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跨区域交流与中拉整体合作
2019年02月01日  |  来源:国际研究学部  |  阅读量:6117

中拉关系已进入全面合作和整体合作的新阶段。为了促进中拉整体合作研究,应明确合作领域与合作路径、整体合作与全面合作以及实质内容与程序安排的关系,并借用跨区域研究的视角,通过跨区域关系的分类、功能和特征等问题的疏理,帮助中拉整体合作分析在概念、理论和政策上的明晰和深化,同时关注制度主义和文化分析的不同侧重和相互平衡。为适应世界形势和中拉关系的全新局面,应以软实力构建作为未来中拉整体合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发力点,在维系整体合作框架可持续性的同时,助力中拉关系向更高层次迈进,以文明对话和互鉴的高度统领关系走向并据此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 

一、中拉整体合作研究现状

中拉整体合作于2014年正式出台。有关中拉整体合作的状况已经有了若干较为深入的分析,这些分析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指出中拉整体合作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着重分析其演变历程、背景动因和机遇挑战;二是考察整体合作本身的内容和动态,包括其合作领域、规划、原则,特别是其路径、机制。中拉整体合作研究基本上是政策导向型的,除了呈现和分析这一合作形式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意义外,大多数研究会给出富有启发的观察视角或政策建议。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明确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合作领域与合作路径的关系;第二,全面合作与整体合作的关系;第三,整体合作中“实质性”内容和“程序性”安排的关系。

二、中拉整体合作的人文交流进路

就全面合作与整体合作而言,全面合作某领域的内容决定了整体合作的形式,如政治、外交政策的对话、协调可以在这一层次上展开。而整体合作框架处理某一领域的合作事务时,其形式也就决定了内容,如经贸合作在整体层次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规划、谋求共识、制定目标、指出方向,而具体的贸易实务、投资项目等则只能整体框架之外有效地实施。在这种意义上,作为全面合作“五位一体”之一的人文交流就是一种可以在整体框架适时展开交流活动,它与经贸领域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这是在整体、双边和小多边层次之间相互排斥最小的一个合作领域。

上述思路可以根据四条线索展开:

第一,中拉关系的历史演变。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拉关系定位的官方表述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合作,中拉关系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已经开启,除日益紧密的政治、经济、外交联系外,人文交流和整体合作是这一时期强调的崭新内容。

第二,拉美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的发展进程。21世纪第二个十年,拉美的区域建设来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拉美区域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组织机构、成员、目标多样且重叠,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协调跌宕起伏且不确定性大,用“长时段”的历史视角观之,成员国之间最稳定的纽带还是基于历史、文化联系。就拉方而言,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努力在社会、人文领域最为现实。

第三,中拉整体合作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世界变局剧烈和国家、族群、宗教乃至文明间互动日益触及深层结构的历史关头,中拉关系发展在今天也许要放在“五位一体”缺一不可且强调人文交流、民心相通这一着力点上。从问题导向的角度出发,这无疑是中拉整体合作需要回应的主要关切之一,也是整体合作不断发掘新的合作领域和增长点、维护可持续性努力的方向之一。

第四,人文交流不仅具有助力政治、经贸、外交合作的工具性作用,它本身是更高境界、更深层次的交往和互动,可以视为新时期推进中拉整体合作的一条进路,其目标更是中国新近推出的“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最为核心的内容。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拉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较之此前的历史时期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深层次的互动弥漫、渗透于中拉关系现存的所有合作领域和机制架构,其背后的理念和价值底色将愈来愈突显其支撑和建构作用,它将决定双方合作乃至整个关系发展走向何方。

三、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构建

中国在拉美软实力的构建,要考虑中国和中拉关系的具体情况。可以作为最基本出发点的现有认识可以归纳如下:中国和拉美国家分属不同的文明,文化特点存在明显差异,但中拉双方历史经历和现实诉求具有相似性;中拉交往过程中双方相互的吸引可以罗列诸多内容,双方隔膜、排斥的案例亦可举出若干实例;双方对对方的吸引力既有可能产生于各自社会的成就所激发的对对方的钦慕、模仿,也有可能是一方基于自身经验有意识地推广传播的结果;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自身的良好状态有时是决定性的,环境条件和交往技巧也有可能是决定性的;双方交往过程中,有关普适性和相对性的争议取决于各自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伴随双方交往过程的始终;交往过程会体现为不同的层次,比如物质技术、组织制度、观念意识、社会心理等等。就上述各种问题而言,学术探讨的视角和思路呈多样性。

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我们的“走出去”,在拉美一方则是“走进来”,而且是拉美历史上一系列“登陆”的最晚近的一次。中拉交往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全球化已经如此深入的今天,中国是否重复以往外部力量的行为模式,或展示一种全新的替代方式。与此同时,由于国际交往中彼此的“认知”对于决策和行为的影响有时往往与所谓“事实”同样重要,中国在拉美行为所激发和唤起的感受和反应,无论是钦羡和疑虑,可能会对双方互动所展开的相互理解、塑造、构建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21世纪最初20年间,最能打动拉美并构成中国软实力核心内容的,莫过于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及其伴随的巨大商机和未来影响的认知。其中,中国市场、投资,中国在拉美的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中国发展模式,中国文化和工作伦理的亲和力,中国的未来影响以及对中国平衡欧美传统势力的期待等,业已列为这一认知的主要成分,中国软实力正是在这些方面通过与拉美各国的政界、商界、学界及青年和广大民众的互动得以展示。中国经济对拉美不同国家和部门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中国模式的性质与特征及其对拉美的意义等等,与其说是在逐步形成共识,不如说是已变成不同角色和集团争辩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要清楚其中认知、理念差异和分歧将对中国的软实力构建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而学术探讨还需要发掘新的理论阐释,一方面是政策实践与外交、国际关系、政治学理论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有关人类交往和沟通的理论,通过某种中介用来帮助认识、理解中拉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