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婷:美国对“一带一路”的舆论新攻势及应对建议
2022年02月10日  |  来源:对外传播  |  阅读量:13747

2021年6月,美国牵头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Build Back Better World,以下简称“B3W”),号称要给全球发展中国家提供逾40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支持,试图作为“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以下简称“BRI”)的“替代”。相对于其他G7国家在B3W上态度的冷热不均,美国已围绕对“一带一路”的全面竞争掀起新一轮舆论攻势。

一、B3W的提出标志美国对“一带一路”的“竞争”进入新阶段

美国官方对BRI的回应经历了几个阶段性变化。奥巴马政府时期鲜有回应,而特朗普政府时期则加大对BRI的“竞争”并将这一进程内嵌到落实“印太战略”中。拜登政府自执政以来,强调“对内恢复经济和‘民主’,对外重塑全球领导力”的内外施政目标,以及“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不可分”的路线,因此美国延续并创新了对于“一带一路”的“竞争性”应对手段,B3W应运而生。

(一)竞争的地区范围从地区走向了全球

特朗普政府加快美国全球战略东移步伐,在延续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基础上推动“印太战略”从概念走向落地。除加大安全投入外,把弥补经济投入短板和补充基础设施投融资作为重点,承诺投入1.13亿美元“首付款”支持地区数字经济、能源和基础设施,并成立预算600亿美元的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时任美国代理国防部长的沙纳汉强调,“美国为对‘带’‘路’的追求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从‘印太’地区开始……追求许多‘带’‘路’”。随后,美国通过自身并调动其盟友体系,主要在东亚、东南亚、南太平洋等地区推动多个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项目。拜登政府则把中国定位为“唯一有可能综合运用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对稳定、开放国际体系发起持续挑战的竞争者”,并着手在全世界开展竞争。在B3W框架下,美国及其G7盟友将向全球各地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投融资支持”,包括拉丁美洲、非洲和“印太”地区,更着眼“全球范围”。2021年9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辛格访问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并推销B3W。美国计划推出“试点”的项目也主要位于拉美和非洲地区,包括萨尔瓦多、巴西、南非、肯尼亚等国家。

(二)竞争的力量联合从“印太盟友伙伴”走向了“两洋盟友联动”

特朗普政府主要依靠亚太地区双边、三边、四边等盟友关系搭建基础设施合作,包括美日“印太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关系、美日澳“‘印太’基础设施投资伙伴关系”、美日澳“蓝点计划”、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等。拜登政府加快升级美日印澳“四边机制”。该机制在2021年3月首次线上峰会后设立疫苗专家、气候、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三个工作组,在同年9月首次线下峰会后启动新的基础设施伙伴关系。拜登还在跨大西洋方向推动共同应对BRI,于2021年3月在与英国首相约翰逊通话中提出“‘民主国家’应制定一项基础设施计划以抗衡BRI”。近年来欧盟也提出多项基础设施合作计划,包括“联通欧洲和亚洲战略”、欧日“可持续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关系”等。此次G7峰会上,美国与其欧洲盟友(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加拿大和日本,在共同应对“一带一路”上达成推出B3W的共识。这是拜登政府试图从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两个方向把“应对BRI”作为同盟拓展合作的议题的体现,力图发挥同盟体系“力量倍增器”作用。

(三)竞争的领域重点从实体基础设施走向了“国际规则”

B3W明确提出在气候变化、健康、数字技术及性别平等四个重点领域发力。这表明,美国的着力点不限于实体基础设施,而是把具有显著“国际规则制定”意义的全球性议题,都纳入了开展竞争的内涵与外延:在气候变化上落实《巴黎协定》和《2030年议程》,加大对影响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数字经济领域,着力数据自由流动、数字基础设施供应链、数字经济竞争等加强合作;在性别平等领域,加强对女童教育、妇女赋权等领域的投入等。这体现拜登政府把国际规则作为与中国博弈的重点,其2021年3月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也强调“全球‘民主国家联盟’应该共同设立高标准和国际规则”。

二、B3W背景下美国对“一带一路”舆论攻击的态势特点

拜登政府强化了对中国“最严峻竞争者”的认知,并强调美国全球战略要着眼于“赢得对中国的竞争”。为此,美国政府诉诸强化大国竞争、重振同盟体系、开展价值观外交等手段。这些特点也体现在美国针对BRI的舆论攻势上。

(一)向盟友伙伴灌输强化“共同应对‘一带一路’”

在特朗普时期,美国政府已经推动搭建一些双边、三边和四边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来与BRI开展“竞争”。在这一阶段,部分美国智库和前官员提出,美国需要团结更为广泛的盟友并在全球层面应对“一带一路”。代表性言论包括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于2019年12月发表的《应对竞争:应对“一带一路”的联盟战略》报告,称“一些国家已建立双边和三边安排,但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希望削弱中国影响力,就需要一个更大、更正式的全球机制,结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法国和德国等国各自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成立基础设施发展联盟”。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和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巴舍夫斯基共同主持于2019年12月发布的报告称,“如果美国不在全球范围内团结盟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那么BRI带来的‘低质量’基础设施的影响将扩大”。这期间,美国和其他G7国家强化了对BRI的共同担忧,为推出B3W奠定了基础。2021年6月,拜登于首次出访欧洲前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这次出访旨在“重振美国对盟友和伙伴承诺,展现‘民主国家’应对挑战和遏制威胁的能力”,美国必须团结“世界‘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就升级实体、数字和卫生基础设施提供一个‘替代’中国的高标准方案”。

(二)向国际社会推销兜售“‘一带一路’风险论”和“‘西方规则’有效论”

