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发布“一带一路”年度报告,总结成就提出补短板之策
2018年10月15日  |  来源:澎湃新闻  |  阅读量:5143

10月14日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上,上海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发布了《“一带一路”2018年度报告》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该报告是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及各研究所近一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

针对近期西方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债务风险的指责,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14日下午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结合该报告指出,西方国家和媒体把“一带一路”中的投资、贷款和援助都归为债务,是混淆概念,应当用事实予以驳斥。


报告特点:不回避风险和短板

14日下午,在介绍该报告时,黄仁伟将报告主要特征归纳为三点。

第一个特征是,年度报告的主体是“一带一路”的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各个国家。据他介绍,报告包括一个总报告和十个分报告,十个分报告涉及四个领域、六个地区。

“习主席讲‘一带一路’现在要从‘大写意’向‘工笔画’发展,这个报告就是开始朝‘工笔画’方向走,要把‘一带一路’具体化,具体到涉及哪些国家、哪些地区、哪些领域、进展怎么样。”黄仁伟说。

该报告的第二个特征是,对一带一路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特别是“一带一路”的风险和短板。包括西方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一些负面舆论,“该报告也没有回避,做出了正面回应。”

《“一带一路”2018年度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早期阶段在机构上、舆论上、参与国家数量上都获得了成功推进,取得了早期收获项目陆续落地、沿线贸易投资增长等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风险。

在第二大特点之上,这份报告的第三大特点是,就“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弥补短板、规避克服风险提出一系列的建议。黄仁伟指出,第三部分反映了报告的问题导向,体现了智库报告的特点。

此外,黄仁伟介绍说,总报告和分报告还具有很强的学术规范性。目前发布的是8000字的简版报告,报告全文将会在今年年内公布,简版报告也将推出英文版。

据大会方面此前介绍,该报告将以年度报告的形式逐年发布,跟踪研究“一带一路”的最新进展,在大量采用国内外统计数据、总结一线报道以及调研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形成扎实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学术理论体系与“一带一路”案例分析相结合,开创“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范式。


所谓“债务陷阱”指责,系混淆概念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西方国家不乏负面舆论,其中西方媒体最热衷指责的一点是中国“过度投资”从而导致对象国家债务压力。黄仁伟14日下午也在“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上再次回应,指出了这一指责的错误所在。

“西方媒体说的所谓的‘债务陷阱’,最核心的问题是混淆了概念,把投资、贷款和援助都叫债务。”黄仁伟对澎湃新闻记者指出。

黄仁伟解释说,“一带一路”资金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官方援助,援助不用还钱,所以它不是债务;第二种,官方贷款和银行贷款,但是这些贷款又可以分无息贷款、低息贷款和正常利率的贷款,还有延期贷款、分期还款贷款等等;第三种是投资,投资不是债务。投资是投资方自己承担风险,被投资方不需要还钱。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月反驳美国媒体有关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论”的报道时也曾提到,中国贷款占有关国家外债的比例总体并不高。

华春莹举例说,根据斯里兰卡央行统计,2017年来自中国的贷款仅占斯里兰卡外债的10%左右,其中61.5%是低于国际市场利率的优惠贷款。中方贷款并不构成斯里兰卡外债的主要负担。而根据巴基斯坦政府的数据,巴42%长期债务来自多边机构贷款,中国贷款仅占10%。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优惠贷款利率约2%,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向巴提供的贷款。

针对非洲国家的债务问题,华春莹也表示,迄今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抱怨是因为同中国合作而陷入债务危机;相反,很多非洲国家领导人都积极评价中国对非投融资合作,期待同中国扩大有关合作。

据央视此前报道,菲律宾外长卡亚塔诺之前也向媒体表示,来自中国的债务仅占菲外债总额的1%,菲律宾不可能因为中国的贷款陷入“债务陷阱”。

针对西方媒体的指责,复旦大学此次发布的报告建议,中国媒体应带头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深入项目前沿地区,考察了解相关实情,以事实抵消和驳斥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舆论攻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