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萍: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及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
2019年02月18日  |  来源:时政国关分析  |  阅读量:11503
美国这一超级大国之下的多个具有实力的大国或中等强国置于竞争性互动与战略上相互制衡的态势之中,以精心构筑有利于美国霸权护持战略的国际权力体系,形成“一超”霸权之下的“多强”相互制衡的均势格局。据此,美国在地缘战略上企图形成对中国的大月牙形制衡圈,将增加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并刺激该地区海军军备的竞争。美国鼓励印度、日本等国在印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一段时间以来中印关系由于边界争端、西藏问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存在发展障碍的情况下,如果印度在印度洋也能发挥日本在西太平洋的搅局作用,则美国可以在中日和中印“鹬蚌相争”的战略竞争之中“坐收渔翁之利”。不仅如此,美国支持南海主要声索国的海上安全能力建设,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无形之中加剧了印太地区的军备竞赛。这些所谓“反威胁”手段不仅增加了中国的不安全感,构成对中国安全的威胁,也通过建构周边小国对大国威胁的感知与认知,为南海问题增添复杂性和变数。毕竟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之间的国际关系走向,是解决南海争端的关键。“印太”战略背景下大国博弈与南海问题相互交织,必将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构成挑战与威胁。美国这一“霸权幽灵的威胁”,未来还将会从政治与安全领域逐渐渗透到经济领域。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空间将会被挤压,和平崛起将面临来自美国霸权的挑战与威胁。

其次,“印太”战略对中国促进地区经济融合产生“撕裂性”影响,对中国经济安全构成威胁。美印日澳对“印太”概念的炒作,虽然是基于印太地区地缘政治的考量,却更多源于该地区地缘经济的变化,源于世界经济重心已经从大西洋转移到了印太地区。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整个世界的目光将转向印太地区,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将不可避免地朝着东西方均势方向发展,世界正在走向一个没有霸权、力量相对均衡的国际秩序。对于美国而言,印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意味着印太地区在全球的地缘战略地位将不断上升,战略与经济格局变化将有可能出现有利于中国而不利于美国的发展趋势,这也是美国积极推出“印太”战略的主要考量之一。对于中国而言,亚洲崛起首先需要促进由马六甲海峡连接的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两大地区的经济互动与融合。当前,APEC机制逐渐处于低迷状态,美国也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包括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10 +1”、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次区域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化进程,不仅有助于激发各国贸易投资的相互需求与激发增长潜力,营造双赢甚至多赢的互利共赢经济格局,还可以为化解双边安全和地区安全中的各种消极因素提供合作平台。毕竟,地缘政治的主要目标是为地缘经济服务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展资本和商品在这一地区的流通空间。从这个意义上看,印度洋地区和太平洋地区已经在战略上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当前,印太地区经济整合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国际体系的范畴内,无论一个国家的崛起还是一个地区的繁荣,其根本依赖还是基于发展基础上的经济实力,而经济实力来源于合作共赢的机制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从经济整合角度看,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经济潜力巨大,也是印太地区经济整合的关键。

目前来看,美国虽然退出了 TPP,但日本接过了旗杆并将该机制修改为《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关系协定》(CPTPP)。如果这一机制被证明能够为美国带来利益,不排除存在美国未来会重新接管的可能性。同时,也不排除美国会“标新立异”出台新的举措,通过双边方式扩大在印太地区贸易与投资的战略布局,重构有利于美国绝对话语权和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印太规则与合作机制。根据霸权理论,当超级大国实力衰退时,外部竞争有可能使该大国放弃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受阻,美中贸易摩擦也更多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事实上,一个海权强国,一定是一个对外开放与发展的经济强国。海权诞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在互通有无中牟利,在商品交换中刺激需求、满足需求,进而促进生产,这是以海上贸易为基础的海权所追求的经济立足点,也是一种以交换与需求拉动的财富增长模式。2018年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不断涌现的逆全球化思潮以及频繁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战,不仅会加剧两国之间的利益分歧与合作裂痕,还将不可避免地对印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撕裂性”影响,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增添变数。

