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走出国际问题研究的思维误区
2019年01月24日  |  来源:世界知识  |  阅读量:3506

大千世界的变化是快速、复杂、深刻的,而人类的认知过程与思维方式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只能是一个不断趋近于真理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突破狭隘、僵化、陈旧思维方式的束缚,更全面、准确地把握世界变化的脉动,是从事国际问题研究、也是做出正确战略决策的重要前提。

世界发展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变”,常变常新,人类认知相对于世界变化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然而,风起于青萍之末,任何重大的战略变化都会有初始的细微征兆。要突破滞后性,就要增强敏感性与洞察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们看到了美国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重创,看到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分化,近年来又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特朗普现象”和“美国退群”,于是有人得出“美国已经衰落”的结论。但他们却没有关注到或者有意忽略了另外的信息——美国在受到重创之后,正在积极进行自我修复。当下,“页岩革命”使美国已经超越沙特和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油气生产国,不仅实现了“能源独立”,而且正积极谋求扩大油气出口,其对国际油气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带来的冲击将是历史性的;大规模减税以及相关产业政策促使国际资本和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所拥有的科技优势依然巨大;尽管美国战略界不断渲染中俄军力扩展对其构成的挑战,但事实上,美国在核武器现代化、反导防御、高超音速武器、网络战、人工智能军事化等重要领域依然占据潮头,7000多亿美元的军费开支更是令任何对手都无法与其比肩。不远的未来,我们或可看到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力反弹,以及美国霸权行为的强势回归。

世界变化的本身异常复杂,更何况当下那些为达到特定目的的宣传战、心理战此起彼伏,各种障眼法、迷魂阵不一而足,经常导致“眼见并非为实”。因此,把握世界脉动,要突破简单化的思维误区,避免人云亦云,力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近来,有关“美元资产在俄罗斯国际储备中的份额急剧下降,2018年3月至6月之间短短三个月内从43.7%降至21.9%。而欧元所占份额增至32%,人民币所占份额从0.1%增至14.7%”的报道引起了不少人过于政治化的解读,他们认为这是世界“去美元化”的又一证明,表明美元的国际地位在进一步衰落。但如果对比美俄两国的金融实力以及近年来双方的金融博弈,就不能不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不是信心满满的“去美元化”,而是迫不得已的“避险措施”。其真实的涵义在于,在受到美国强力金融制裁且担心被逐出“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背景下,俄罗斯不得不尽量减少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以防遭受更大损失。更何况,当时美联储的加息政策日益明朗,这意味着包括美国政府债券在内的债券价格势将缩水。在此情况下,俄抛售美元债券完全是一种理性的“经济行为”。

把握世界脉动,要突破孤立、静止、片面的机构唯物论思维误区,走出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敌即友的“二元论”陷阱,要以复合性思维观察世界,用多元平衡手段处理外交。在国际议事日程日益复杂、多重博弈趋于紧张的现实面前,不选边站队、搞多元平衡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务实外交选择:普京改变了“美国已经衰落”“多极化已成现实”等战略判断,开始回归实用主义,其一面改善与西方关系,一面加速东转,以从中日印获取实际利益;强人埃尔多安在重重危机面前,不得不委曲求全,主动调整对美欧关系;沙特、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都在纵横捭阖,推进多元平衡外交。

把握世界脉动,要走出“阴谋论”思维误区,以扎实深入的研究把握国际大势背后的真相与规律。“阴谋论”的认识论基础是“不可知论”,反映的是其鼓噪者的懒惰和无能。2014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不少人断言这是美国和沙特联手打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阴谋。但实际上,这是美国“页岩革命”导致的后果:随着美国非常规油气的大规模开发,国际油气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国维先生所谓治学之最高境界。悬思、苦索后的顿悟,来源于走出思维误区,来源于常识、逻辑与思索。国学如此,国际问题研究亦然。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19年3期。本文责编:罗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