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美国、日本、印度相处?黄仁伟深度解答
2018年01月30日  |  来源:文汇报  |  阅读量:7350

0.jpg

▲细致入微,黄仁伟持续一小时答听友问

【导读】1月27日下午,文汇讲堂迎来了2018年的首期讲座《大国关系向何处去:“陷阱”或“台阶”?》,由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科院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黄仁伟主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央电视台国际问题评论嘉宾阮宗泽对话。因纷飞大雪引起的嘉宾“滞留意外”使得讲座破天荒地延长至了5个小时,更给了听友们难得的机会与嘉宾深入互动。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和疑惑、全球规则的遵守矛盾、如何处理中印、中日、中俄关系等,数十个提问让听众过足了瘾。


中美竞争新领域:以遵守国际规则体现软实力

高中生梵牧昊:步入国际社会后,我国对国际协定、国际规则的履约程度高于所有西方国家。令人担心的是,一方面,在旧的领域,我们遵守过去美国制定的规定;另一方面,在新的领域,美国却不愿服从我们创设的规定。请问,从长远来看,这样是否会损害我们的国家利益?

黄仁伟:目前,全球治理只是一种软约束,而非强制性的。美国通过盟国体系将部分国际规则变得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例如美国通过制裁的手段,可以冻结一些国家财产或者关闭一些公司资金账户。事实上,各国的国际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大部分存放在美联储,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流动只是在美联储账目上划来划去。美国操控国际货币的能力,中国在可预见的长时期内还无法做到。

然而,如果美国一再破坏规则,它损失的不仅是金钱,更多的是信誉,是美国的软实力。倘若美国总是违反规则或者任意修改和解释规则,那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会认识到,美国是一个不讲规则的国家。而美国再想让其他国家遵守规则也会越来越难。所以,美国不讲规则实质上是他的损失。鉴于此,中国要更加遵守规则,使自己逐渐成为世界公认的、模范的规则执行者、遵守者,提升我们的信誉度。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规则的软实力。


人民币升值是长远的趋势,让中国逐步具备优势

2.jpg

人事工作职员杨容:最近这段时间特朗普提出了“美元弱势”的概念,造成美元下跌,而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所有货币都在升值,请问这一趋势将对2025年中国制造、2050强国的发展战略和中国的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黄仁伟: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大趋势。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从过去的1比8到现在1比6,大约经过了15年时间。从1比6到1比4估计还需要这么长的时间。美元与人民币汇率降至1比4之后,基本上就趋于稳定了。经济学家估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是在1比4的水平。中国政府为了照顾出口企业汇率换算的利润,尽量控制了人民币的增值速度。

人民币增值对中国来说,有许多优势。人民币升值首先带来的是国际支付能力增强。中国正在从出口大国向进口大国转变,不仅进口大量原材料,伴随着国内人群消费能力不断上升,我国还要向外国进口许多高档奢侈消费品。贸易进口就需要人民币增值,促使进口实际价格下降。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好处是逐渐增加和体现的。其次,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不断增强的投资能力而言,大有裨益。例如我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人民币增值使得我国在各国的投资更具价值,也能兑换成更多的当地货币,做更多的事。总的来说,人民币贬值与升值是各有利有弊。我们尽量遵循市场规律,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为何沙特、日本、英国等美元持有国要减持美元?

为什么说美元贬值是一个长期趋势?根据基本的经济理论,物品供大于求就会导致贬值,价格下跌。而美元目前正是走向供大于求的境况。许多人认为,美国人民过得好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好,其实不然。美国最重要的是拥有美元铸币权,美国可以发行美元,在世界任何地方购买和消费。

美军凭什么能在世界各地驻扎,正是因为拥有美元。现在许多国家都持有大量美元,例如沙特阿拉伯,过去美国是该国最大的石油买主,美国每年购入的石油中很大比例来自沙特阿拉伯,导致沙特拥有巨量美元。这就是石油美元,成为世界热钱的主要来源,在全球范围内到处流转,形成泡沫,破坏当地经济。现在,美国不进口石油了,沙特继续持有美元就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中国是沙特最大的石油买主,中国也是持有美元最多的国家。现在,沙特反而要求中国用人民币支付。他们认为,虽然人民币目前还不可兑换,但是极具发展潜力。因此,沙特成为了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的主要国家。

沙特要减持美元增持人民币,对世界货币体系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日本也在与我们商谈中日贸易的人民币和日元的直接结算,因为日本与中国都是最大的出口国,双方具有固定汇率对计算价格有益处。如果盲目地跟着美国走,所有价格随美元的浮动而变化,容易给中国和日本带来许多经济损害。

但是美国现在阻碍日本与中国进行人民币日元直接交易,导致日本退缩。英镑也想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做人民币离岸中心。日元、英镑都是世界五大货币之一,加之沙特王国,许多拥有美元储备的国家减持美元的迹象已经出现,如果形成风潮会怎样?如果世界各国减持10%的美元储备,美元贬值就远远不止10%。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说的战略竞争者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损害美元。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其他国家要同我们直接结算。总之,中美较量到最后就是人民币与美元的较量!


