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喆:筑牢风险防控网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22年09月07日  |  来源:世界知识  |  阅读量:1984

“一带一路”:应对挑战,扎实显效

自2013年有关倡议正式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走过近十个年头,其日益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在国际上备受瞩目。今年是国际风云急剧变幻的一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延宕、多国经济衰退等因素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叠加影响显而易见,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建“一带一路”应如何顶住压力、克服挑战, 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本期“封面话题”聚焦于此,希望通过道理的阐发、案例的分析,帮助读者增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和预期。以下是第一篇:《筑牢风险防控网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编者手记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分别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创造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九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工作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日益成为造福世界的“富裕带”、惠及人民的“幸福路”。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持续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外部挑战因素显著增多。在2021年11月举行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全面强化风险防控。这一重要论述显示出高度的前瞻性、预见性,对推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大风险

纵观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大体有五大类。一是全球动荡变革期的风险。全球体系和世界发展结构正在发生巨变,西方世界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第四次工业化进程颠覆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核心-边缘”区位,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就在世界各国努力走出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乌克兰危机升级,地缘政治冲突激化,在重塑欧洲安全格局的同时,其溢出效应加速全球政治力量的分与合,世界政治格局也在发生深刻调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加码对俄罗斯的制裁,将世界引向“两大阵营”。全球物流不畅、劳动力短缺、经济政策不同步和政治割裂加剧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断裂风险。

二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断的风险。世界正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乌克兰危机的升级推高粮食和大宗商品价格,并在全球范围内加剧通胀。联合国5月发布的《2022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称,尚处于疫情恢复期的全球经济可能到了一场“新危机”的边缘。这份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今年1月发布的4%下调至3.1%,而2022年全球通胀率预计将升至6.7%,是此前十年平均通胀率2.9%的两倍多。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则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9%,且指出将伴随滞胀风险,2023至2024年的全球增长率也将徘徊在3%左右。

三是中美关系不确定性的风险。拜登上台后,处理中美关系的主基调是“战略竞争”,并一直以“进攻性姿态”针对中国施策,美国对“一带一路”的遏制策略更加突出打“规则牌”“盟友牌”和推动“精准脱钩”。2022年6月,美国拉拢盟友在西方七国(G7)峰会推出所谓“全球基建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将在未来五年筹集6000亿美元,推动以抗衡“一带一路”倡议为目的的项目。几乎同时,拜登政府公布“印太经济框架”(IPEF),以所谓“韧性经济”“互联经济”“清洁经济”和“公平经济”为支柱,构建排斥中国利益的“小圈子”。布林肯代表拜登政府发表对华政策演讲,将中国定位为“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且有经济、军事、外交、技术力量付诸实践的国家”,强调美国将会投资自己、团结盟友、与中国竞争。随着美国进入2022中期选举年,其政客为了拼选举,可能进一步操弄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中国议题,中美关系的动荡性将进一步增加。

四是沿线国家政局动荡的风险。阿富汗、缅甸等国局势仍然动荡而胶着,中亚一些国家抗议示威频发,甚至有“颜色革命”卷土重来的危险。加之疫情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局波动及对外交政策的牵动将会继续凸显,也推升了恐怖主义复趋活跃的风险,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等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国别安全风险均在上升。

五是债务可持续性的风险。受疫情影响,许多国家偿债能力剧降,政府债务水平在历史高位运行。多家全球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世界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总债务负担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增加了9%,而此前几十年的平均增幅仅为1.9%;53%的低收入国家面临高债务风险,将不可避免冲击疫后投资。2022年以来,美国为抑制通胀,启动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美元走强,给必须偿还以美元计价债务的新兴经济体造成更大压力。斯里兰卡已因“资不抵债”宣布国家破产,成为第一个在美联储加息风暴中倒下的新兴市场国家,乌克兰、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六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十年期外币债券收益率自年初以来已上升十多个百分点,债务风险呈螺旋式上升。

化解思路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面临诸多国际风险,在我国国内也正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要有效化解共建“一带一路”遭遇的风险,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强调“稳中求进”。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是既要深刻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没有变,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进一步坚定决心和信心;又要强化底线思维,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具体而言,一是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要以“全球安全倡议”为遵循,超越冷战思维,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对“一带一路”项目加强安全、政治、经济、债务、生态等方面的综合评估,落实风险防控制度,加大海外项目安保投入,全面提升企业抗风险和危机应对能力。二是坚持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以“全球发展倡议”为引领,与沿线国携手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共同发展。坚信经济社会发展是各国最大公约数,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社会团结应对挑战的应有之义、必然之路,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效显示得越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就会越有保障。

坚持“稳中求进”,首先要落实“稳”字。对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而言,“稳”是前提、是重点。一是把强化风险防控和国内经济平稳切实放在首位;二是更加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不盲目追求合作国家数字的增加;三是更加注重既有存量项目的落实落地,不盲目追求合作项目的扩张;四是更加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商业规则和国际通行办法,提高共建“一带一路”的市场化水平;五是更加注重对接国际标准,包括一些重要国家的战略规划,有效提升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水平。

共建“一带一路”所要强调的“进”字并非绝对数字上的“进”,而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是以服务国内新发展格局为前提,更加聚焦中国同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中国与周边邻国的衔接地带率先形成通畅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二是与沿线国不断加强疫苗、卫生医疗、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大力推进“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明确长远增量项目的方向定位;三是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多开展农业生产、加工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等“小而美”的项目,打造一批标杆工程。

风险防控

筑牢共建“一带一路”风险防控网络,是要全面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这里的“全面强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风险防控主体的“全面”,二是风险防控措施的“全面”。

从风险防控主体这个角度看,要区分中国政府、共建国家和企业主体的风险防控责任,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商业规则、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这是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实际上,“一带一路”95%以上的项目是市场化项目,政府管理部门在风险防控方面要履行管理、指导和监督责任,企业则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也要处理好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共建国风险防控责任的关系,责任共担、合作共赢。

从风险防控措施这个角度看,是要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须坚持国家主导,发挥外交、商务、国家发展与改革委、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的合力,调动高校、研究机构、智库和企业作用,对沿线国安全形势、经济风险、项目风险等进行定期和紧急状况下的临时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也要以国家力量为主体,同共建国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反恐、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机制化协作,压实共建国在维护我海外利益安全方面的责任。还应推动中国国内安保公司“走出去”,面向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本土化和职业化的服务,做到企业延伸到哪里,海外安保力量就部署到哪里。“国际化”是配备国际标准的安保力量,“本土化”是打造符合本土特色的安保体系,“职业化”是由专门职业、技术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还需发挥金融保险机构的协同效应。银行保险机构发挥好信贷基金、债券、保险等金融工具作用,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按照市场法治化原则,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传统保险业务和银行业务发展,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银企合作,共同防范项目的环境和社会的风险问题。推进绿色金融互利合作,开创环境、气候、风险管理有效方法。此外还有对海外投资的廉洁风险防控问题。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反腐败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推进“一带一路”廉洁建设,落实“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探索标本兼治的有效办法,一体推进追逃防逃追赃,推动重点个案攻坚,持续开展“天网行动”。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分类: 全球治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