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刚 王亚庆:整体对接:论中国与沙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20年08月03日  |  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2020年第4期  |  阅读量:14680

第二阶段是2008年至2016年,中沙成为战略性友好伙伴,双方合作具有经贸—政治二重性。2008年6月,中沙发表《关于加强合作与战略性友好关系的联合声明》,预示着双边关系从能源伙伴升级为能源+政治伙伴,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相继访问沙特,旨在进一步提升中沙政治合作的水平。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客观上对中沙合作起到了助推作用。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中沙经贸关系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一方面,能源合作仍然是中沙合作的重点议题。根据2008年双方达成的谅解备忘录,2008年至2010年,中国每天自沙特进口石油100万桶。在能源合作中,中国开始参与投资和开发沙特上游石油市场,沙特则参与投资中国石油的下游产业,如投资福建炼油厂。2015年两国签订《中国和沙特石油技术合作协议》。另一方面,中沙政治合作日益密切。“9·11”事件后,美国小布什政府提出“大中东民主计划”,认为中东恐怖主义的根源是“民主赤字”,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中东威权国家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宣称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全。小布什政府迫使沙特政府推动民主化改革。与此同时,美国以“民主”和“人权”为幌子肆意干涉中国内政,使中沙在维护政治安全、反对美国输出民主价值观方面凝聚了共识。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发生后,沙特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6,000多万美元的现金和物资援助,这是中国政府收到的最大一笔海外单项援助。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沙特精心打造的“丝路宝船”是最具人气的场馆之一。

第三阶段是2016年至今,中沙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具有全方位性。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沙战略性友好伙伴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水平,这标志着中沙整体合作框架业已形成。《中沙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中沙关系越来越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两国已成为彼此在全球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彼此关系,将对方置于本国外交关系发展的重要方向”。中沙整体合作关系集中表现为政治互访频繁,经贸合作不断密切(见表1),高科技合作全面展开,安全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不断丰富。全方位合作既表现为合作领域的全方位(如政治、经济、能源、产能、安全、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等),又表现为合作区域的全方位(双边、三边、地区和全球)。

表1  2008年~2019年中沙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Sinem Cengiz, “Saudi Foreign Policy Towards China in the Post-Arab Uprisings Era: A Neo-Classical Realist Approach,” Asian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Vol. 14, No. 1, 2020, p. 62。

二、凝聚共识:中沙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政治基础

自2016年以来,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构建了整体合作关系,以中沙高级别联合高委会(下文简称“中沙高委会”)为机制,全面开展政治对话、务实合作、双向投资、人文交流与防务合作。尽管遇到内外部、主客观各种新挑战,但它们都是前进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可以通过机制创新和战略协调加以解决。中沙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战略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沙双方均辩证地看待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中沙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主张根据各自国情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推动渐进式改革,其对外政策的总体原则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沙特王室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使双方政治承诺可信度更强,可以根据双边关系的发展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一带一路”与“2030愿景”有机结合,且这种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对接、落实与推进有国内政治制度延续性的保障。中沙均有强大的国有企业,这成为支撑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依靠力量。从战略石油伙伴到战略性友好伙伴,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沙整体合作不断夯实。双方领导人根据上一届政府达成的共识不断推进,并根据实际需要拓展合作新领域,合作存量不断积累,增量不断扩大。

第二,中沙倡导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模式。中沙均是非西方大国,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政治发展模式不可能只有一种固定模式。1990年柏林墙的倒塌被西方视为自由民主的胜利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失败。冷战结束后,西方将欧亚大陆非民主国家视为“改造的对象”,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甚至将俄罗斯、中国、沙特、伊朗、土耳其和中亚国家视为威权政体和异己。西方认为,这些国家与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背道而驰,故“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实行人道主义干涉。2010年底爆发的中东变局(发生在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也门、巴林和叙利亚等),以及2019年发生的新一轮政局动荡(如阿尔及利亚、苏丹、伊拉克和黎巴嫩等),都被西方视为“中东民主化浪潮”(即“阿拉伯之春”),致使沙特等国面临来自西方的巨大压力。中东的政治骚乱到中亚的“颜色革命”,对中沙两国的政治安全均产生了影响。中沙关系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双方都倡导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模式,对西方在阿拉伯地区推动所谓“民主改造”保持警惕。两国认为,各国政府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历史传统走自己的道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制度的好坏取决于能否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治国理政水平,他国应予以尊重。在维护海湾地区国家政治安全、预防局势动荡方面中沙存在共同利益。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