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俄罗斯战略视野下的“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
2020年04月29日  |  来源: 世界知识  |  阅读量:3575

新冠疫情全球扩散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不仅威胁人类生存、重创世界经济,也将对国际秩序产生重大影响,深刻改变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政治、经济与安全图景。

2020年3月底以来,俄罗斯防疫形势急剧恶化,政府被迫改变原来比较松弛的心态,进一步强化防疫力度。但相对而言,俄在世界大国中受疫情冲击最小。在其他大国严重受损之际,俄战略界认为迎来了克里米亚危机甚至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战略机遇。

2003年后,不断强化的俄权威体制受到西方和一些反对派的质疑,俄社会对普京不久前提出的宪法修正案也众说纷纭。但疫情防控的紧迫性却为俄当局维护既有体制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合法性理由。采取强力措施防止疾病蔓延使巩固主权特性、突出国家主义、强化总统权威、限制社会空间甚至大范围应用AI监控都具备了正当理由。

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可能导致类似20世纪20年代末的大萧条。世界经济下行将恶化俄外部经济环境,但由于俄经济素来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且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因而所受冲击较小。在俄的世界观里,国际政治就是零和博弈。俄战略界人士踌躇满志地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将引发世界经济体系深度调整。危机条件下,各国竞争的实质不是控制全球生产链中最重要的技术部门和短期内最具发展前景的公司,而是实现生产和技术的相对自给自足,以确保本国优先利益。”

在全球化层面,继中美贸易战凸显全球化分歧后,已经遇阻的全球化进程因新冠疫情再次“急刹车”,已运转多年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将逐渐断裂重组,生产的本土化、地区化趋势将相应加强。俄对全球化始终若即若离,新冠疫情爆发进一步增强了俄作为“被围困堡垒”的自我认知:全球化的弱化甚至中断可以更好地凸显其自身优势。

在国际格局层面,美欧的综合实力都将因新冠疫情遭受重创,跨大西洋联盟有可能日益松动,这无疑将减轻俄长期面临的战略压力;中国遇到全球产业链重组、外部市场萎缩、与一些西方国家关系恶化等多重挑战,延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可能面临拐点,俄也认为其战略重压相对缓解。

国际秩序正从美国主导加速走向失序,既有的国际机制内部矛盾重重、行为能力减弱、发展前途未卜,为俄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提供了巨大可能。此外,曾一度占据国际思潮中心地位的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不断遭到侵蚀,俄保守主义意识形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展空间。对俄来说,一个更加碎片化的世界更可凸显其大国地位、更有利于其在国际上纵横捭阖。

在大国关系方面,中美两国在疫情面前未能有效管控分歧,两国关系进入下行轨道。中国已成为美国首要对手和潜在敌人,俄认为这将为其带来巨大战略运筹空间。

在地区一体化方面,新冠疫情使欧洲再遭重创,欧洲一体化模式可能被冲撞得支离破碎,欧盟进一步东扩遥遥无期,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基本已胎死腹中。在此情况下,乌克兰等原苏联国家融入欧洲遥不可及。尽管欧亚一体化进程也困难重重,但俄仍有能力稳盘控局。

基于上述判断,俄罗斯战略界提出利用新冠疫情效应改变不利国际环境、为“后疫情时代”布局的新思路:重回戈尔恰科夫时期韬光养晦路线,丰富强国思想内涵,着力建立强大、负责、公平的国家,实现政治开明、经济公正、社会发展与强国外交的有机平衡;宣扬西方应对疫情措施不力,预言自由主义秩序即将崩溃,为俄式保守主义赢得更多思想与信息空间;巧妙运筹俄美中关系,逐步减少并最终结束与美对抗,防止成为中国附庸并与之建立平衡关系;借抗疫之机要求解除对俄制裁,与美共同干预国际石油市场,为开展双边合作寻找新的支点;利用欧亚国家面临的多重压力,采取紧急措施协调抗疫行动,将安全协作引入欧亚一体化进程。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