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明杰:高端服务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 推动上海经济新增长
2020年05月23日  |  来源:复旦大学  |  阅读量:3339

疫情给上海带来了短暂的困难,也形成了上海经济增长的瓶颈。突破上海经济增长的天花板需要上海服务与上海制造融合协同发展,特别可以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入手与正在发展的战略新兴制造业融合协同。

全国疫情防控已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疫情对经济与产业的影响还是很大,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服务业。对上海来说更是如此,因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对上海GDP的贡献2019年已经高达72.7%,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总的增加值比重则超过了60%,制造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已经不到28%。因此如何克服疫情对上海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服务业的影响,同时在全球经济变化、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抓住制造业发展新机遇重振雄风,就是当务之急。

上海作为曾经的全国重要工业中心,应该承担起在本轮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华丽转身中的历史责任,因此重提“上海制造”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上海未来希望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其现代高端服务业必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产业,因此“上海服务”也是上海发展的重要名片。

在现今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下,上海现代服务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同时如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突破上海经济增长的现实瓶颈,值得认真思考与应对。

疫情下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融合协同发展的新思路

1.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会关联至制造业,制造业也会影响服务业。

服务业产品有两个特性,一是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消费的过程,即同一性;二是不可储存性,即服务品一旦生产就必须消费,所以它是不能够储存的。服务品的生产不像制造业的工业产品的生产,是不可能先生产储存服务品然后等待疫情过后再分销给消费者消费的。因此今天社会对服务品需求的下降就是服务业生产能力的放空,就是服务业生产的下降。

这样来看,本次疫情的特点就决定了上海服务业内多数行业生存与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并通过这些行业波及相关的服务行业和相关的制造业,甚至农业的部分行业。可以这么说,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对服务业及相关行业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就越大,因为服务业与制造业是密切相关的产业,而且两者越来越融为一体。

2.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历史趋势。

我国正处在一个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即消费需求与消费习惯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以智能化、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球爆发。长期来看,全球新技术革命与消费变化将促进形成新型经济体系,即基于新一代互联网的智能生产服务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为了实现智能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与服务,满足消费者全新的个性化需求,这一体系的核心是新一代智能制造与智慧生产服务的融合协同、制造服务一体化。

美国、德国、日本正在大力推进发展的如“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大数据通信等都是与智能制造、先进制造融为一体,形成新型产业业态与运行新模式,挑战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对分离的事实。可以说,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协同发展已经是新型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趋势。

3.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协同开拓发展新空间。

随着上海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上海从国际大都市逐步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过程中,上海的产业体系与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服务业对上海经济的贡献2019年已经超过70%,制造业则不到30%。

但占上海服务业增加值60%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比重已经不小,接近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两个“70%”的比例状况,但其结构仍有待完善,目前上海金融业占生产性服务业的绝对地位,而具有高技术含量、直接嵌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服务,如信息技术服务、科技研发服务、高端商务服务等占比相对较小,层次也比较低端,与先进制造业的需求相比,上海的这些高端生产服务业仍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上海一直有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争论与犹豫,这种争论的隐含前提就是以为制造业与服务业是相互分离的,是此消彼长的,甚至曾经对上海制造业究竟在上海经济未来发展中的位置有过动摇。

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从一开始就与制造业发展密不可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现在与未来一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不过,上海在发展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时,未必一定要向纽约与伦敦看齐,相反可以学习一下东京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方式,从而形成上海自己的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特色。

4.上海服务与上海制造融合协同发展战略新思路。

服务业由两个方面组成,消费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服务业涉及居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质量与品质,涉及上海城市的品质与质量,而生产性服务业恰恰是需要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协同的产业,而且其服务的范围完全可以以上海为中心扩散,首先可以服务长三角区域的先进制造业,然后是全国与全球。

本次疫情首先是对居民消费服务业产生重大影响,其次由于制造业停工待产关联至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当下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才能比较好恢复上海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才是上海经济的增长点,更是“上海服务”的关键。

战胜疫情恢复经济,上海要通过关注消费新变化、技术新进步,发展若干线上数字消费服务业,如文化娱乐、购物观光、知识信息、教育培训产业并关联文创、都市制作、时尚制造等制造业,重点发展现代数字生产性服务业,如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线上科技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和高端商务服务,尤其是智慧型嵌入式生产服务业与智能化、大数据与互联网融合的先进制造特别是智能制造协同发展。从融合协同中发展高科技时尚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品牌,进而重塑上海产业体系,重塑上海服务上海制造品牌国际影响力。

实现协同发展需要“三大”策略

疫情给上海带来了短暂的困难,也形成了上海经济增长的瓶颈。突破上海经济增长的天花板需要上海服务与上海制造融合协同发展,特别可以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入手与正在发展的战略新兴制造业融合协同,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战略性对策:

1.建立高端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新兴制造业融合协同平台,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创新合作新机制。

首先针对目前制造业的复工复产,联动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协同发展。其次推动建立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协同产业平台,具体可以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进行搭建,并取得领先性突破。工业互联网本来就嵌入至先进制造业中服务生产制造过程的平台,问题是如何在这样的平台上对众多服务商、制造商、顾客、中介公司等开放互动与融合。

长期看,要在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打破目前制造企业大而全的一体化格局,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又无缝衔接融合创新,实现新业态新产品方面技术与产品创新,占领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为此,上海从现在开始就要下决心推动发展一批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的高端生产服务业企业,特别从培养产业融合协同平台提供商出发,协同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形成强大竞争力。

2.以扩大开放来促进本土服务业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提高竞争力。

疫情之后上海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要引进来走出去,对外资高端消费服务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进入上海要放宽准入,鼓励它们融入本土先进制造业价值链,反推上海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鼓励本土服务业企业融入外资先进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以及鼓励外资高端服务企业与中资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企业或制造企业成立联合研发中心,鼓励中资企业借力实现产业转型,获得知识溢出。

鼓励本土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向长三角区域市场发展,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做大做强。鼓励上海企业争创上海服务与制造品牌,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和高端服务与制造品牌,通过财政补贴、政府奖励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企业。

3.进行产业生态圈协同恢复,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协同创新水平。

疫情并未改变产业生态圈本身,只是由于不同产业受疫情影响不同,破坏了原来生态圈与产业链的稳定,时下的复工复产应该是生态圈产业链的稳定性恢复,而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协同就是产业生态圈上的另外一面。

因此,从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协同入手,率先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上取得突破,然后服务上海的先进制造业和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先进制造业,进行融合协同发展从而获得更大市场空间,这样上海未来经济的新增长就可以期待。

为此可以充分发挥上海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未来,获取全球竞争优势的重大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国际合作、重点突破、集聚发展、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把生产制造商、服务商、客户、技术研发机构、中介机构等关联整合形成高端服务先进制造产业生态圈。

同时,支持大数据、技术信息、交易信息、物流信息、支付信息、认证信息交换与集成,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物流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和高端商务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实现高端生产服务与智能制造、先进制造联动创新融合。

(作者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