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绪:全球抗疫主要矛盾可能将生变
2020年12月18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2520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在世界越来越多国家已经或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全球抗疫的主要矛盾或将逐渐发生变化。

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全球抗疫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在疫情急剧扩散的情况下尽快实现收治与隔离,尽早恢复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其中,中国最早实现疫情逆转,最早成为全球疫情风险最低的国家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也从第二季度起逐步恢复。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泰国等东亚国家在解决抗疫的这一主要矛盾上也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但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和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陷入疫情日益恶化的境遇。其中,美国的形势尤为严峻,迄今死亡病例已经突破30万。

这种情况下,那些率先取得抗疫成效的国家工作重点转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但自11月份尤其本月初以来,随着美国辉瑞和莫德纳两家公司的疫苗先后获准接种或即将获得授权,尤其拜登政府上台后将把抗疫作为首要任务之一,美国的抗疫模式和疫情形势被普遍认为即将发生变化。

美方官员预计,到明年2月底将能为1亿美国人接种。按此速度,到2021年第二季度末,愿意接种疫苗的美国人都可接种。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美国疫情有望得到明显缓解,美国经济有望尽快恢复。同时,英国和加拿大等国也已批准BioNTech和辉瑞的疫苗。欧盟方面批准疫苗上市的相关程序也在加速。有报道说,面对新一波疫情冲击,德国政府正敦促欧洲药品管理局在圣诞节前批准相关疫苗上市。

当然,一些观察人士对欧美国家能否如期实现大规模疫苗接种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对最先实现疫苗接种的美英两国。比如财政和组织等方面能力能否支持它们按照预期时间表完成接种计划?再如一直有着反口罩和反疫苗声音的美国民众是否愿意接种?

事实情况是,英美两国在全民接种方面采用了不同组织方式。英国以官方的全国健康系统推动,是相对中央化的方式。美国则主要依靠州政府、地方政府、社区组织等,呈现较强的分权化特征。虽然美国联邦政府的能力广受质疑,但美国分权化和以社会力量为主的疫苗接种方案,有效性不应被低估。

另有调查显示,美国民众愿意接种疫苗的比例已经超过50%。随着美国政府换届和有关防疫抗疫的舆论出现转向,美国人接受疫苗的比例可能还会有所提高。这种变化是可期的,比如以戴口罩为例,美国社会早期曾掀起抵制风潮,但最近几个月以来,美国人戴口罩的比例已大大提高。

虽然世卫组织专家表示,即便已经接种疫苗的人群,也应继续采取预防措施。而且单独依靠疫苗,也无法结束新冠疫情大流行。但疫苗的更大范围接种和推广还是给人带来乐观预期。全球抗疫的主要矛盾,当然也会随之变化。届时,率先控制住疫情的那些国家也需对形势变化进行准确评估并进行顺应性调整。

以中国为例,在继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的同时,也需在疫苗和对外经贸合作领域做出必要调整和未雨绸缪的准备。为了保持在全球抗疫变局中的主动性,我国首先需要尽快推出全民疫苗接种方案,设定一个疫苗在全社会推广和接种的时间节点,就此在疫苗生产、分配、运输、接种等环节形成方案并启动运行。在疫苗的国际合作上,我们还要履行承诺积极支持国际社会、尤其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疫苗接种。在此过程中可以“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国家为优先方向,支持相关国家有序推动国内民众接种疫苗。其次,还应着眼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后,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的区域和全球经贸格局中开拓新局。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依然凶猛,各国乃至全球的防疫抗疫依然任重道远。因应疫情形势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是继续把握各项事业主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正绪,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教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