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伟:全球化、信息革命与成都崛起——2021兴隆湖新经济发展论坛精彩回顾
2021年12月05日  |  来源:新经济发展研究院  |  阅读量:2850


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来到兴隆湖新经济发展论坛学习成都的发展经验,探讨如何和世界大格局、大趋势相结合这个问题。

全球化2.0版到来 中国起到核心作用

首先我们看世界大格局一个最大的变化,有人说是美国,有人说是中国,我觉得这个世界最大的变化就是全球化发生了转变。

全球化的转变就是从1.0版转到2.0版,在90年代到08年左右基本上都是1.0版,主要是以西方为主。全球化的源泉来自于西方,动力、资金、技术都来自于西方。它是全球化的一个总的发动机,整个世界被西方带动的全球化影响了世界市场。从80年代后期开始,大家觉得全球化等于西方化,西方化等于美国化。但是到08年的时候发现全球化出问题了,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全球化冒出一大批热钱。资金在全球流动,这个资金从西方走出来以后,一大部分不回西方了,西方变得没钱,变成债务国,从美国到欧盟到日本,全是债务国。钱跑出去了,跑到全世界各地,热钱让哪个地方的泡沫起来就起来,破掉就破掉,这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西方国家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大量流出以后没有产业,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听上去是很好的,虚拟经济,数字经济等等,但实际上它没有立足基础。

最新的全球化就是一个2.0版,以新兴经济体为主,中国作为全球化的领头羊。中国带头搞“一带一路”,在全球进行基础设施连接,把世界市场中原来美欧日三个孤立的点,通过“一带一路”,在中国为核心形成一个大的网络。随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开始从中国向外辐射,先是把东南亚连接起来,甚至于向南亚、中亚连接,形成新的物流枢纽,包括成都在内,都是这一轮新的枢纽,最后形成整个数字经济的时代。

中国在这个2.0版中起到核心的作用。中国是最大的制造业基地,这次疫情特别明显,全世界的制造业都瘫痪了,中国的制造业成为了全球的供应链和制造中心。虽然我们比美国好像小一点,经济总量我们是它的70%,但是中国是最大的贸易国,世界上有180个国家都把中国作为第一贸易伙伴。全世界基础设施最大的建设者是中国,这个基础设施的能力,已成为我们的主打王牌,我把它叫做奥林匹克的乒乓球,世界上打乒乓球,冠军都是中国,就连亚军也是中国,如果有第三国出来,它的队员也是中国人。

我们的基础设施,不管海上、陆上、空中、地下、港口、机场、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电站、通讯、环保,全是中国第一。所以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能力转移到全世界,变成世界的基础设施能力,这个转变我可以说是一场世界范围的基础设施革命。

产业链原来是西方高端往下走,走到中国,现在中国出现了产业链向两端发展。中国在西方国家购买它的高端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产业向低端转移,中国成了中间端,向两头发展。当然中国也有高端的,比如说5G。

世界资本市场、美国的资本市场因为美元出现严重的债务问题,所以美元出现通胀和贬值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美元持续的通胀和贬值,美元的信用、美国联邦债务的信用、美国股市的泡沫就有可能出现大的问题。所以现在世界上其它国家都开始考虑是不是使用其它的货币来替代美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民币。所以我们是未来资本市场和货币体系的稳定锚,能够把它压住。

中国的人口问题其实不是问题

全世界现在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这个人工智能今后最大的使用国家应该是中国。我们现在在说中国的人口问题,其实中国的人口问题我认为不是问题。

第一,1980年开始采取独生子女政策,1980年实际上只有9亿人口,9亿人口就要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了,现在14亿人口,要2个孩子、3个孩子,这个很奇怪。实际上我们劳动力是不缺的,但是我们产业升级以后,劳动力如果不随之升级,我们就会出现大问题。劳动力必须跟着产业升级而升级。

第二,大量的使用人工智能,用机器人替代劳动力,完成重复的、简单的工作。机器人是不要社会保障的,是不要养老的,是可以按小时工作的,这样就大大减轻了中国劳动力短缺,也就是年轻人减少的后果。中国现有的劳动力要变成大量高等教育下的、高级专业训练的劳动力。高等专业训练的劳动力加上人工智能,这就是中国未来的劳动力结构。

