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担当引领重任,浦东将孕育出空前发展潜力
2021年07月31日  |  来源:上海市经济学会  |  阅读量:3076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浦东和上海理所当然要发挥其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在原有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大引领作用。

浦东作为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科技创新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条件,必须在科技创新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为全国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新贡献,也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要高度关注《意见》提出的7个“首次”带来的政策溢出效应和新发展潜力。这些政策红利的背后,必然推动一系列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这些政策红利与制度红利相互牵引,将使浦东孕育出新一轮空前的发展潜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浦东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重大光荣使命和重大战略任务。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毫无疑问,在全球经济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浦东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出台这样一个重要的指导文件,对于推动浦东新一轮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尤其是全面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都将是一件机遇空前的大事,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打造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重大国家战略

《意见》的发布让浦东将再次肩负起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和任务,这是新时代浦东发展的新使命,具有新的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浦东一路走来,始终都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浦东开发开放战略,就是国家战略在地方的先行先试,尤其是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下,打出浦东这张“王牌”,本身就具有向世界宣示国家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带动上海和整个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以后,浦东再次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之一。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实现创新发展,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再次跃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又把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放在了浦东,此后又提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以及全力实施“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和强化“四大功能”等。这些重大战略部署都是以浦东作为核心承载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上海作为地方率先落实国家战略使命,为全国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浦东和上海理所当然要发挥其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在原有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大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党中央“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要求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为此,《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浦东的新发展目标,即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重要通道,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围绕这一新的要求,《意见》进一步确立了浦东未来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这就是“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这些战略定位,立足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统筹“两个大局”、统筹安全与发展、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具有国家战略安排和战略意志。浦东承担起这个国家战略和使命,可谓生逢其时,不仅对浦东自身的发展,还对上海和长三角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提高自主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

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战略目标,《意见》提出的第一个鲜明的战略举措,就是要发挥自主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从国内发展来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核心与关键就是推动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性物质基础。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推动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特别是要加快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加速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

浦东作为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科技创新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条件,必须在科技创新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为全国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新贡献,也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技术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利用的模式已经遇到天花板。因此,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显然,“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自然就落在了历来承担国家战略和使命的浦东身上。为此,《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等,并分别从关键技术研发、世界级创新产业、科技体制改革等层面聚焦科技创新的研发深度、产业高度与制度强度,为浦东打造自主创新高地、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做出了全面部署。

形成系统集成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力

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战略目标,《意见》提出的第二个鲜明的战略举措就是发挥改革系统集成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力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改革问题。因此,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发挥改革对全面现代化建设提供的制度支撑和引领作用,也是建设现代化引领区的关键所在。经过4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综合改革的新阶段。一方面,全面现代化建设需要全方位的改革加以塑造和支撑;另一方面,改革本身面临更多方法论的创新,需要加强系统集成改革,从改革发展全过程、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全任务,以及改革手段与目的相统一等角度,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全面性、协调性,使各项改革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相得益彰。这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浦东在开发开放的历史过程中,曾经最早承担全面综合配套改革的国家战略,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经验。而今,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集成的内在要求,面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改革的协调性和配套性功能,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制度集成创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浦东当然责无旁贷,再次承担起“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重大战略任务。据此,《意见》从“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要素市场一体化运行机制”等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完善政府服务型管理功能、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构建统一高效的要素市场体系。

培育制度型开放

对增创国际合作新优势的引领力

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战略目标,《意见》提出的第三个鲜明的战略举措,就是发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增创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引领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发挥开放经济的优势,更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市场体系,发挥国际市场分工、国际经贸规则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挑战和矛盾不断增多。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点,我国必须坚持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高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旗帜,鲜明地反对逆全球化思潮,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信心、决心和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国际规则竞争正在成为全球经贸竞争的制高点,如何在全球竞争中提高制度性话语权力和影响力,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我国对外开放正在从商品要素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作为从来都是依靠制度创新和公平参与国际竞争的浦东,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先行先试经验。特别是浦东作为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开始就是立足制度创新高地,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在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试验田”作用。毫无疑问,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使命,浦东将在“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方面再次勇挑重担。为此,《意见》分别从“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加快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建立全球高端人才引进‘直通车’制度”等方面,就试验更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区、提高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和影响力,以及高端人才便利化流动等重大问题作出了详细部署。强化城市功能对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引领力

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战略目标,《意见》提出的第四个鲜明的战略举措,就是发挥城市功能优势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立足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路径。

上海立足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提出形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新定位,为上海、为浦东进一步打造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国家发展等战略提出了新要求。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中,要积极发挥好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功能作用,就必须不断强化城市核心功能的引领作用,特别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上海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等四大功能为指引,不断提升“五个中心”的能级,大力发展“五型经济”,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上海旅游等品牌,着力提高中心城市、龙头城市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浦东作为强化城市“四大功能”以及“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必然要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因此,《意见》着重从“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建设海内外重要投融资平台”“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等方面,聚焦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打造大平台,构建大通道,做好大跳板,发挥对扩大内需的引领和对国际市场的带动作用,提升中心城市与战略链接的功能,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挥城市治理对全面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力

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战略目标,《意见》提出的第五个鲜明的战略举措,就是发挥城市治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推动人民城市建设不断开花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上海时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指明了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属性和时代特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浦东开发开放30多年,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进入新发展阶段,浦东乃至整个上海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必须看到,城市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经济规模的投入产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等硬实力,更需要以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为此,《意见》提出要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意见》分别从“创新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打造时代特色城市风貌”“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作出了部署,也为提升和发挥城市治理的引领力,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遵循。

抢抓创新红利,以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关键与核心是要实行高水平改革开放。所谓高水平改革开放,就是要通过深层次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培育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开放红利和技术红利,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形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方位的引领力。

首先,要高度关注《意见》提出的7个“首次”带来的政策溢出效应和新发展潜力。比如,以中央文件形式,首次提出的浦东全域特殊经济功能区概念,意味着浦东新区整体上可以复制和借鉴临港新片区高水平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溢出带动作用和开放创新空间;首次提出比照经济特区法规授权地方制定法规,这为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等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首次提出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为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红利;首次提出的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为构建特大型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指明了改革和发展方向;首次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为发挥上海购物品牌效应、上海服务效应,以及发挥中心城市对内需的牵引拉动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首次提出建设一批高能级的功能平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政策红利的背后,必然推动一系列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这些政策红利与制度红利相互牵引,将使浦东孕育出新一轮空前的发展潜力。

其次,通过协同创新和系统集成,形成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发展合力和动力。《意见》作为顶层设计,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制度创新、政策措施以及细化的工作任务。接下来需要加强协同创新和系统集成,特别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创新的有机互动,积极处理好制度创新与发展规划实施之间的内在关系,协调好高标准市场经济改革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重机制和作用,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下,推动浦东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好开路先锋和时代标杆,更好地为全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大局服务。

(权衡,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分类: 全球治理 202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