最后,“印太”战略将引发环孟加拉湾安全局势的动荡,并可能通过建构和升级沿岸国家的“不安全”认知,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安全理念造成“割裂性”影响,威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秩序。在印太地区,孟加拉湾接近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这一印太核心区域的咽喉要道,而处于孟加拉湾的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形成一条720公里的岛链,南北走向穿过安达曼海,临近马六甲海峡的西端。正是这两个群岛,使得印度对向马六甲海峡以及更远处投放海上力量拥有天然优势和战略自信。同时,位于东北印度洋的孟加拉湾还是亚洲重要的地理连接点,是世界第一大海湾。印度对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的控制强化了其在环孟加拉湾的战略地位。环孟加拉湾被认为是印度“天然的势力范围”,也是印度“东向行动”政策的核心区域。印度海军一直以来注重发展与环孟加拉湾沿岸国家的安全关系,包括执行联合巡逻、双边军演,在安达曼群岛主办两年一次的“米兰”海军演习,并在海盗、走私、难民、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等方面为该区域提供海上安全。印度海军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来证明自己是这一地区的领导者,是印度洋安全产品的净提供者。与此同时,环孟加拉湾沿岸国家还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这也是孟加拉湾重要性日益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意味着未来围绕能源开发而产生的战略竞争也会愈演愈烈。其中,缅甸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能源出口国,泰国正在成为缅甸最大的能源进口市场,孟加拉国和缅甸之间的海上边界争议、域内国家包括印度、泰国以及域外大国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围绕能源开采展开的竞争等,已经成为孟加拉湾严重的安全问题以及不可忽视的地缘政治竞争的源头。

目前,环孟加拉湾沿岸所在区域,也成为域外大国美国及域内大国印度制造并宣传“中国威胁论”的“目标区”。该区域既有传统安全问题更有非传统安全挑战,而且包括民族、宗教、领土、资源、海洋、恐怖袭击、伊斯兰极端势力等在内的冲突此起彼伏,同时还不乏走私、贩毒、贪腐、网络黑客等跨国犯罪的安全问题。中国需要积极主动地建立经济与安全区域机制以应对来自孟加拉湾的安全威胁与挑战,同时通过主动参与并积极塑造这一地区安全格局以应对中印在孟加拉湾的结构性安全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沿岸国家对所谓中国“威胁”的认知与疑虑。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在孟加拉湾战略和经济利益的日益增长,包括中缅石油管道建设,中国势必需要增加海军力量以保护港口与通道的安全。新德里和华盛顿一直担心中国与孟加拉湾国家的安全合作。这一地区权力结构的不对称性特别是印度在这一地区不断上升的影响力,是中国周边外交和战略的重要干扰因素。美国建构和升级所谓的“中国威胁”并强化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所带来的威胁,还可能打破孟加拉湾一直以来不被重视甚至被边缘化的状态,引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安全忧虑以及各国对主观安全与客观安全的感知,使得这一地区的安全局势呈现出更大的不稳定性。一直以来,除了印度以外,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也希望在这一海域发挥重要作用,而印度欲将海洋势力范围延伸到马六甲海峡的战略意图,也增加了印度与印尼、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国之间的战略冲突。这些因素都将不可避免地通过激发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及各国的不安全感而提升各自的安全需求,使这些国家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在环孟加拉湾,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也拥有明显的地理优势,是大国竞相争夺的目标。大国战略竞争将有可能恶化这一地区的地缘安全环境,从而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建安全”与“共享安全”的安全观以及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理念造成冲击,割裂现有的地区安全格局。


三、对中国印太两洋安全战略的思考

近年来,经济低迷、地缘动荡、恐怖威胁、文明摩擦等各种乱象此起彼伏,现行国际秩序和体系面临新的挑战,有西方学者甚至惊呼我们正在走进一个“失序的世界”。在当前旧的国际秩序被逐渐打破,新的秩序还未建立起来的“灰色阶

1 2 3 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