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危机往往会给中印关系带来合作发展的契机
2020年06月28日  |  来源:中国网  |  阅读量:2818

加勒万河谷事件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让中印关系再度面临巨大的压力。这起事件确实有一定的必然性。作为两个崛起中的世界大国,国家实力上升,边界管控能力逐渐增强,国家荣誉感和民族主义情绪也不断高涨,这些都向那条有争端的实控线造成了日益上升的压力。

总体来看,这起事件是中印关系中的一个大事件,但也只是一个小插曲。处理不好,会导致中印关系长期走低。但如果处理好了,反而会给中印两国在边界地区的管控机制建设,以及更加广泛的中印关系,带来新的机遇。历史上,危机往往会给中印双方带来发展合作的契机,并最终使得合作机制的升级。

中印关系中最大的问题,是中印关系的发展水平,与中印关系的战略重要性之间的差距在迅速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两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中印关系对两国及国际社会的战略意义迅速提高,但是中印关系的进展却不尽理想。这导致中印关系的重要性与关系水平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印度作为中印关系中相对弱势的一方,在大国、地区和双边层面,都积极采取了一些手段。

在大国关系层面,印度不断加强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关系,增强制衡中国的战略能力。印度与美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从民用核能合作不断深入到军事合作领域。这既增强了印度的军事实力,也在不断改变着印美关系的性质。

在地区层面,印度积极采取措施,与中国争夺在南亚和北印度洋地区的领导权。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B&R),印度就有了“亚太增长走廊”(AAGC)。中国在斯里兰卡南部建设了一个港口,印度就在斯里兰卡北部建设了另外一个港口。中国出现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印度就出现在西面的伊朗恰巴哈尔港。

在双边层面,印度不断加强在“不战”预期下的前沿摩擦。这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同时也是在中国面前显示存在感。所以,印度在边界问题上与中国陷入了“试探—对峙—谈判”的无限循环。印度是通过在边界提高摩擦频率,让中国既不能打,也忍受不住骚扰,最终以印度的条件来解决两国边界争端。

但是,中国对印度的战略判断,并没因此有大的变化。印度是一个世界大国,但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邻国。中国愿意接受印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大国地位,认同与印度在一些领域的共同利益。但中国对印政策的两个前提并没有大的变化:一是,印度不加入一个反华的同盟体系;二是,印度不破坏1993年以来双方在边界地区形成的互动规范和习惯。但是现在,这两个前提不断受到侵蚀,中国的对印政策也面临不断上升的调整压力。

边界争端是一个敏感议题,但不是中印关系的核心。中印两国需要找准新定位,才能避免对两国利益的伤害。(责任编辑:王鑫)

(作者是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所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