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印度就俄乌冲突采取模糊策略
2022年03月07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2780

印度在这次俄乌冲突之中,采取了一种模糊处理的策略,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中立原则。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开始以后,印度一开始的反应就是克制、模糊的,主要关注在乌克兰的印度民众安全问题。在与俄总统普京的通话中,印度总理莫迪一方面呼吁“立即停止暴力”;另一方面也呼吁要在“俄罗斯和北约之间进行真诚的对话”。实际上,印度在主权问题上偏向乌克兰;在地缘战略问题上又偏向俄罗斯。在这两个层面,印度又通过不明确表态获得表面上的政策一致性。

莫迪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印度不轻易明确自己的立场,主要源于四个因素:

一是,印度与美国和俄罗斯都建立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想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选边站。印度与美国有“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有“战略伙伴关系”,美俄两国对印度都至关重要。在历史上,不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中选边站,是印度的传统战略。在这次俄乌冲突中,延续传统既是印度的审慎做法,也是最易掌控后果的做法。为此,在联合国安理会和特别联大的三次投票中,印度都投下弃权票。

印度对俄罗斯的政策目标,主要有三层考虑:一方面,巩固自己传统的武器来源,维护自己以苏俄武器系统为主的军事力量。印度的武器来源虽然多元,但苏俄是其最大的供货商。印度的武器有80%以上来源于苏俄,陆军装备更是主打苏俄式装备。冷战结束以后,印度虽然加大了从其他国家的武器进口力度,但是俄系武器的高性价比以及与现有武器系统的高兼容性,仍然继续吸引着印度。现在,俄罗斯对印度在核潜艇技术和空天技术方面的转让条件,也都要比美国等要实惠得多。

另一方面,通过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平衡,让自己获得更多筹码,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目标。美国虽然重视印度,但美国的友谊和承诺也不是免费的。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印度可以提升自己与美国的博弈地位。

另外,印度还要防止俄罗斯在中印之间中偏向中国。印度担心,如果自己不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会进一步与中国交好。

二是,印度不愿意在局势未明的情况下,因仓促表态而失去战略自由度。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骑墙心态。特别联大通过谴责俄罗斯的决议以后,中立在国际法上已经没有了可能性。印度的模糊政策,引起西方的抨击。在四国机制峰会上,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三国向印度施加了一定程度的压力,要求印度公开抨击俄罗斯。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仍然不改变自己的态度,核心原因已经不是为了中立或平衡,而是对俄乌冲突的发展趋势没有把握,担心站错队。印度担心,如果俄罗斯最终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西方又与俄罗斯最终妥协的话,抨击俄罗斯的行为将会使印度非常被动。如果俄乌冲突向对俄罗斯非常不利的方向发展,印度到时再调整也为时不晚。印度不是问题的关键相关方,西方对印度的压力其实并不大。因此,只要俄乌冲突结果不明,印度的态度也就不会明朗。

三是,印度对西方的俄罗斯话语有所保留。印度也曾面临过与俄罗斯类似的情况。大英帝国离开南亚次大陆时,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也就领土问题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印度认为,这与当前俄罗斯的处境有相似之处。另外,在西方看来,俄乌冲突是“暴政与自由”的战争,而印度对此并不完全认可。在西方眼中,印度当前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不太自由的民主”体制,有浓厚的宗教和民族主义成分,并经常以此批评印度。印度在这个问题上对西方非常不满。印度主要从战略而非西方式的价值观角度看待俄乌冲突,并没有看得像西方那样严重。

四是,印度试图发挥一定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印度在欧洲的安全关切有限,在俄乌冲突中相关性比较低,但又同时与各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以同时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俄乌冲突爆发以后,莫迪先后与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了话,又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举行了视频峰会。这给印度发挥桥梁和中介作用提供了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不明确表态,为自己保持与各方沟通的渠道,对印度发挥独特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俄乌冲突也在考验着印度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当前的多向结盟战略。印度曾认为,自己可以同时与美国、欧洲和俄罗斯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从这种特殊的安排中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在俄罗斯与西方矛盾不太激烈的时候,是有可能实现的。现在,俄罗斯与西方已经公开摊牌,印度与双方同时友好的难度也在迅速上升,其模糊战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俄乌冲突局势的变化,印度的政策调整也可能出现。可以说,印度并没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一切要看俄乌冲突的发展。

(作者是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分类: 全球治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