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论“一带一路”的十年经验与新挑战 第七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沪举行
2023年11月26日  |  来源:复旦大学  |  阅读量:8793

第一个蓬勃十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大写意”转变为“工笔画”、从规划图转化成实景图、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我们取得了什么经验与成果?

下一个金色十年,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11月24日,第七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沪开幕。本届论坛以“‘一带一路’的十年经验与新挑战”为主题,由复旦大学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与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相关领域的近两百位国内外政、商、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回望过去十年的历史性成就,总结成功经验,把握时代脉搏,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全球性治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携手为奏响丝路乐章的下一个“金色十年”贡献力量。

论坛开幕,共商“ 一带一路” 及全球治理问题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焦扬,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风险官李忠元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主持。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以信件形式向论坛召开表达了祝贺和祝福。

郭业洲表示,10年来,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到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再到各国人民的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治理、拓展合作平台、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建设上,要坚守聚焦发展的初心,用好共建“一带一路”的宝贵经验;要磨砺伙伴关系的诚心,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要培育持续创新的匠心,开拓共建“一带一路”的动力源泉;要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增强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韧性;要保持惠及人民的恒心,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

焦扬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研究院率先理论探索,重视实证研究,主动服务国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实践的十大战略创新,在带路沿线开展实地调研并转化为多份专题报告,承担和完成诸多国家战略性咨询研究项目,为各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建议和方案设计。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研究院将继续推进高质量的学术创新、育人创新和创新服务,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李忠元指出,10年来,“一带一路”在推动建立全球治理新秩序、拓展世界增长新空间、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是关键。以准确识别向“东”看的国家为合作基础,以积极拓展双方互补性为合作内生动力,以深耕扎根共建国家为合作定力,以在发展中解决债务问题为合作本质。注重国际合作和国内发展相联通、共谋发展和风险防控相结合、标志项目和民心相通相配合、优化存量和创造增量相平衡。进出口银行愿与国内外各界携手同心,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共促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共赢发展。

罗康瑞表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大背景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对外开放和对外经贸合作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彰显,成为符合市场规则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平台。他还对论坛提出四点建议,聚焦研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机结合;着力研究跨境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和使用规则;继续探讨加强沪港合作,发挥两地优势,形成合力,共塑国际竞争力;建议复旦大学重视对中西方法律体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

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齐炜分析“一带一路”十年成就的两个重要经验,坚持“一带一路”初心,助力各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对现代化的追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市场化高标准,继续成为“行动派”,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和制度性开发,分享市场机遇。他相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会和中国共同克服障碍,在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同行,共同奔赴下一个金色十年。

匈牙利雅典娜基金会主席诺伯特•希兹马迪亚(Norbert Csizmadia)说,在多极化秩序下,要借助地理学、结合亚洲视角和中国视角理解世界的复杂性、连接性和可持续性。“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欧亚地区的新时代,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中国贡献,是真正的合作共赢。匈牙利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开展了塞尔维亚铁路项目,双方要合作建立欧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共创未来。

Aiyana国际首席运营官亨利·迪尔曼(Henry Tillman)指出,中国在基础设施、绿色能源、数字技术、新能源汽车和中医药等多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通过在新疆启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联系,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得到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也在东南亚蓬勃发展。他最后强调了“一个人类、一个地球”的理念,展示了全球合作的愿景。

面对世界之变,全球治理将迎接什么机遇与挑战?

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Masood Khalid)表示,多边主义、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了基础设施、技术和发展赤字方面的困难,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符合全球发展中国家愿望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应同合作伙伴一道加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共同维护国际秩序,保卫人类和平。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马来西亚国会众议院原副议长翁诗杰提出,“一带一路”的全新阶段是开展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未来“一带一路”项目的未来支柱,旨在通过解决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危机来应对其他竞争性倡议的挑战,中国的绿色技术将被引入发展中国家,建设互利共赢的全球共同体,重塑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曾敬涵分析“一带一路”在欧洲取得的成就和影响。面对不同欧洲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他列举了不同的“一带一路”叙事以及反响,认为在未来国际政治将面临叙事之争,战略叙事则是国家塑造国内国际行为体行为的重要工具,包含身份叙事、政策叙事和系统叙事。他还对如何加强中欧关系提出了设想和展望。

下一个金色十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应走向何方?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表示,古丝绸之路文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四大支柱”。党和国家的理论工作者要围绕“筑牢‘四大支柱’”建新功,需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方向深化研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建言献策。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周强武认为,战后国际治理体系在国际安全、经贸合作和国际发展领域正面临着挑战,为进一步推进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全球南方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协作,伸张正义、共推改革,世界大国特别是北方大国应在改革上率先垂范,要加强南北对话,做大合作蛋糕,持续推动多边治理改革,更好发挥新兴国际机构的作用。

塞尔维亚国家“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博扬·拉力奇(Bojan Lalić)表示,道路、港口、铁路、管道是“一带一路”的重心,而在下一个十年,除了硬联通基础设施,人本身也将是战略的核心,即“以人为本”。随着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成千上万的项目落地,全体人类都将从中收益,稳定性、创新力不断提升,尽管历尽沧桑,人类将在危机中孕育新机遇,在风云变幻中开辟新天地,在困难和挑战中凝聚强大力量,需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软联通领域的合作,建设一条为全人类服务的“一带一路”,一条一个人也不落下的可持续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原公使夏翔讲述了中国与欧盟的两个重要战略计划——“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门户计划”之间的关系,以及中欧的潜在合作机会及挑战。他表示,中欧应以更开放的心态积极开展战略对接,精心规划好路线图,确立重点合作方向和领域,敲定双方可合作项目,以期取得1+1大于2的合作效果,共同推动全球互联互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立足不同视角,专家研讨会、企业家论坛、公共卫生研讨会等先后举行

11月24日上午,“一带一路”企业家论坛举行。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城市发展工作部常务副主任黄跃建,一带一路全球经济合作联合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许云峰,君安常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君晟研究社区创始人王维钢,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业务部副总监雍志强,中国电建市政集团首席专家孙金辉,东方锐眼风险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郑刚,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海智特聘专家张毅,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管李广路,哈尔滨市企业和投资服务局二级巡视员陈树森,俄罗斯中国总商会秘书长付艳洁,江苏精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盛承林,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商务金融局副局长、西南财经大学兼职研究员班文娟,香港中华工商总会副主席李建亚等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治理、投融资机制、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全球化经营的工业园区建设、中国对外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物流发展、海外合规经营活动等宏观与微观问题展开探讨。黄仁伟主持论坛。

本届论坛设有三场专家研讨会,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探讨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论坛还分设“一带一路”企业家论坛和“一带一路”公共卫生研讨会,同时特设第四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联盟会议及中巴经济走廊十周年专场。来自30多个共建国家百余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立足不同视角,回顾“一带一路”的各项卓越成就,充分交流总结经验,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辟新方向、新愿景,寻找新动能。

自2017年以来,“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已成功举办七届,累计有来自60个共建国家近1600 余人参会,汇聚国内外政界学界精英,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诸多议题,既促进中外学术、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又建立起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资“引进来”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论坛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实践经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影响,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品牌国际学术论坛。

分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