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五年多来,取得超预期的建设成就和国际影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现象级”话题。 为便于国际社会理解和把握五年多来取得的进展,笔者用“通”“共”“实”“暖”四个关键字概括其成就:
“一带一路”核心是“通”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追求的目标。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站在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高位倡导和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在“通”字上做文章、下功夫,从减少贸易壁垒、推动贸易便利化、降低运输成本、消除民心隔阂等多方面着手,中国用自身实践倡导和带动整个国际社会,共同书写《世界是通的》这一本历史大书,旨在推动世界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由于“一带一路”高站位和公共属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热情参与。
“一带一路”关键是 “共”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直贯穿于“一带一路”的整个实践进程。“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整个世界。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参会的各国领导人和各界代表共商如何推进国际合作、如何实现共赢发展、如何把各国的发展规划和国际组织的相关议程与“一带一路”进行匹配和对接。在具体项目落地过程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平等协商,中国企业与沿线国家企业有效互动,中国员工与沿线国家员工并肩工作,“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共同的事业。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171份“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已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一带一路”品牌是 “实”
“措施实、平台实、项目实”,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签署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协议和项目,既给予了真金白银的硬支持,又搭建了很多功能性的合作平台,如推动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欧合作基金等双多边金融合作机构,亚投行、丝路基金已为参与国的一批重要项目提供了贷款或投资支持。从去年起每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的270项成果清单,绝大多数已经落实到位。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沿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5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还同沿线国家建设了8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在沿边省区设立了许多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增投资,给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中国还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签署了双多边运输便利化协定、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
“一带一路”特征是“暖”
不仅仅注重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硬联通”,更注重温暖人心的“软联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五大合作领域之一,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其他“四通”并驾齐驱,也是其他“四通”的重要基础。5年多来,民心相通建设成就斐然,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中国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规划实施了一大批品牌项目和活动。与许多国家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实施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计划,中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与世界卫生组织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与沿线国家深入实施了旅游、减贫、绿色环保、防治荒漠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加强智库交流合作,建立“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等合作机制。中国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图书展,推动各国展现各自民族特色,感受不同文化风采,增进相互了解认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唱响“融”字主旋律,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央企海外分支机构38万多名员工中85%是本地员工。企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帮助解决当地民众的实际困难,中国企业已经成为沿线国家的人才孵化器、产业推进器和社区好邻居。“一带一路”既有政府间的“大”项目,也有民众间的“小”活动。这些项目和活动有效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民心相通。5年多来,中国具有国际主义情怀的企业家和志愿者纷纷走出国门,走向沿线国家,深入一线,帮扶济困,涌现出很多惠民生、促发展的生动故事和鲜活案例,沿线很多国家的民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受益者。
“一带一路”如何优化和升级
经过5年多的发展,“一带一路”已经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关于“一带一路”如何走深走实,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以为,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在思想认识上,需要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激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共同做大做优世界经济蛋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由于其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强调合作主体的平等性,不寻求排他性的利益,照顾各方舒适度和参与度,有助于推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协调联动发展,因此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各类国际和区域性组织均将其互联互通蓝图和投资计划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在国别层面,很多国家主动将自己国家的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进行衔接。但是,也有一些国外民众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方一家的事情,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在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我们可以系统阐述“一带一路”的世界意义,让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在世界经济进入“平庸增长期”、全球治理存在严重赤字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可以带动欧亚非大陆新一轮生产力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各国政党、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智库等都是参与的主体,都是“主人”,都应呵护好这一伟大倡议,都可以从不同角度积极融入,共做增量,协同做大做优世界经济“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