在“国际规则”层面抹黑BRI近年来一直是美国舆论攻击的重点。代表性言论如新美国安全中心2019年4月发表的报告,对10个BRI合作项目在“主权维护、透明度、财政可持续性、地方参与、地缘政治审慎性、环境可持续性、抵制腐败”这七个维度都“打负分”,而对日本、澳大利亚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承办的瓦努阿图维拉港码头项目全都“打正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报告作者包括时任新美国安全中心研究员,现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的杜如松(RushDoshi)。CSIS长期跟踪研究BRI的“重新连接亚洲项目”负责人希尔曼于2020年3月在美国国会作证时称,中国通过BRI推广“替代性”的全球规范和标准。特朗普政府负责经济事务前副国务卿克拉奇公开称,BRI在“透明度、问责制、可持续性、主权、人权、环境”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同时,另一个突出动向在于美国着眼在气候变化、数字技术、健康卫生、性别平等等具有“国际规则制定”意义的全球性议题上对BRI开展重点舆论攻击,而这些议题,一是鼓吹BRI阻碍应对气候变化,例如希尔曼2020年10月在日媒上鼓吹中国“出口破坏环境的项目”,而拜登及其总统气候特使克里多次喊话“中国应停止通过BRI资助化石燃料项目”。二是抹黑中国推广“数字基础设施”,如宣称中国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挑战了美国和“民主国家”利益18。三是抹黑中国推广“健康丝绸之路”,如《福布斯》杂志2020年3月刊文称中国在健康卫生议题上“扩张影响力”。四是鼓吹未让妇女受益,如CSIS于2021年8月发表的报告称“BRI只着眼男性,未让妇女充分参与”。

美国还通过国际多边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高质量基建”和“国际规则”等领域加大舆论造势。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和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于2019年9月发布的报告称“包括BRI在内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发展倡议给人权、环境等领域带来风险”。亚洲开发银行2020年3月发布的《打造高质量基础设施的未来》报告称“应最大限度扩大‘高质量基建’的影响”。

(三)向国际社会歪曲抹黑“一带一路”合作成就

美国舆论还鼓吹中国在BRI框架下“减少”了给发展中国家的资源。CSIS研究员古德曼和希尔曼称,“近年来BRI大幅后退,未满足全球需求”。他们在美国国会作证时称,“BRI没有兑现承诺”。希尔曼还通过其2020年出版的《中国与世纪工程》一书为此观点造势25。该书在美国政策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多名美国前高官对其撰写“肯定性”评论。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在对此书的评论中则称,BRI的理念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三、应对建议刍议:多措并举克服美国舆论战的消极影响

中国早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并围绕为各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取得多项成果。中国应重视美国在B3W背景下的新一轮舆论攻势并有针对性地回应,多管齐下克服其消极影响。

(一)揭露B3W的本质是“美国优先”

迄今,G7国家对B3W的表态冷热不均。相对于美国,法、德等欧洲国家表态相对保守。作为一项号称要提供40万亿投融资支持的计划,B3W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筹资。根据美国的设想,各国可以通过对自身发展融资机构加大投入来带动私人资本投入。然而,美国政府对海外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筹资规模不仅受到现有规模的制约,而且也将面临国内政党政治、选举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美国的深层次考量还在于,在拜登政府国内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投入规模“缩水”之后,要通过海外基础设施投资来“反哺国内”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此外,近期美国在英美澳“印太安全合作伙伴关系”中同澳大利亚的核潜艇交易还损害了同作为盟友和G7国家的法国的利益。美军在阿富汗“不光彩的撤军”也体现出,美国对于盟友的义务和承诺愈发类似“空头支票”。这些动向说明,尽管是B3W一项“G7倡议”,然而美国在理念和实际行动上更多考虑的是自身即“美国优先”,而非其他G7国家的利益。

(二)揭批“竞争替代”思维无益于弥补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巨量需求缺口

根据二十国集团相关研究,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为2016年至2040年94万亿美元,年均约为3.8万亿美元。美国智库CSIS测算显示,2015至2019年G7国家官方共为海外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近1130亿美元的官方发展援助,年均仅约226亿美元。在全球疫情反复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经济复苏面临很多挑战,其诉诸大规模增支的措施也将相关国家债务水平推至新高。此外,尽管美国寄希望于私营部门为基础设施提供巨量融资,然而受制于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政治不稳定、偿债能力不足、法治和营商环境不健全等问题,私营部门提供大规模资金支持的意愿不足。当前全球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已面临巨大需求缺口。美国及G7国家采取“竞争替代”思维和做法,在项目操作上也很可能形成由少数国家及其发展融资机构、企业等运作的“小圈子”,其本质将充满排他性和封闭性。这不仅无益于补充全球基础设施投融资增量,而且会给发展中国家造成“选边站队”的政治压力。

(三)揭批“西方中心”模式无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增量收益

B3W实质是美西方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行“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外交”和地缘政治竞争。它所提出的一系列“原则理念”并无太多新意,很大程度上是“新瓶装旧酒”,也难以克服美西方长期以来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议程中的干涉内政、强加政治条件、不切合发展中国家实际需求等问题。这种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划线、零和博弈和“新冷战”思维的理念和做法,将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选边站队”的担忧,也很难得到其的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相反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不输出意识形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谋求改变任何国家的制度,也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着眼于通过基础设施等合作增进发展中国家的民生福祉。

(四)反对污名化,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大对外交流宣介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确立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指明了共建“一带一路”要向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在拜登政府大搞“同盟外交”和“价值观外交”的背景下,针对美国等国家通过B3W包装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国际规则”等抹黑“一带一路”的话语陷阱,应有针对性地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行舆论反击。应围绕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开放、绿色、廉洁的理念,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目标,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的进展,以及“卫生合作伙伴关系”“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开放包容伙伴关系”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加大对外交流阐释宣介的力度,提升国际传播的力度和实效。

(龚婷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