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杰:​中非合作工业园区助力非洲工业化
2022年09月07日  |  来源:世界知识  |  阅读量:4104

“一带一路”:应对挑战,扎实显效

自2013年有关倡议正式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走过近十个年头,其日益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在国际上备受瞩目。今年是国际风云急剧变幻的一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延宕、多国经济衰退等因素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叠加影响显而易见,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建“一带一路”应如何顶住压力、克服挑战, 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本期“封面话题”聚焦于此,希望通过道理的阐发、案例的分析,帮助读者增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和预期。以下是第五篇:《中非合作工业园区助力非洲工业化》。

 ——编者手记

近年来,非洲国家纷纷学习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工业园发展经验,希望以此提升自己的制造业水平,加速工业化进程。2013年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非洲的互联互通加速发展,中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承建了公路、铁路、水电站、机场、码头、工业园等大量项目。其中,工业园基础设施成为非洲工业化的先导,对非洲国家招商引资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截至2021年,非洲国家自建或与其他国家共建各类工业园区共计237个,由中国企业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的近60个,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非合作的新亮点。

艰难的非洲工业化道路

由于被西方殖民等原因,独立前的非洲国家多次错过全球工业化浪潮,一直未能建立起健康、系统的经济体系。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非洲国家相继摆脱殖民统治,成为独立国家。在1960年举行的第二届全非人民大会上,非洲国家达成共识,决定通过促进工业化使非洲经济获得独立。这一时期,非洲国家大多实施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不少国家的改革一度取得成效。但由于当时非洲国家的人均收入很低,国内消费力严重不足,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成本相对高昂,也出现了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给刚有起色的非洲工业化造成沉重打击,大量非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这一时期只有毛里求斯等少数国家及时调整,实施混合型工业化战略,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非洲国家未能持续推进工业化政策,不断恶化的债务危机使这些国家越来越依靠外部资金“输血”模式,并照搬“华盛顿共识”,在经济上实行全面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但却导致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下降。

进入21世纪,非洲国家开始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借鉴亚洲模式,重视局部推动,通过建设工业园吸引外投,实施出口导向战略,非洲大陆内外一些经济利好、合作利好政策的推出加速了这一进程。2000年美国出台《非洲增长和机会法案》,为非洲国家提供了7000多种产品免税出口美国的优惠待遇。2001年欧盟与部分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签署《除武器外一切都行》协议,允许最不发达国家商品(武器除外)进入欧盟市场时享受免关税和免配额待遇。中国政府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建设经贸合作区等举措,并鼓励中国企业赴非投资。2019年非洲大陆自贸区正式宣布成立,为非洲区域内发展制造业、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提供了新的便利。

中非合作工业园的成功案例

“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非合作新篇章,也让工业园区建设走到前沿,一些经典案例不断涌现,例如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埃塞俄比亚哈瓦萨工业园和德雷达瓦中土工业园、吉布提国际自贸区,等等。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国家中最早重视工业园对推动工业化发展的作用的国家之一,并率先取得工业园区建设的突破性进展。过去十几年,埃塞大批高级官员多次赴中国等亚洲国家考察学习,中国企业也参与了多个“埃方出资—外方建设”的合作项目。2015年中国中土集团中标的哈瓦萨工业园项目是埃塞政府主导投资的首个现代化工业园,之后又有中国企业相继签约孔博查、阿达玛、德雷达瓦等近10个工业园项目,确立了中企在埃塞工业园建设中的优势地位。另外,中企承建的“亚吉铁路”将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的运输时间从七天缩短至十几个小时,铁路沿线地区因此具备了建设工业园的基础性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园”的集中发展模式在埃塞工业化进程中初见成效,先是带动了铁路沿线经济的发展,接着形成了具有规模效应的“经济走廊”,这被称为“亚吉模式”。吉布提工农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95%以上农产品和工业品依赖进口,而今正借助港口和铁路优势,打造“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园”发展模式。

另一个显著案例是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这是中企与非洲政府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合作运营工业园区的先锋项目,最早作为2006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的重要成果确定下来,由中土集团公司负责建设运营,截至2022年8月,园区内共运营企业54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企业入园数量近年增长迅速,莱基自贸区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莱基自贸区位于几内亚湾黄金海岸,南临大西洋,距莱基新港仅三公里,临港区位优势明显,形成了“前港、中区、后城”的模式。

劳动力充足,但技能不足

非洲有“最年轻的大陆”之称,人口的中位年龄仅为19.7岁,潜藏着巨大的人口红利优势,加上土地和原材料价格低廉,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但这种潜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仍需克服多重挑战。笔者参与的调研团队曾对埃及、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和赞比亚非洲七国的15个工业园区进行调研,发现劳动力技能不足是非洲工业园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当地工人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人超过80%,整体教育水平并不低,但普遍缺乏适应工业化发展的技术和技能。研究还发现,目前的园区经济带动规模较小(如埃塞俄比亚的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约为6%),制造业尚未成为非洲国家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和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没有储备精良的劳动力作为基础,非洲国家希望完成技术承接和技术转移就无从谈起。中国企业在劳动力培养和技术转移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中国企业雇佣的非洲当地员工已达数百万人,近三分之二的中国企业为当地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尽管企业在技术转移和劳动力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仍需非洲政府、高校多方合力才能持续且有效地展开。

中非合作工业园还面临其他一些挑战。首先,非洲国家财政能力和政策执行力有限,政策衔接性较差。工业园是长周期项目,运营期往往长达几十年,需要东道国长期稳定的宏观政策支持和协助,然而非洲国家政局变动和人事更迭频繁,一些政府难以保障工业园启动初期确定的政策长期有效。其次,非洲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初期,对工业园的产业定位多为劳动密集型,缺乏差异化发展思路,普遍存在同质竞争引发的招商困难。第三,工业园盈利渠道较单一,资金流动性不足,缺乏金融支持。此外,非洲工业化的发展也受到国际贸易伙伴政策不稳定的影响。近年美国认定埃塞俄比亚、喀麦隆、津巴布韦等国不符合《非洲增长和机会法案》规定的条件,这些国家因此无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由于产品免税出口美国的优惠待遇被取消,非洲一些国家企业成本激增、利润下降,部分园区出现企业撤资现象。

启示和建议

中非合作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需要构建国际多边合作框架,确立非洲国家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定位与分工,进一步优化要素与资源配置,完善全球生产分工体系,通过有序的多边合作推进非洲工业化进程,使得非洲国家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为此,需要健全合作机制,加强基层协调,及时反馈问题,为中非工业园区合作建立制度保障。有必要加强中非合作工业园的体系构建,形成政府间长效协调机制。由中国商务部牵头与非洲国家相关部门建立的中非合作工业园磋商机制,已在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工业园区与基础设施是互补性非常强的规模经济产业,而基础设施不足又是非洲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基础设施与工业园协同发展的思路尤为重要。投资建设中非合作工业园应选择交通状况良好的区域,避免出现“孤岛现象”;应科学合理布局、明确产业定位,与东道国资源禀赋和工业化战略进行有效对接,避免同质竞争。建设中非合作工业园,切忌冒进投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整体规划、滚动开发、招商先行”的发展策略,并注重在国际范围内招商。我国金融机构应加速在非洲进行战略布局,为企业提供本地化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强与汇率风险相关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相应的对冲产品,也可探索以境外资产、股权、土地等工业园区的资产做抵押,开展“外保内贷”和“外保外贷”的试点。

另外,中非合作工业园的企业也应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教育培训合作,将教育培训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中非合作工业园区还要注重与当地协同发展,服务社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研究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分类: 经济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