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10月18-19日在复旦大学举行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入第六个年头,从“写意画”倡议进入到“工笔画”的共建阶段,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经济全球化的增长点,在理想变为现实中取得了哪些成果?遇到哪些新的挑战?参与各方“且行且知”中有何新展望?昨天到今天(10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紧扣“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新发展态势,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3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察员列席,以“共建‘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实践”为主题,共同为推动“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与会智库学者、企业家、投资方等在充分交流信息,增加信心后达成进一步共识:在不断实践不断接受新挑战中,“一带一路”是激励人心的和富有建设性的。
实践平台成果如何?海内外参与方用体验说话
从倡议阶段转入共建阶段,六年以来,“一带一路”已取得的成果包括经贸、文化以及政治领域大大超出预期,125个国家和地区、29个国际组织作出响应、理解、参与、支持,当前国际合作的条件更加成熟、更加有利。昨天,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焦扬致辞中首先带来利好。“一带一路”在进入高质量共建阶段中,海内外各类参与方体验如何?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焦扬
东盟成果最丰,堪称实验室
东盟是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基金会中心董事会副主席Jusuf Wanandi积极肯定“一带一路”在中国-东盟构建命运共同体中所取得的成果,他说:“中国在东盟的投资是在世界各个地区中最大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好办法。”基于多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经验,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将东南亚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laboratory(实验室)。2019年1-4月东盟超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在文化、旅游等方面,中国与东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