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美国拿《中导条约》说事的真实意图何在
2019年03月10日  |  来源:复旦新闻文化网  |  阅读量:2544

在刚刚结束的“防务达沃斯”论坛上,也就是在今年的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各国代表一定发现,东道主所苦心孤诣设计的议题还是被白白浪费了。本来,默克尔总理手下给大会安排了三项议程,第一项就是讨论一线国家(美俄中三国)如何改善大国关系,从而给地区安全和世界稳定带来保障。

要做到这一点,两个传统的超级大国即美俄需要开展战略合作,而华盛顿和莫斯科目前却在《中导条约》问题上互相指责,毫不相让。就在本次慕安会开幕前不到两周,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而俄罗斯立刻还以颜色,同样宣布退约。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会前曾表示,俄美必须重新遵守《中导条约》,他还强调北约需为条约遭废弃作准备,要求北约军方评估废弃条约的后果。据悉,鉴于目前局势,德国方面已在期待更多美国核武器重返德国。

条约来之不易

美国和苏联于1987年签订《中导条约》,双方同意全面禁止试验、生产和部署所有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之间的陆基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并销毁各自武库中的所有这类武器,从而大幅度削减彼此所领导的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这个条约来之不易,是冷战后期美苏领导人审时度势、彼此做出的重大妥协。再辅之以其他的欧洲军控与互信安排,《中导条约》大致保障了它签订之后三十多年的欧洲安全与稳定。

四大先天不足

但是,《中导条约》有着四大先天不足。第一,根据这一条约所销毁的美苏中程核武器,仅占当时这两家所有核武器的百分之几。它们的主力核力量是洲际射程的战略核武器,并未因此受到任何触动,这就需要美苏通过削减战略武器会谈来另行限制。第二,《中导条约》只禁止陆基中程与中短程导弹,而不限制海基与空射的落入这段射程的导弹。第三,条约的现场核查期只有条约生效后的13年,如果此后缔约方违约则无核查威慑。第四,条约生效于冷战末期,当时世界上其他具有中导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数量几可忽略,但当前中导已在东亚、南亚和中东有所扩散。

条约的这些先天不足,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首先,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80年代开始部署的海基战斧导弹,射程在450至2500公里,彻彻底底就是中导,其在美国海军各种平台上使用的型号已经衍生出20多种。这些武器在美国发起的针对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科索沃以及苏丹等的军事行动中,已被水面舰只屡屡使用。此外,即使是用作导弹防御的美国“宙斯盾”系统“标准3”拦截导弹,其射程也已达到600至1200公里,也在中导范围。

美军在《中导条约》之外发展不受限制的海基中导,必然给其他国家以启示。经过20多年努力,被称为俄罗斯“战斧式”海基通用型巡航导弹系统的“口径”舰载/潜射巡航导弹于2015年在俄军正式服役,最大射程超过2500公里。美国认为,近年崛起的俄罗斯陆基巡航导弹9M729(SSC—8)脱胎于“口径”海基通用系统。尽管俄罗斯自称在2017年9月18日进行的导弹作战训练已证明其射程仅为476公里,美国政府认为俄方很容易通过改造,迅速使其升级,最终射程也将达到2500公里。

美国“大做文章”

这一问题,被美国拿来大做文章,早在奥巴马总统的第二任期,美俄就开始为此龃龉不断。俄罗斯坚称这款导弹没有违反《中导条约》。为了阻止特朗普政府退约,俄罗斯在今年1月23日还公开展示了9M729巡航导弹和发射车,邀请美英法德驻俄武官以及北约和欧盟等代表参观。但美国坚持认为,这完全不足以核实这款导弹的真正射程,包括其可能被延伸后的射程。

不过,美国和俄罗斯的退约现在还没有生效。从宣布退约到退约生效,需要180天时间。美方表示,保留条约并使美方终止退约的唯一条件,就是俄罗斯必须销毁所有现有的9M729巡航导弹。美方判断,俄罗斯目前已部署4套这种导弹,莫斯科可能还将部署100套这一系统。美国的这一主张,已被俄罗斯断然拒绝。俄罗斯认为,特朗普政府要退约的决心早已下定。美国指责俄罗斯发展陆基巡航导弹,只是拿此说事。美国真正的目标,另有所指。

美国政府已几次表示,即使保全了《中导条约》,该条约也必须多边化,得至少把其他一些国家包括进去。美国的意图,就是通过继续保持自己不发展陆基中导,不仅要求俄罗斯销毁美国认定其已经发展的疑似陆基中导,而且消除其他国家可能已经掌握的陆基中导。说白了,美国就是拿中导说事,以维护和扩大其世界霸权。

上面说过,《中导条约》有四大不足。该条约只讲某一类武器的所谓威胁,而不谈其他类武器可能产生的更大威胁,更不谈应该遵守国际法,不干涉他国内政,因此有着内生的不平衡。

譬如,美国洲际战略威慑力量很强,美国海基抵近作战能力也很强。对于这些,是否也要分类谈谈裁军?是否需要将限制中导与限制远程导弹相结合?是否需要将限制先进常规进攻力量与限制先进非常规攻击力量相结合,等等。将这些结合起来,恐怕才合理。那么,美国、德国和其他国家,都准备好了吗?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