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阳:“一带一路”再出发开创中外共赢新境界
2018年08月20日  |  来源:中国网  |  阅读量:4138

——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古为今用、返本开新,提出兼济天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沿线国家发展、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备受国际社会好评。适值倡议提出五周年,相关建设成效卓著、有目共睹,与此同时杂音噪音与干扰阻力亦在发酵,应稳中求进、直面挑战、充实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再出发,开创中外共赢新境界。

首先,贯彻八字方略,即中央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新提出的“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2018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强调要抓好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年5月北京)成果落实,凝聚各方共识,规划合作愿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同各国的沟通、协商、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5月24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组长韩正主持,他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包括:深入推进发展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凝聚各方共识,促进协同联动发展;聚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深化人文交流,加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合作,筑牢“一带一路”建设民心基础;加强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方面合作,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和双多边安保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安全保障。

6月22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行稳致远”,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中央最新精神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相关工作应在“深、实、稳、远”四个字上动脑筋、下功夫。

其次,破解四大挑战,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须有的放矢、迎难而上。

一是近来西方舆论集中炒作“一带一路”话题,极尽抹黑污蔑之能事,炮制所谓“债务陷阱论”等,其实质是个别国家“红眼病”发作,企图挑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干扰破坏“一带一路”。对此既要及时有力批驳反击、以正视听,更要适时适度释放相关信息、主动引导“带路”舆情。

二是大国地缘博弈加剧,美国抓紧推行所谓“印度-太平洋战略”,国务卿蓬佩奥近期宣布加大投入,意在争权夺利、抗衡“一带一路”。对此应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加强沿线国沟通合作,防止被域外大国分化、使坏,同时也要增强敏感度,妥善处理与“第三方”或所在地区“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在中东欧地区等。

三是沿线不乏地区冲突,一些国家政局复杂多变,其内部争拗与政权更换影响“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如近来马来西亚大选等。对此需在东道国广结善缘、广织人脉、多接地气、勤走基层,注重回馈当地社会与民众。

四是国际恐怖主义继续蔓延,沿线恐袭仍然高发。对此应有效预防、有力处置,多管齐下确保工程项目特别是中国驻外人员安全。

第三,充实九个理念,对未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精准定位、提高站位,不断增强其可持续性。

当前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应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最新变化,就国际而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谓“多事之秋”,美国特朗普政府大搞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肆意开打“贸易战”,凭借美元霸权、滥用经济金融制裁,其“美国优先”搅得天下不安;就国内而言,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乃至战略竞争的关键一年。

为此,应藉由纪念“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开启新一轮对外开放,牢牢把握其“经济外交开拓创新大手笔”的本质,悉心呵护这一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金字招牌”,并在其总体良好发展态势与现有“点线面”全面铺开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度聚焦、适时优化,完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体制机制,强化风险评估与安全保障,以“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尤其是,应在总结过去五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厘清认识、精准定位、继往开来再出发,包括充实以下九个理念(九个“以…为…”):

一是以提升自身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本国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为根本,坚持“内外兼修、内功优先、以外促内、内圣外王”;

二是以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为宗旨;

三是以经济外交与发展合作为基础;

四是以人文交流与治国理政交流互鉴为补充;

五是以共同安全与安全合作为保障;

六是以陆海统筹、“带”“路”兼顾为方法;

七是以亚欧非三大洲为重点方向,适度兼顾其余,不宜面面俱到;

八是以共商、共建、共享(“三共”)为原则;

九是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目标。

(陈向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