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刚 王亚庆:整体对接:论中国与沙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20年08月03日  |  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2020年第4期  |  阅读量:10062

【内容提要】沙特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资金和区位优势;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中国与沙特建交30年来,两国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经历了能源合作伙伴、战略性友好伙伴和全面战略伙伴三个阶段,形成相互依存的整体合作关系。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目标契合,两国合作受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东地缘政治剧烈变动和中沙优势互补等因素影响,具有顶层设计、全球布局、机制对接和多维合作的特点。展望未来,中沙关系的发展需处理好“中国—美国—沙特”大三角和“中国—伊朗—沙特”小三角的关系,统筹旧平台与新机制,加强中沙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中沙整体合作促进了东亚与西亚的互联互通,有助于亚洲大国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进而增强亚洲共同体意识。

沙特是阿拉伯地区最后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战略合作层级不断提升。2019年中沙贸易额达780亿美元,沙特连续19年成为中国在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自2013年以来一直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沙特最主要的石油进口国。

随着中沙合作的不断扩大和成果不断积累,两国已超越以往的“能源共同体”(在能源供需上形成相互依存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在贸易领域形成相互依存关系),朝着构建“安全共同体”(形成安全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命运共同体”(形成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的方向前进。2020年2月3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通电话,代表沙特政府和人民支持中国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充分肯定中国为防控疫情采取的有力措施,高度赞赏中国在疫情防治工作中体现出的责任感。2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应约同沙特国王萨勒曼通电话时指出,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沙特多次予以中方坚定支持,充分体现了中沙两国的真挚友谊和高水平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方愿同沙方相互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推动双边关系得到更大发展。截至2020年,中沙双方在能源、产能、装备制造、贸易、投资、金融、科技、人文、反恐、安全、政策沟通等领域的广泛合作进展顺利,彰显了合作的整体性。

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建交30年来,为什么中沙关系持续升温,在“存量”(能源合作)的基础上,“增量”(高新技术合作)不断扩大,层级不断提高(从“战略石油伙伴关系”到“战略性友好关系”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的整体合作关系?本文以中沙官方文件为基础,从整体对接的视角分析2016年以来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动因、特点和战略基础,并对两国关系的前景进行展望。研究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两国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探讨中国与其他中东国家开展全方位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从单维到多维:中沙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历程

中国和沙特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双方经历了战略猜疑、有限交流、整体合作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美苏冷战大环境的影响,中沙属于不同阵营,交集不多,互相了解较少,意识形态成为中沙双方制定对外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双方关系冷淡,沙特与中国台湾当局长期保持所谓“邦交关系”。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沙代表虽有初步接触,但双方关系仍然坚冰难融。

1966年6月21日至23日,时任沙特国王费萨尔正式访问美国。他在同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交谈时指出:“共产主义好比毒瘤,如果任其发展,最终将毁坏整个肌体。东南亚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美国在1954年就果断采取措施,众多美军就不必牺牲在战场上。”在中东地区,沙特认为共产主义的代表是以色列的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和埃及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因为马克思是犹太人,纳赛尔是共产主义者,故共产主义比西方资本主义更危险,且共产主义宣扬的“无神论”挑战了沙特作为“伊斯兰圣地守卫者”的地位。沙特作为君主制国家,是共产主义运动“革命”的对象,埃及、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君主政权被推翻,加剧了沙特政府的安全焦虑和对美国的安全依附,故沙特支持美国反对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1971年,在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表决时,沙特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一道投了反对票,成为当时中东15国中唯一投反对票的国家。沙特投反对票主要是由冷战背景下美沙特殊关系的结构性因素决定的。

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1980年至1988年的两伊战争,使沙特王室在安全上不得不依靠外部大国,这为中沙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有学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沙防务合作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中沙于1990年7月实现建交。建交30年来,中沙伙伴关系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年至2008年,中沙成为能源合作伙伴,两国合作以能源合作为主。中沙建交是两国关系的分水岭。随着东欧剧变、两德统一以及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的结构性冲突结束,中沙两国的政策几乎同时摆脱意识形态差异的束缚,现实国家利益诉求代替意识形态分歧,成为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建交伊始,中沙贸易额有限,政治互信仍处于建构阶段,能源合作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基础。沙特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世界上最大油田中沙特占两席;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沙特对华石油出口量逐年增加,为双方合作关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1999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沙特,成为访问该国的第一位中国国家元首,双方宣布建立“战略石油伙伴关系”。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中沙合作开始借助多边舞台。2006年1月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登基后首次出访便选择了中国,三个月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进行了回访,进而提升了两国能源合作的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