西方的经济学家把中国估计错了,说中国劳动力再也没有这么大的廉价劳动力,所以中国经济要崩溃了,这是不可能的。劳动力和人工智能AI的组合,我们工业网和数字经济的结合,已经相当地成功,我认为我们制造业已经高度进入数字经济阶段。

像三一重工,它的挖掘机在全国和全世界出售,出售以后每天每台机器的土方量都汇聚到三一重工的手上,它知道一台挖掘机挖了多少土方,在哪里挖了多少土方,这个土方量在三一重工的总部能看得非常清楚。这个数字被总理李克强看见,连忙表示,“你还有这玩意儿,给我吧”。这样总理在桌前上就知道全国每天基础设施土方量的进展,就是一个小小的装备,就解决这么多问题。工业和数字经济结合,中国将来实现工业与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必须有5G,5G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是未来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推动者。在美国排外的种族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文化要走向衰弱了。但中国越来越能够容忍各种文化,所以文化的多样化本身也是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有大量的线上或线下、各种各样的文化,像现在我们不用去音乐会现场,也可以听到所有的音乐会。同样因为上面这些变化,全球的规则要发生重大转变。谁是生产最大的国家,谁就是规则的制定者。美国现在担心丧失规则的制定权。这就是全球化2.0版给中国带来的机遇,给中国带来新的定位、新的作用。

全球化2.0版与“一带一路”

在这个大背景下,全球化和我们中国的“一带一路”联系在一起,现在我们进行的“一带一路”是全球化2.0版非常重要的基础。但疫情一来,我们全线的一带一路受到了影响,比如说施工队伍就不能去了,很多工程就停下来了。一个工程可能要几千个中国工人,这个疫情情况下就停下来了。还有大量的园区也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开始考虑把“一带一路”板块化,分这些板块,东南亚板块、南亚板块、中亚板块、中东欧板块、中东板块、非洲又分好几个板块,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其中最重要的板块目前是三个,就是东南亚板块、中亚加上中巴走廊板块、中欧、西亚这个板块。这几个板块是我们“一带一路”目前发展最好的。最近因为阿富汗出现了美军撤退,如果我们能够稳定阿富汗,通过阿富汗就能进入中亚和南亚的结合部,将中亚和中巴走廊板块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西部板块,我们把它叫做上合组织板块。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内是要收缩,但是刚才讲的这几个板块是要强化和重点发展的,是中国重点的投资方向、投资目标。

“一带一路”同时带动了新的产业,其中最好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在全世界的各种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在东南亚最多,在中亚和中东欧也有不少。中国搞园区是拿手好戏,我们中国企业到了一个地方就集中起来,若是其中有一个核心企业,然后其它的配套企业慢慢就集中,这种模式在世界各地都落地了。中国园区带动产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都结合起来。这500来个园区,现在上海就有一家公司把这500来个园区通通建立在数字网上,比如点巴基斯坦,5个园区就出来了,再点其中一个园区,里头20个企业就出来了,再点每个企业、产品、人员、资金都出来了,他们已经把400多个企业、园区全部进行数字化。

美国、英国都非常关注这些园区,英国一家投资银行掌握了中国3000家企业在海外的分布,有些企业连我们中国在干什么都不清楚,人家英国就掌握了。所以我们“一带一路”带动了园区和产业,这是我们原来没有想到的,原来以为“一带一路”就是基础设施,其实更重要是“一带一路”可以带动物流,现在我们突然发现,“一带一路”陆上的运输,它的增长远远快于海上和空中的运输。

因此,形成了以欧亚大陆桥为核心的三条主干线,北线、中线、南线。这三条线,其中中线最繁忙一些,日本和韩国要走海上,经过山东和辽宁进入欧洲,叫陆海联运。还有我们西南方向,成都、重庆、昆明、贵阳,走中缅走廊,从这里进入印度洋,也是陆海联运到地中海。西南三省原来都是内陆,他们要是出海,是要经过上海或者广州,再经过马六甲到印度洋,要五千公里以上,现在经过欧亚大陆桥和中缅走廊,中国的内陆就变成了沿海省,就变成了向西开放的前沿。

