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俄罗斯在国际天然气市场面临多重挑战
2020年10月18日  |  来源:世界知识  |  阅读量:2641

俄罗斯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国、出口商和能源地缘政治玩家。也许很多人还记得,2006年和2009年,俄罗斯曾挥舞天然气“大棒”,让乌克兰和欧洲国家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然而,十几年过去,世界天然气市场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结构性变化,俄罗斯在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地位和影响面临多重挑战。

“页岩革命”是引发国际天然气市场变化的重要技术动因。借助这一技术进步,美国在短短十年之内就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而且,美国液化天然气(LNG)正在积极打入国际天然气市场,对既有市场格局形成了巨大冲击。与此同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一轮经济恢复与增长周期当中,许多生产商积极投资布局LNG生产,卡塔尔甚至退出OPEC专注天然气产业发展。而新冠疫情等因素导致的经济收缩和全球变暖等长期性因素又使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速低于预期,导致出现大量产能过剩。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定价模式也更加独立灵活。目前美国的天然气市场已发展成为高度竞争的天然气市场,无论是当地的管道天然气还是进口LNG,交易价格都与市场交易中心的价格指数挂钩。欧洲目前由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和定价的天然气数量占其天然气销售总量的2/3。传统中“盯住油价、照付不议”的格罗宁根模式日益不受欢迎。

欧洲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传统市场,但近年来俄在欧洲市场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一是竞争日趋激烈。除中东、北非等传统竞争者外,美国LNG也加大了对欧洲市场的蚕食力度,对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形成压力。近来,土耳其与希腊就东地中海天然气开发剑拔弩张,而以色列、埃及等国也在紧锣密鼓地加速勘探开发。如果东地中海跨海天然气得以大规模开发并涌入欧洲市场,那将是对俄罗斯对欧天然气出口的致命一击。二是俄罗斯绕开乌克兰对欧出口的天然气管道布局遭遇强力阻击。美国的制裁导致即将竣工的“北溪-2号”管道骑虎难下。近日,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内中毒事件又让德俄关系骤然紧张,一贯力挺“北溪-2号”的德国也开始对这一项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表示出强烈质疑,甚至不排除制裁乃至中止项目的可能。另外,随着土耳其加大从阿塞拜疆、伊朗、卡塔尔、尼日利亚甚至美国的进口,俄对土天然气出口量从1月份的22.54亿立方米骤降至6月的200万立方米,目前土几乎完全停止了从俄购气。三是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压力下,俄罗斯被迫逐渐放弃格罗宁根模式,开始对欧洲天然气买家打折销售。

国际天然气市场变化使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2019年净利润下降17%,降至170亿美元。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管道天然气出口911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7.8%。出口收入为113亿美元,同比下降51.2%。对欧洲出口天然气789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8.14%,出口额下降49.88%。

在重重压力面前,俄罗斯试图多点突围,走出困局。一方面,积极布局LNG生产和出口。2009年投产的萨哈林-2号LNG项目设计年产能为960万吨,实际产能为1080万吨;亚马尔LNG项目年产能1650万吨。借助亚马尔项目满负荷运行,2019年俄罗斯LNG产量达到2950万吨,同比增长47.4%;LNG出口达2900万吨,同比增长76.2%,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LNG出口国。2019年,俄向欧洲出口1507万吨LNG,2018年这一数量只有440万吨,这使俄LNG在欧洲进口市场的份额达到20%。另一方面,俄与乌克兰达成妥协,试图以此换得美欧放松制裁。2019年12月30日,俄乌签署新的天然气过境运输合同。未来5年,俄将确保经过乌克兰22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过境运输量。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还按照斯德哥尔摩仲裁法庭裁定向乌油气支付包括滞纳金在内共29亿美元,双方撤回所有针对对方公司的仲裁要求和法律诉讼。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把对其而言生死攸关的天然气出口希望转向中国市场。继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后,近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蒙古国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专门负责研究建设和运营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的可行性,以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这一举动颇有志在必得的意味。

(冯玉军,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