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刚、凌胜利:多元一体:中东地区的弱链式联盟探析
2022年05月16日  |  来源: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  阅读量:3145

“弱链式联盟”是一类特殊的多边联盟范式,其形态、目标和手段不同于正式联盟、准联盟和松散联盟:一是横向层面,安全合作的非正式性;二是纵向层面,“大联盟”与“小联盟”之间的联动性;三是目标层面,有形的双边合作与无形的秩序重塑之间的复合性;四是手段层面,合作与斗争的二重性。

首先,“弱链式联盟”将国际安全合作视为一种策略问题,安全合作载体具有非正式性,安全合作停留在浅层次。“弱链式联盟”成员体超越零和博弈思维,强调结盟并非一味地制衡,也非一味地追随;结盟的首要考量是规避风险,做到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合作者往往在重大危机爆发后,重新开展磋商和协调,因而成员体安全合作行为是难以预期的。安全利益的需要决定了联盟合作链条的长度和延展度。“弱链式联盟”具有临时性和任务导向性,缺乏约束各成员体采取机会主义政策的机制。与正式联盟成员之间高度一致的安全诉求、威胁认知和价值观不同,联结“弱链式联盟”成员的纽带通常较为脆弱。

其次,“弱链式联盟”存在多重复杂结构,表现为体系霸权国→地区主导国→代理人→次级代理人等多层关系,“大联盟”中的追随者可能是“小联盟”的主导国,从而形成“链式”传导系统。“弱链式联盟”的优势在于各国可以各取所需,形成多重“中心—边缘”结构,从而形成“大体系”套“小体系”,建立利益共生关系。

再次,在“弱链式联盟”中,体系霸权国和地区主导国既出于安全和利益需要开展双边合作,又出于重构权力结构的动机而开展多边合作,故在双边合作(显性目标)和多边秩序(隐性目标)之间形成链条。“弱链式联盟”是多边协作联盟,其通过双边联盟编织多边网络,是一种复合型联盟。构筑多层次的“弱链式联盟”体系不仅丰富了结盟方式,也折射出新的联盟转型态势。它打破了以往狭隘的联盟定义,丰富了联盟类型,反映联盟转型的趋势。

最后,在正式联盟中,盟友之间开展安全合作,相互提供安全援助;敌国之间开展安全竞争,形成零和博弈。但是在“弱链式联盟”中,合作与斗争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合作方式具有灵活性,联盟是竞争与合作的复合体,体现出安全合作关系的松散性。“弱链式联盟”通过降低“入盟”门槛,扩大了成员体行动自由权,增加了成员体数量,提升了国际军事干预行为的合法性。“弱链式联盟”建立与退出成本更低。有些“弱链式联盟”的追随者属于“非国家政治实体”,无国家声誉作为担保,在危机爆发后更容易选择机会主义和背信弃义政策,使“弱链式联盟”的操作性大打折扣。

在中东“弱链式联盟”中,联盟主导者与追随者形成了多重链条。美俄是域外大国,处于第一层级;伊朗、土耳其、以色列、沙特等地区支点国家处于第二层级;埃及、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约旦、科威特、阿曼等对地区支点国家在战略上具有依附性,处于第三层级;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叙利亚库尔德地区的民主军、也门胡塞武装、利比亚国民军等不是纯粹的政党或军事组织,而是有军队、有治理能力、有控制的领土与人口的独立政治实体,扮演了“准国家”的角色,成为次级代理人和链条的最末端,处于第四层级。

“弱链式联盟”在中东得以广泛运用,预示着联盟形态正从静态的制度化联盟向动态的任务导向型议题联盟转型。展望未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体系正处于深刻调整期,世界大国与地区国家的联盟政治也处于变动之中,“弱链式联盟”的前景值得进一步关注。

第一,在结盟与不结盟之间,部分国家或将选择灰色地带——“弱链式联盟”。中小国家为了在多个大国之间寻求相对有利的处境,尽可能获取较大的战略自主性。这既避免了“选边站队”,也不意味着在大国之间实施等距离外交。未来,这类国家会在“不结盟”原则与事实结盟之间继续寻找平衡点。

第二,“弱链式联盟”将形成多元一体的次体系。主导国、中等强国、代理人和次级代理人之间会形成上下传导的链状关系,多边联盟体系中有中心,中心内部还有次中心,从而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具有大国抱负的国家追求在多极格局中的有利位置,形成自己主导的国际和地区次体系,中小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则在制衡威胁、追逐利益过程中寻求安全与收益最大化,甚至在大国之间多面下注、左右逢源。不同次体系的主导者和追随者会形成相互制衡、彼此联动的链状结构。

第三,“弱链式联盟”将催生“云合作模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权力硬体系与联盟政治软体系都处于转型之中。大国结盟不仅追求权力、安全和利益,而且寻求在多极格局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多极格局的演变与发展,为中东国家重塑权力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过程中,国际行为体综合运用制衡、追随、对冲、超脱等“组合拳”,让各种力量相互抵消、相互制衡。“弱链式联盟”减少了联盟维系的成本,将众多安全伙伴联合起来,通过联盟链条打通各个关节,各成员各取所需,保证每个节点的完整与共享。在“云合作”模式下,“多链式联盟”通过扩大合作者的数量增强军事干预行动的合法性,推动国家整体安全战略。

总之,传统联盟理论研究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从显性的制度化联盟、准联盟和松散联盟,转向隐性的“弱链式联盟”。从世界范围来看,“弱链式联盟”或许代表了全球多边联盟体系转型的一种方向。半结盟国家从整体国家利益出发,调动一切有利因素,管控分歧、扩大共识,通过议题联系,将所有安全攸关方均纳入到自己的战略轨道中。具有不同身份、利益和价值取向的国际行为体从“正式强联盟”转向“弱链式联盟”,实现合而为一,形成多元一体、相互交错的次体系。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孙德刚研究员)

(孙德刚为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大国中东战略、中国中东外交。 凌胜利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原文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年第1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