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过时概念让西方对中国产生认知焦虑
2021年11月08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1930

美国“报业辛迪加”近日刊发题为“关于中国的未知之旅”的文章,大意是随着中国治理的推进,美国的中国观察家们正变得越来越焦虑。这是自造的焦虑,当他们用“独裁”“专制”“威权”“极权”等概念来分析中国时,注定会陷入焦虑而不能自拔。这一现象深刻地表明,西方知识界现在缺乏解读中国的概念,而概念的缺乏意味着思想的枯竭。

思想,指的是在全球化、世界发展和大国崛起的新时代,理解和分析国家发展、国与国关系的新方法、新框架。我们无法从现有的西方理论体系中找到这样的框架,因为依据过去的历史经验、为了维护西方权威而建立的此类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发展。尤其是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的思想体系更显得苍白无力。

中国这个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东方大国的崛起,让西方知识界有点手忙脚乱。有些人只能求助于现有理论中的一些旧概念。

很多人担心中美之间会爆发新的冷战,甚至预言中美之间会发生战争。他们凭借的是旧有理论和经验,当然不可能对当下的中美关系做出准确而全面的判断,更不可能为两个不同文明的大国提供一条和平共处的道路。如果用来计算一个难题的方程式都选错了,又怎么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呢?

与其说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倒不如说是中国崛起对西方理解和认识大国崛起的基本理论构成挑战。因为当西方国家用这样的理论框架来制定自己的政策时,中国就注定将被置于它们的对立面。笔者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概念不断出现时,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已经被框定。

尽管这些过时的概念显得可笑、荒唐,甚至令人气愤,但它们构成现在西方出现的“恐中症”的舆论基础,也是中美结构性冲突的一部分。正是这种简单、粗暴的认知造成西方人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片面看法。

在某些情况下,中国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并非越来越差,更不是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而是西方关于中国的认识框架在制造这样的错觉,在加重人们这样的担心。当一些西方学者把中国类比为苏联,甚至拿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来作比,对公众舆论产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事实上,中国就是中国。它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政治演进史的亚洲文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也已经在风雨中走过了100年。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是西方在全球扩张中从未遇到过的新事物,找不到任何的对应。所有这些都很难用现有的西方理论来全面解释。换句话说,这是另一种文明带给诸多社会发展理论的挑战。

令人担忧的是,西方学者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来挑战自己的理论,重新建立新的分析模式或理论框架。在内心深处,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根本不愿意这样做。为认识中国而创建或改造原有理论,很可能意味着一种颠覆式的革命。不要忘记,西方文明、美国在全球地位,以及它们创造的政治、经济等各种标准,都是靠这样的理论支撑的。

中国和美国能和平共处吗?中国和西方的关系能否稳定持续地发展?很大程度上,这些问题关乎能否用一个更准确的理论体系来理解、分析并认识中国的发展。而这个理论体系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的历史经验、传统和文化的深入研究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对未来的中美关系做出更准确的预测,而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西方理论概念的陷阱之中。

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任务,对西方和中国的知识界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