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必坚新著: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
2021年07月29日  |  来源: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  阅读量:2285

2021年7月1日,“读懂中国”系列丛书第二辑首发著作——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新著《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正式出版。本书通过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厘清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深刻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深厚关系。

今日书摘:《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序言。

当今世界,无论是赞叹中国发展奇迹的人,还是力图打压中国、阻挡中国发展的人,都开始把目光聚集到中国共产党身上。此时此刻,“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格外重要。习近平总书记 2021 年 5 月 9 日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提出了这个重大问题。他这样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正是以此为根本遵循,读者面前的这部小书,确立了一个宏大的主题,这就是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厘清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而进一步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优秀传承者和发扬光大者,说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不竭的活力,就在于它的根深深地扎在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传统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就在于它又是全心全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 6 月 21 日在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中深刻指出的:“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这也正是本书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至今整整一百年。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建党百年之际,引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还矢志在 2035 年引领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引领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中国人通常所说的“两个一百年”。

围绕“两个一百年”,我们首先来看 5 项数据。一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 1921 年的 50 多名发展到今天的9100 多万名。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干了 28 年革命,包括 22 年武装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是又经过新中国成立后 70 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加快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在 2010 年(即改革开放 32 周年)已排名世界第二,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是今天中国一半以上人口仍然生活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而且无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社会治理水平还是生态水平,中国要到 2035 年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五是即便到 2035 年,尽管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可能相当于甚至超过美国,但是在经济人均水平和科技、军事等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还会有不小差距。

这就叫作“一分为二”——中国基本国情问题上的“一分为二”。

那么,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是怎样走过来的呢?请看百年之内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两次根本性考验和两次根本性应对吧。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包括日本)侵略势力把封建腐朽的旧中国打进万丈深渊,中华民族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直到 1931 年开始的长达 14年日本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战争,总共大约百年战争啊!

严峻考验逼出了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领导中国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各种反动势力强加的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社会的改造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大门。这就叫作考验转化为机遇——“战争和革命”为主题的时代大考验,转化为中国人“站起来”的大机遇。这是第一次根本性考验和第一次根本性应对。

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加上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结束以后的国际变局,对中国来说,这又构成和平条件下另一种形态的严峻考验。

新形态考验又逼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从 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在中国被称为“第二次革命”。由此启动了直到今天且将继续推进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全面改革和社会生产力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就叫作新考验转化为新机遇——“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大考验,转化为中国“富起来”进而迈向“强起来”的大机遇。这是第二次根本性考验和第二次根本性应对。

第一次根本性应对,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第二次根本性应对,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计划经济模式和阶级斗争为纲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战略道路。

再进一步思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艰辛成功地经历这样两次严峻考验,这当中贯穿全部进程的根本历史经验,就是三条。

中国共产党作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革命政党,决定了它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候,总是特别重视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文明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又决定了它总是能够在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同时,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赶上时代以至引领时代。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不断变动的国内外形势下开辟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在极端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形成、坚持并不断发展,说到底是根源于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可以说,正是这三条根本历史经验,是我们理解“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和中国共产党”这一命题的关键。

还可以说,这三条根本历史经验,不仅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而且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感和价值追求。

以今天情势而论,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中国“继承传统”并“赶上时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么中国就依然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依然会被“开除球籍”!这个“开除球籍”的警语,是毛泽东在 1956 年尖锐提出的。

这同时也就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一时之计而立党,更不是为一己之私而立党。

前进道路依然漫长,各方面挑战依然严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注定将在“追赶”与“超越”的统一中,“赶上时代”。

至于某种舆论,说什么只有多党竞争才算“民主”,只有搞那样的“民主”才有资格搞现代化,中国人的经验不能认同这一点。中国人记忆犹新,旧时代的民国初期就搞过 300 多个所谓“政党”,还“选举”出了袁世凯这个反动总统,他后来又复辟帝制,做了 83 天的短命皇帝。所以,当代世界某些地区由“茉莉花革命”引发并造成严重后果的那种照搬西方的所谓“民选”把戏,中国人一百多年前就领教过了!

而当代中国,走的也是民主之路,但这是另外一条民主之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还有日益发展完善、生动活跃的选举制和协商制这样两种民主制度,并且民主与法治相结合。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归根到底,走自己的路,依靠改革创新和后发优势而进到时代前列,“追赶”与“超越”相统一,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赶上时代”。

最后一点:“读懂中国”和“读懂世界”,两个“读懂”。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要一分为二。

对世界,有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的人类文明成果,也有我们要认真警惕的种种逆动。只要看看当前唯一超级大国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丑恶表演,这一点就再明白不过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国家主权和安全无疑应当始终放在第一位。

对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成功经验要珍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任务胜利完成,但挑战不可低估。今天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全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 90%、约是美国的 1/6,在世界居于第 63 位左右。至于科技水平、国民素质、民主法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社会发展和社会改造,更是任重道远。

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更加努力奋斗,并且更加清醒和更加谦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新时代的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同时,期望国际社会理解和尊重中国人的这种努力和愿望。

如果国际朋友能以这样的视角来“读懂中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也更深入地“读懂世界”,则中国幸甚!世界幸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