多借鉴和融合美国客观战略家有助于中国新理念传播

3.jpg

同济大学夏立平教授:您提出大国关系趋势是取决于战略思维的选择,我比较认同。中美之间既战略竞争又相互合作,这样的一种战略博弈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期间两国其实都面临着“修昔底德陷井”的威胁。现在中国战略思维要比美国先进一百年,特别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大国关系,但是美国还坚持“美国优先”、零和游戏的思维,中国能否逐渐和怎样使美国的战略界接受中国的新理念?

黄仁伟:中国的许多研究生和海归博士都是在美国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这三派理论熏陶下完成学位的。国内真正用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的战略思想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很少。美国战略界有一些客观的战略问题专家,对中国力量做了客观估计。他们认为,中国的力量正在上升而且还会持续上升很长时间;当前国际秩序、地缘政治并不能反映中国已经上升的力量现实;美国应该同中国讨论,如何让渡出一些权利给中国,实现“中美共治”。这其中还有一些我们不能接受的内容,但该观点比那些反华强硬派要好很多。

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构思,美国有些学者已经写成文章发表了。但是这些人被美国战略界主流打入冷宫,这样客观的战略家越来越少,或者越来越不敢发言了,导致右派的越来越大了。事实上,包括基辛格在内的这些人颇具远见,他们才是真正为美国利益着想的人。他们已经意识到美国正在走下坡路,不想让美国囿于眼前利益,在中国上升的过程中一点也不让步,导致最后失去更多。所以,基辛格提出,美国摆脱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发展中美共同利益,建立“太平洋共同体”,由中美两国共同治理。基辛格是为中美关系工作了一生的人,现在已经95岁了,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这些话都是他一生的总结。

我们要将这些与我们比较接近的战略构思,作为一种好的内容加以吸收和传播,甚至变成我们战略的一部分,这样就能把美国战略界的一部分人站到我们这边来。在美国企业界这样的人就更多一些,因为他们的利益所在,特朗普也有与中国利益一致的地方。我们还得不同程度地团结美国各个阶层的人。什么时候中美的战略思维走向接近,或者是其中的两部分人越来越接近,那个时候中美两国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就有可能建立起来。


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关系:核心利益必须确保,其余可让、可舍、可换

4.jpg

主持人林牧茵:在国与国的互动当中必定会强调自己国家的利益,中国也会强调自己国家的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国家利益之间是什么关系?

黄仁伟: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或者是人类共同命运之间确实是存在差别的,有时还存在矛盾。当一个国家要发展的时候,别的国家总会设置障碍;当一国发展特别快时,他面临障碍会比不发展时更多。这是人的本性,国家也是一样。如何处理两种利益的关系?

一是涉及到我们国家的核心利益比如台湾、西藏、新疆、香港等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问题,或者是我们的根本制度,这类利益绝对不能让步。

二是小让步大收获,虽然让步一点,但总体对我们有利,例如加入WTO,这时该让就让。

三是短期让步对长期发展有利,利益有一部分可以让的。你要把所有利益都绑在自己手里,让别人都是输家,最后自己肯定会输。中国在上升时期本来对手就多,如果再一点都不让,那么就输的更多了。这就是说,核心利益必保,让步的利益中以小换大,以近换远。

四是先予后取甚至只予不取,就是对弱国、穷国、还有对我们关系非常重大的伙伴,就多予少取。国内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不把钱分给国内穷人而送给海外的某一个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了,如果没有世界上一半以上国家支持,这种世界大国是当不长的。国际环境某种程度上是要用利益去交换的,才能构建一种新型国际关系。

五是增强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最明显的就是气候变暖、低碳。中国是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如果碳排放不减,世界低碳就不可能实现。如果中国不实现低碳,中国本身的环境也不可能优化。这一点上中国利益与人类利益达到高度一致。在气候问题上减碳排放,既是中国利益同时也是人类利益。中央考虑了很长时间,决定到2035年中国碳排放总量下降到国际标准。美国就不敢做出这样的承诺,甚至还退出了《巴黎协定》,中途毁约。这样一进一出美国就输了。