日本说他们20万吨的轮船都不起作用了,现在没人用,为什么?因为日本大面积的原材料、钢铁都不生产了,但是他们需要产品运输,用海上运输时间太长,时间来不及,就要走陆上或者空中。空中运费太贵,而且零部件尺寸受到飞机限制,不能装大件,所以火车是最好的,又快又便宜,又能装大件。

这个火车从哪里走?必须从中国走,所以现在日本非常急迫的要进我们“一带一路”。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现在日本很多产业不是在大连和青岛落户,是在重庆和成都落户,日本的电池产业跑到西南来,和中国企业配合,从这里走中欧班列直接去欧洲。所以你看这个“一带一路”改变了世界上市场的连接方式,改变了物流的方式,形成新的枢纽。

“一带一路”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形态,叫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就是低碳,健康就是公共卫生,我们对“一带一路”要提前做疫情预防,数字就是从电子商务到数字货币,在“一带一路”上提前进入流通。西方国家不许我们用5G在那里落地,我们5G可以在一带一路上大量使用,这样把我们中国的5G和“一带一路”的5G连接起来,形成数字丝绸之路。

成都崛起

这给全球化变化和中国产业走出去的变化以及世界物流的变化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这个全新的环境对成都非常有意义。这里面成都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成都是中国的中心,东南西北都是等距离的,西安有点偏北,昆明有点偏南。但是“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世界产业链发生变化的时候,要找到一个最适中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成都,找不到第二个。位置有了,还要有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制造业能力和物流能力,这两个能力有了,它的枢纽就形成了。

所以成都是第二轮全球化2.0版的中国产业中心和物流枢纽,这就是我们给成都的定位。刚才讲,世界经济中心是向东移,从欧洲向亚洲移,中国的经济中心是向西移,从沿海向内陆移。,四川话叫雄起,很厉害。这是成都最近10年经济不停向上的根本原因。

同时,成都的产业正好和世界发展的产业是一致的。朝阳产业都在成都,为什么东北现在全掉下去了,它是夕阳产业,夕阳原来是全国制造业老大,现在没了。现在制造业老大跑到西南来了,西南有成都、重庆,其中成都更先进一些,比重庆还先进,其中两个最大的,一个是电子信息产业,一个是装备制造业。成都有两个叫万亿级的产业,还有剩下的就是千亿级的,万亿级的要上升到10万亿级,千亿级要上升到万亿级,要有这样的规模。

成都有非常优越的物流条件。它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是亚洲未来的航空枢纽,加上高速铁路网在成都都有集中。所以陆海空联运,要把成都设计成陆海空联运的物流枢纽。

成都还有一个就是科技的优势。它因为大量的军工产业在这儿,加上电子科大等等,许多国防的研究部门,这样这个军民两用和军转民能力非常强,要抓住成都这些最尖端、最前沿的科研能力,把它转化为成都的制造业能力。成都的数字金融也非常发达,本来四川的民营企业资本就很发达,现在民营企业资本和数字金融结合,使四川的融资能力,甚至于某种程度上我认为比上海还强,就是民营资本的融资能力比上海还强。

因此,要把成都的开放度进一步提高。我们要自觉地做,把海南、深圳、珠海最先进的自贸区规则用到成都来,如今我们其它条件都具备,但是还没有实行自贸区的规则,在软件上就比别人落下了,要采取比沿海地区还要放宽的政策体制。另外,成都要做全国的人才高地,这个很容易做到,成都的气候,成都的物产,成都的文化环境都非常吸引人才,房价也不高。

要加快培养成都的高端技术职业人才。教育部已经定了,大量的学校变成高级的职业教育,成都周围人口是不少的,成渝地区一亿多人口,四川加重庆一亿多人口,这一亿多人口里面,如果有2000万是受过训练的高级职业人才,我们的工人就源源不断了。

最后,将成都发展成旅游中心。这个旅游业,虽然现在有疫情,但是早晚要过去,先把国内的旅游业重心放到成都来,跟着全球的航空业发展,变成全球的旅游中心,要在这里做世界级的旅游大企业。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西部,西部看成都。谢谢大家。

分类: 2021 媒体评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