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兵: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2019年02月12日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阅读量:5411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中国正在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缺口较大的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将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显然,中国这些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是亚非拉发展中经济和“一带一路”倡议其他成员方所难以对接的。现实是,首届进博会有5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数量占比超过四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活力。但是,2018年11月22日国家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首届进博会按一年计的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累计意向成交为47.2亿美元,占比仅8.16%。“在578.3亿美元意向成交额中,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交额最高,为164.6亿美元;其次是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成交126.8亿美元;汽车展区成交119.9亿美元;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成交57.6亿美元;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成交43.3亿美元;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展区成交33.7亿美元;服务贸易展区成交32.4亿美元。”首届进博会成交的领域分布进一步证实,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在于美欧日发达经济市场。究其原因,发达国家能为我国提供广大的外贸市场、高技术与高质量的产品、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以及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营模式。

  同时,许多有识之士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2018年4月12日就“一带一路”带来的债务风险提醒中方,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政局不稳定、体制不完善,中方要高度关注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可能存在的政治与经济风险。这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投资中要特别加以关注的潜在风险。中国需要防范开展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被接受国误认为是“经济援助”的风险,因而需要亚投行牵头,协同英国、法国等AIIB西方成员方投资者,一道加入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行列,通过多边投资方来共同规避投资风险。 

 

  四、推动进出口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开放不断扩大,从未停下创新实践的脚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战略全局,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对外开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2017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年11月5日—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以高质量的进口促进全球贸易平衡。同时,举办进博会也是中国政府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的伟大举措,以积极扩大进口战略有效满足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现实需要。可见,创造性举办进口博览会是积极促进国际贸易平衡的重要手段,意义非凡。  

  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个依靠出口原材料和初级品的贸易小国,转变为一个向全球出口主要工业制造品的贸易大国和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已经从一个出口主导型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出口和进口并重的贸易大国。作为世界银行界定的中高收入的贸易大国,中国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可以通过积极扩大进口,包括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进而拉动全球贸易增长。首届进博会彰显出,中国不仅是一个贸易出口大国,更是一个贸易进口大国,借此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贸易不平衡的忧虑,更是消除“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对中国可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单方面放大出口的忧虑。中方借助进博会向世界宣示,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推进“中国制造”对接“全球生产”,在全球生产链中嵌入“中国制造”的创新元素,为全球跨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进博会的举办进一步表明,中方坚定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坚持中国进口带动全球贸易增长。在当前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中国消除贸易不平衡,可通过大幅增加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来缓解,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跨国企业把更有创新性的产品卖给中国,通过审慎扩大中国金融开放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由此来实现“中国制造”对接“全球生产”,形成中国进口带动全球贸易增长,进而反哺中国出口的良性循环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  


  五、推动全面扩大开放

  在重申中方对全球所有国家进行开放原则的同时,要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心在于,维护以美欧日发达经济市场为主、亚非拉发展中经济市场为辅的中国外贸发展战略总体格局。这是因为,中国市场已接近于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制造业产值是美、德、日三国的总和还多。对外经贸领域,要推动中国经济朝着更加开放、高效、包容、普惠、平衡、多样化、共赢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对接“全球生产”,形成出口拉动进口、进口促进出口良性循环的自由贸易体制。

  首先,积极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东亚经济共同体。

  全球已形成美国、欧盟、东亚“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全球经济结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需要和全球贸易“新常态”下的区域化格局相适应。在以美国、德国、中国为核心的北美、欧洲、亚洲价值链“三足鼎立”的格局下,从区域化的周边治理体系开始,去探索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框架。  

  中国有必要构建和深化与周边国家的深度自由贸易区,如全面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中日韩自贸区”、 提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一是达到贸易和投资的深度自由化。二是达到关税和市场的高度统一。进一步降低和消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税,形成中国东盟“10+1”深度自贸区;逐步降低、消减东亚中日韩关税,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乃至建设东亚经济共同体。  

  其次,审慎应对中美货币政策和中国资本市场开放。

  美国特朗普政府不断要求中国扩大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施压人民币汇率问题,这在全球贸易市场摩擦动荡的形势下,直接增大了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风险。按照“十年一个弱势美元贬值期、交替六年一个强势美元升值期”假说,2015—2020年是强势美元升值期,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不断制造贸易摩擦,重点恶化中国外贸和投资环境。在强势美元调整窗口期内,中国应予以高度警惕,需要实施资本流出管控,特别是在中美为期90天的贸易磋商谈判中,避免过多地承诺扩大中国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而遭受短期资本回流向美国,给中方带来巨大的金融冲击风险。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