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至17日,韩国总统尹锡悦率团访问日本,这是韩国总统时隔11年3个月首次正式访日。访问期间,尹锡悦一行与日本各界高调互动,着力彰显韩日关系改善成果。但这一以韩方在历史问题上妥协让步换来的“破冰之旅”,不仅给韩日关系留下严重隐患,也可能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新的风险。
从成果上看,尹锡悦此访使韩日关系在三方面得到改善:一是政治气氛趋于回暖。韩日首脑宣布恢复领导人每年互访的“穿梭外交”,有报道称日方有意邀请尹锡悦参加今年5月在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扩大会,岸田文雄考虑最快在今年夏天访问韩国。二是经贸摩擦得到缓解。日方宣布解除对韩国半导体原材料出口管制,韩方撤回在世贸组织的对日诉讼;日韩两国还准备建立“经济安保对话”机制,联手强化半导体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供应链。三是安全合作恢复。双方同意重启“日韩安保对话”,强化美日韩导弹情报共享机制,并恢复《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
不过,同时也要看到,尹锡悦此访并不意味着日韩间矛盾问题的全面解决。应该说,日韩这次互动只是两国右派保守势力间的一次“媾和”,韩日关系仅是暂时性和局部性的缓和,远非“和解”。尤其是尹锡悦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放水”,韩日强化军事合作,给两国关系未来发展和地区形势埋下了多重隐患。
首先,韩国对日“放水”留下“祸根”。过去几年韩日交恶的症结在于强征劳工案,尹锡悦政府在访日前抛出由韩国财团出资的“第三方代偿案”,在韩国国内引发强烈反对声浪。在野党和不少民众抨击此举是“卖国的屈辱外交”,原告方受害者也拒不接受。尹锡悦政府指望日本企业能以自发形式对赔偿基金提供捐资,以说服国内接受这一“代偿案”,但日方却并无出资打算。至于韩国受害者所要求的日本政府道歉,岸田政府也只是表示将延续1998年《日韩联合宣言》中有关历史问题的原则立场,并未就强征劳工历史作出明确表态。
对于尹锡悦的访日成果,韩国国内舆论也不买账。韩国保守派媒体《朝鲜日报》虽认为此访 “在经济和安保领域取得进展”,但也表示 “日方态度仍有保留,缺乏主动姿态令人遗憾”。偏进步派的《韩民族日报》则尖锐批评“日方完全缺乏有诚意的呼应,此访是尹锡悦政府的外交惨败”。
其次,美日韩安全合作加剧阵营对抗。在日韩关系缓和背后,美国扮演了主要推手角色。韩日恢复安保合作突出针对朝鲜核导开发的指向性,并宣称要强化“印太”合作,表现出联手介入地缘热点问题的倾向,美国的“指挥棒”若隐若现。美国的战略意图在于通过打造美日韩“铁三角”, 强化在东北亚的前沿军事部署,使美日韩三边军事合作发挥“遏压朝鲜、牵制中俄”的作用,以重塑美国在东北亚的霸权。随着美日韩不断强化三边反导合作、推进延伸威慑磋商,也可能进一步刺激朝鲜“拥核自保”决心,使半岛局势紧张加剧。从更大范围看,美日拉韩加入美日印澳“四边安全机制”(QUAD),入局美日主导的具有地缘对抗性质的“印太战略”,则可能进一步割裂地区,冲击亚太战略稳定和区域一体化进程。
最后,韩国外交失衡反噬自身战略空间。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一手着力强化韩美同盟,一手主动改善韩日关系,对中俄却一味突出对抗牵制姿态,使韩国传统的中美俄日“四强外交”呈现“跛足”倾向。尹政府宣称要使韩国成为“全球枢纽国家”,作为一个身处大国夹缝中的国家,韩国唯有平衡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尹锡悦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对美日“一边倒”,只会严重制约韩国外交的回旋空间,并不符合韩国的长远国家利益。
在对华关系上,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多次提出要与中国建立“相互尊重、基于规则”的双边关系,政策取向上由文在寅时期的“美中平衡”转向“亲美疏华”,并积极迎合美国有遏华指向的“印太战略”,甚至在涉台、南海等问题上也开始说三道四,导致最近中韩关系气氛受到影响。也许是想找回平衡,尹锡悦在赴日前称,“韩国与日本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加强韩日合作有助于两国稳定推进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日韩关系的改善,乃至真正的和解,应当建立在日本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问题的基础之上,也不能以损害第三方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为代价。尹锡悦政府激进改善对日关系,恐怕还需要认真倾听国内民意和周边国家的声音。
(项昊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原文载《环球时报》2023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