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机遇与挑战
2021年05月28日  |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  |  阅读量:3633

虹桥国际枢纽空间定位和配套功能的问题

2035年虹桥国际枢纽要全面建成“一核两带”,覆盖沪苏浙区域;而关键是在“三功能四着力”的特色体现。

“三功能”是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围绕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四着力”则是指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事实上,从去年的数据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已经做的相当不错,域内经济总量接近2.3万亿元,已经上了万亿元的能级。

具体而言,虹桥国际枢纽的功能定位的理念要新,目标要准。

理念新体现在要以长三角一体化的理念来发展虹桥国际枢纽,另外,虹桥国际枢纽一定要打造一个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态,第三,在目前的新格局下,一定要的形成国际竞争合作的新机制。

对于这个长三角一体化来推动虹桥国际枢纽的架构的这个新理念,关键是要形成协同效应,这是长三角一体化时间20多年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天在新格局下,我们一定要解决这个痛点问题。长三角一体化还有新的含义,表现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特征上,这是与现在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密切相关的。面对新格局的转型,各个地方都在想办法争机会,所以我们的长三角一体化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的竞争。上海这个城市和它的周边地区,相对于其他地方而言,具有高消费的潜在市场,又有高储蓄的资金实力,再加上政府的治理能力和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人才储备,打造以数字经济、先进智造等为代表的新经济都有着鲜明的比较优势。如何利用这些比较优势形成新格局下的国内大市场,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发挥“放管服”的作用,尤为关键。

具体而言,长三角一体化要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虹桥国际枢纽要构建和周边区域合作共赢的中心节点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带来合作共赢的协同效应。庆幸的是,目前上海虹桥商务区已吸引 7 万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入驻,具有总部功能的各类企业已达 380 余家,形成了 41 个特色产业园区和特色楼宇。

第二,虹桥国际枢纽区别于其他的城市群、产业群在于要做到要素的充分流动。不管人从哪里来,去到哪里,不管企业注册地到底在区内还是在区外,也不管土地、资本、技术属于何地,只要能够形成虹桥国际枢纽商机的拓展,都要保障来去自由,不搞歧视性的政策,这种格局就是看到协同效应带来的长期利益高于要素流动带来的短期利益的流失。

第三,着力数字经济凸显比较优势。今天我们要看到虹桥国际枢纽已经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走在了国内要素流动的最前沿,这有助于提升数字经济带来的发展新动能和两个市场的内循环,从而提升虹桥国际枢纽的核心竞争力。它带来了中国人口红利2.0形成的流量消费特点(看似虹桥国际枢纽有明确的地理边界,但数字经济模式的市场边界是无限的,事实上流量消费的主要贡献者是来自于中低收入的群体),也通过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培育虹桥国际枢纽潜在的国内高附加价值的消费市场(中国高收入群体在海外消费的现象恰恰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缺位的反应)

第四,落实五型经济四大功能方法。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下,上海各个区域都要按照市政府的部署打造五型经济和四大功能,五型经济指的是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和流量型经济;四大功能及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的功能。

第五,以价值链新金融替代政策金融。我们是要认清当前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不减,后疫情时代美国排中的冷战思维战略会不断体现,所以当过去的全球化不断褪色的环境下,虹桥国际枢纽要如何打造价值链金融模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覆盖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全方位)来解决商机不足,风险较大,价值稀缺等市场短板问题。虹桥国际枢纽需要探索共创机会、共担风险、共享价值的营商环境,其中政府今天所推动的智慧城市、总部经济等战略是减少政府救市带来的高投入、高补贴、高负债的高代价问题,而且这个代价的后遗症就是很容易形成金融资产泡沫、脱实向虚的乱象。也就是说,可能会出现虹桥国际枢纽的现代化建设按时到位,但要素流动所需要的营商环境却因市场储蓄过度和消费不足等问题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错配的后果,这种问题在日本和东南亚都曾发生过。

而关于对外开放高水平的问题,我们看到上海落实负面清单的共识非常强,浦东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政策红利和市场环境给我们带来的五大国际中心的地位,以及历史悠久形成的国际大都市的品牌。这都是我们具备提高开放水平的先决条件。

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今天的开放是一种国际竞争合作相互促进的开放。这与今天中国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地位密切相关。所以,构建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重构中国主导的价值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虹桥国际枢纽看似仅仅是上海发展的新机遇,实际上是承担着国家赋予上海这一战略链接和中心节点的重要担当。

目标要准也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虹桥国际枢纽的建设一定要聚焦五型经济和四大功能的建设目标;另外,虹桥国际枢纽的打造一定要用好进博会和“一带一路”国家赋予上海的桥头堡的功能。第三,一定要在传统贸易的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向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目标定位。

虹桥国际枢纽的功能定位,关键就在于如何能找到创新驱动、服务场景、开放竞争力乃至总部经济带来的集聚效应等方面。如果定位不清晰的话,那么我们反而会造成上海互相之间资源优势分散、功能体现不清的负面结果。

所以,我特别想在这里提出的是加快进口战略的实施,以降低贸易顺差对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副作用。而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虹桥国际枢纽形成让中国企业投资走进一带一路国家,以增加中国技术、中国品牌、中国智造和中国标准等要素的出口,用服务贸易替代传统的加工贸易。我想这是虹桥国际枢纽在新格局下,必须要做的高质量开放的选择。

而在这高质量开放问题上面,我们需要全新的思路:比如进博会所带来的进口效应,既是缓解我们企业自身的成本压力,又能发挥境外产品(甚至采用的是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等)对国内企业形成的鲇鱼效应,倒逼企业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进博会若能创造人民币支付和结算的营商环境,不仅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一带一路”上的中国资本也能回流本土,因为大家会更愿意购买中国性价比高的要素,取代高代价的美欧日技术、品牌、标准等高昂的投入要素。

另外,通过进博会和虹桥国际枢纽的建设,打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新格局,以服务贸易代替传统贸易,也十分重要。,尤其是中国建设、中国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中国的数字金融商业模式,都是我们建立海外投资基地的比较优势。虹桥国际枢纽,要着力发挥中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金融的比较优势,连接内外两个市场,发挥中心节点的作用。

今天国内外都出现了转型和竞争加快的格局,虹桥国际枢纽虽然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但在新格局下,若不聚焦自己的清晰地位,过于分散的用力反而会得不偿失、事倍功半。所以聚焦数字经济、服务贸易等带来的商机,用好以人为本的要素资源,融通内外两个市场,关注协同效应带来的长期利益是非常关键的。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