所以,面对重大的人类利益和中国利益一致的事情我们需要大声疾呼、大力推行,要让全世界知道中国在做这件事。虽然,降低碳排放总量会使我们国内的一些产业、地区受到损失,中国百分之七十的碳排放是煤碳造成的,减少碳排放就需要减少煤碳量,这必定会损害某些省的利益。如果服从地方利益,那么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就会产生矛盾,对地方造成的损失国家要从别的途径来补偿。

总的来说,国家核心利益是必保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有些利益是可给、可让、可放的。在人类利益与中国利益高度一致的问题上,我们就大力推进共同利益。


中国要认真了解日本,在复杂性中找到恢复正常邦交的突破口

5.jpg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师李建民:日本与印度一个是经济大国,一个是人口大国,这两个近邻与中国的关系很微妙,一方面印度响应了美国的印太战略,另外一方面印度也支持全球化,而且安倍也说他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实际上美国是想利用这两个国家来阻遏中国,请问,我们该如何定位和应对中日、中印关系?

黄仁伟:“一带一路”的研究过程中,印度、日本与我国的关系是两大难题,而且这两大难题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其难度不亚于中美关系。可以说美国人的心事都写在纸上,可是我们根本不知道日本在想什么,对于中日问题着手点也不太明朗。我们要了解日本,要学会与日本打交道。日本的特点是跟着美国走,美国反华他反得更凶;美国对中国转好,日本就摆过来更友好,所以日本就像个钟摆。

某种程度上我们也需要了解日本,这是一个特殊的国家,至今也没有完整的主权,他的宪法是美国人给的,他的军队是美国人武装的,他的基地都是美国控制的,哪有一个世界强国是这样的?日本想要修宪,改变二战后的地位,当然我们绝不会同意。日本修宪是很危险的,因为他最终想要摆脱美国的控制。对于日本问题,我们要认真考虑其复杂性。虽然日本的GDP 20年来停滞不前,但并不是说它的经济已经一塌糊涂了。日本目前的产品已超越90年代好几代了,例如日本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电子芯片,美国军事工业的芯片很大程度上依赖日本。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日本。因此,中日关系存在着恢复到正常关系的机遇,双方的思维和心态还需要调整。

面对和我们一样聪明的印度,必须了解三个特征和矛盾

印度是一个比日本还弱、但比日本还要自尊的国家。印度有三种特征,他既是一个完整的前殖民地国家,也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又是在南亚地区称霸的国家。印度与中国存在三种矛盾,第一是中印边界问题,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让印度难以释怀。第二是印度企图称霸南亚,担心中国涉足南亚。但中国在南亚不仅有非常坚实的战略伙伴巴基斯坦,还与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保持友好关系。

印度认为,中国与其周围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就是在包围印度。第三是体制问题。印度一直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自居。印度利用这种定位换取西方的技术、武器和先进的产品,他将对付中国作为幌子获取西方先进技术的转让。印度人的聪明程度与中国人相当,海外印度人的力甚至比海外华人的力量还要大些。因此不能小看印度。

对于周边这两个地区国家,如果我们打压过分,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美国就是把这两国作为印太战略的两个基石,依靠它们把印太战略做实。


如何看待台湾问题中的两个力量平衡

6.jpg

上海自贸区张迪:您对当前的台湾问题如何看?

黄仁伟:台湾毫无疑问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首先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其次也是美国一手造成的,现在也变成日本问题,它在台湾问题上的隐蔽的作用越来越强。台湾问题一度在中美关系当中已经有所下降,但是最近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及最近美国连续出台的几个法都和台湾有关,绝对是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其三,现在台湾问题变成了台独问题。

在台湾问题上有两个力量平衡,一个是大陆和台湾的力量平衡,这个优势在大陆这边。一个是中国和美国的力量平衡,优势目前还在美国这里。美国把自己优势的一部分借给台湾,使大陆和台湾不能过于失衡。因此,台湾问题不是简单的两岸关系,而是一个三角关系, 台湾加上美国优势、日本优势加在一起,和中国大陆力量进行平衡。

现在我们更重要的工作是促进岛内的统一力量发展。这就需要加强民间交往,大陆去台湾旅游是一部分,在大陆经商、读书、生活的台胞的力量我们要用好,在台湾岛内的台湾同胞也要做更多的工作,重构对“一个中国”和中国人的认同。所以,台湾问题既不可不管,也不可操之过急,尽早让各种力量对比都对我们有利。

作者:李念 金梦      摄影:袁婧 周文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