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中国在境外投资油气能源时要多维度衡量
2020年11月01日  |  来源: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  阅读量:2162

导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10月28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CEW中国能源周”上表示,中俄能源合作是互利双赢的项目,但在强调互利双赢的同时要关注收入和投入的不平衡性,中国在境外投资油气能源时要多维度衡量。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10月28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CEW中国能源周”上表示,中俄能源合作是互利双赢的项目,但在强调互利双赢的同时要关注收入和投入的不平衡性,中国在境外投资油气能源时要多维度衡量。

冯玉军认为,能源体系,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市场,实际上是由八个要素组成的,分别是:资源、投资、市场、技术、金融、信息、人才和制度。无论是能源消费国还是能源出口国,每一个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都是由这八个要素组合起来的。近十年以来,国际能源市场迎来能源大变局,其中一个表现是石油与天然气的政治的因素和战略的因素在不断下降,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越来越突出。

美国在2000年代末期通过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开始了“页岩气革命”。2009年美国以624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天然气生产国,产量的更替使美国天然气消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发生逆转。“页岩革命对整个国际市场带来的影响都是历史性、结构性的,甚至某种程度是颠覆性的。”冯玉军表示,技术革命其实是市场和政治关系变化的最根本性的动因,“我们一定要重视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重要变化。”同时,全球新能源的发展(可燃冰、氢能、风能、太阳能等)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在整体能源消费中不断扩大影响力,占据更多的比重,这都深刻改变了消费的结构还有改变国际市场地缘政治的图景。

冯玉军表示,在整个能源市场发生巨变情况之下,俄罗斯面临挑战越来越多。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是严重依赖能源贸易的,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俄罗斯不仅没有赶上新一轮技术科技革命的步伐,甚至原有的苏联时期的工业体系也在进一步的衰落。同时,俄罗斯的能源生产链弱项非常非常多,缺乏资金,缺乏技术,更缺乏市场,而且还面临西方制裁,没有办法获得长期的、大量的金融投资、金融资源。

在技术革命和整个能源市场变化的情况之下,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地位也在相应降低。今年4月,俄罗斯联邦政府出台新的至2035年能源发展战略,其中的要点就是:第一,保障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在能源领域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第二,促进能源领域出口的多元化;第三,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实现能源技术独立并提高竞争力;第五,推动能源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而在整个国际能源市场发生重大变化之下,中国潜力是非常大的,因为如今的天然气石油市场不是卖方市场而是买方市场。庞大的能源需求潜力恰恰是中国的强项,中国未来的核心工作在于如何把潜力和需求转变为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在这种国际天然气市场发生剧变的情况之下,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未来向什么地方去?当然中俄能源合作是互利双赢的项目,但是在互利双赢的同时,收益和投入的不平衡性在进一步增强,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远远高于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因此在与俄方合作的时候要不仅仅谈中俄合作,还要放在全球变局当中考虑,多维度衡量收入和投入之间的比重。

“第三届CEW中国能源周”由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和石油观察联合主办。本届能源周以“把握大势、驾驭未来”为主题,为期4天,期间来自能源界、金融界的近300位企业高管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目前形势下全球能源行业的热点话题展开全面对话。 

(冯玉军,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