强科研合作,完善学科体系;深化机制建设,参与全球治理,更好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提质增效。

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泽宇指出,要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身特色,解决认识问题并付诸行动:在科研方面,云南大学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别研究基地,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创新联盟机制。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结合办学经验,提出学校要构建汉语国际教育完整的架构,通过合作交流培养人才交流能力。他建议,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国内高校、国外高校要继续加强合作;提升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国际人才队伍;开拓更多的人文交流平台,把人文交流做深、做实,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做出贡献。

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沈杰作主旨演讲,介绍了浙江大学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创意与尝试。积极响应国家文件号召,成立“一带一路”学院,主要聚焦质量发展,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学生的教学基地,激发院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质量提升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氛围,并打造多个“一带一路”国际学生的合作培养项目和“一带一路”高端人才培养项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杨英指出,搭建平台是基础,科研合作是抓手,培养人才是目的。“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拓展了多边合作,促进了科研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项目渠道引进优秀人才,共同开展科研联合攻关;培养了解当地国情、兼具国际视野的人才的职责,高校责无旁贷。

据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李卫东介绍,中国海洋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院校里面唯一一所以海洋水产为显著特色的综合性研修大学,着眼强强合作,跟全球最顶尖涉海高校机构进行合作,同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组织,彰显影响力。未来将重点搭建平台,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项目,发挥海洋大学显著优势。

河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大伟就“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助力行业海外发展”“ 积极开展人文交流”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海河大学不断加快人文交流,推进人文合作,从而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和河海特质一流人才的工作经验。

下半场会议围绕“职业教育国际化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展开讨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秘书长陈玉刚主持,国内高职院校代表分享了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成功经验,探讨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新理念、新实践、新方法。

泰王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陈善意发言,分享携手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发展的经验启示。她指出,技术颠覆、全球的危机正在塑造着我们劳动力市场对新技能的需求,职业教育和培训现在大有可为,它可以解决当今环境下的教育挑战。为此她建议,让社交网络为职业课程设计提供更多便利,让创新与软技能的提升帮助职业技能取得长足的进步;让职业教育成为发展新趋势。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龚方红发言,围绕“优化国际化的途径,增长内升增长力”“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助推创新驱动力”“ 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学校的服务能力”“加强中外深化人文交流,增进教育亲和力”“思考与展望”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树立职业教育国际化新标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努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梁克东强调,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一要秉承国际化的运作发展,在理念、格局、路径上夯实基础;二要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探索技术人才的“三类培养”,搭起友好合作的桥梁;三要校企联合制定标准,对外输出专业标准,对标“双高计划”,实现铺设系统路线。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涛结合一线实地办学经验,总结了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带一路”国际化办学方面所做的多年探索和尝试,分别从资源共享、技术援助、国际招生、国际交流等方面介绍了实践总结的国际启示。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卢小平重点介绍了学校中外办学从来华留学生教育到海外办学的发展历程。2018年,埃中职业技术学院在埃及成立,他结合办学经验,围绕海外标准的确立和输出,法律和环境、政策法规问题,海外分校治理结构、投融资、教师队伍、质量监控等议题,分享了国内高校海外办学遇到的共性问题与办学重点。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斌作交流发言,介绍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海外实习实验基地”等多项“一带一路”国际化办学举措,体现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国际化办学的优良传统。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有富作题为“中国东盟交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交流讨论,介绍了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聚焦东盟区域合作,积极寻求国内高校支持,助力国家国际交流的规范化,并着重探索学校、企业和政府三家协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做出的努力。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鑫以“软商硬做赋能,冷链暖心赋能‘一带一路’的职教发展”为题,介绍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特色,以及围绕特点的国际交流情况,并指出,近年学校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对外服务,构建这种命运共同体,通过科技赋能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服务,加强科研互通、人才交流。

陈玉刚作闭幕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研讨会体现了“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增强了未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提质增效的信心,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启发性意义。他勉励未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拓展国际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动教育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