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利平:以史为鉴推动中菲关系行稳致远
2022年07月02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2843


菲律宾新任总统费迪南德·罗慕尔德兹·马科斯6月30日正式宣誓就职。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赴马尼拉参加马科斯总统的就职典礼,这体现了中国对中菲关系的高度重视。

菲律宾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拥有悠久交往历史。东汉时期,中国人就知道通过台湾海峡通往菲律宾的航线。早在唐朝时期,中菲就有贸易往来。中国的瓷器、丝绸、农具、铁器、铜器等深受菲律宾人民喜爱。而菲律宾的珍珠、玳瑁、香料、槟榔、黄蜡等也大受中国人的欢迎。15世纪下半叶,苏禄国王率领340人组成庞大使团经过南海、大运河,访问中国,受到当时明朝政府的热情接待。回国途中,苏禄国王不幸染病,病逝于山东德州。永乐皇帝予以厚葬,并赐予王妃、次子、三子以俸禄。其后裔一直住在德州,至今繁衍20多代,成为中菲友好交往的见证者。

至少在公元7世纪,华人就开始移居菲律宾,他们为菲律宾的早期开发和建设做出重要贡献。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广大华人与菲律宾人民一道共同反抗西方殖民侵略者。被尊称为“菲律宾国父”的何塞·黎萨通过笔杆子,反抗殖民者的暴行,唤醒菲律宾人民族觉醒意识,结果35岁惨遭殖民者杀害。何塞·黎萨的祖辈就是来自中国福建晋江。

中国与菲律宾友好交往的历史表明,中国是和平的使者,即使在历史上最强盛时期,中国也从来没有侵占过菲律宾一分土地。相反,西方殖民者倚仗船坚炮利侵占菲律宾土地,殖民菲律宾数百年,掠夺菲律宾大量财富,给菲律宾人带来无穷灾难。

二战以后,受冷战因素影响,中菲关系一度基本处于隔绝状态。1974年,17岁的马科斯随着母亲伊梅尔达访问中国并受到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开启了现代中菲关系的“破冰之旅”。1975年6月两国建交,双方表示“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中菲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开始不断向前发展。

20世纪90年代,南海问题升温,特别是“美济礁事件”后,中菲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开始多轮谈判,并间接推动了对南海问题共识的深化。进入21世纪,“黄岩岛事件”后,阿基诺三世政府奉行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导致中菲关系降到冰点。

2016年杜特尔特总统执政后,调整阿基诺三世外交政策,奉行平衡务实外交,在南海问题上秉持搁置争议、共同合作理念,2017年菲律宾与中国建立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妥善处理海上分歧,推动在海上搜救、海事安全、油气开发、海洋渔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菲关系迎来转圜、巩固和提升的三个阶段。在杜特尔特执政的六年中,双方确立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新定位,无论贸易还是投资,中菲合作都迈上新台阶,双边贸易额翻了一番,中国对菲投资规模达到6年前的近4倍。在防疫抗疫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大建特建”规划等方面取得务实成效,比农多—王城跨河公路桥、达沃—萨马尔岛大桥等惠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也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心相通”。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大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的马科斯作为中菲关系的见证者、推动者,将从历史中借鉴更多有益的经验,把中菲关系推向更高水平。

在就职典礼的演讲中,马科斯总统强调了教育、农业、旅游、能源等领域对于未来菲律宾发展的重要性。未来6年,中菲两国在农业现代化、人力资源合作、旅游交流、新能源开发等方面有着广阔发展前景。但不可否认,美国是菲律宾的条约盟国,菲律宾民间对美素有期待。在中美战略博弈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不排除未来美国以“印太战略”为抓手,伺机在南海问题上影响菲律宾国内舆情,制约马科斯新政府对华开展务实合作的力度,对此我们应有清醒认知并保持警惕。

总的来说,中菲悠久友好的交往历史表明,中国不是威胁,而是菲律宾和平发展的好邻居、好朋友和好伙伴。对于南海问题分歧,只要中菲双方坚持既有共识,做大合作蛋糕,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就不会改变航向,只会越走越宽、行稳致远。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分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