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昊宇:日欧“战略接近”尤须以史为鉴
2022年05月18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3216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第28次日本欧盟定期峰会。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既表露出日欧谋求抱团引领国际变局的“战略雄心”,也反映出双方企图联手介入地缘纷争的“危险试探”。针对炒作涉华议题的内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3日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已向有关方面提出严正交涉。

事实上,日欧互动由来已久,只是由于相距遥远,彼此关系长期不温不火。近年来,以2018年生效的日欧自贸协定为标志,双方加速战略接近,彼此关系也从传统的经贸领域加速向政治安全领域延展。俄乌冲突背景下的此轮日欧互动,有三大动向值得关注。

一是战略自主驱动下的“第三极雄心”。近年来,日欧将彼此关系定位为“全球伙伴”,标榜作为“成熟民主国家”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捍卫者”,要维护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从此轮互动看,双方着力渲染俄乌冲突和“印太”变局对国际秩序的冲击,赋予双方合作以全球层面的战略意涵。从合作内容看,呈现全方位、宽领域的特征,显露出联手塑造国际新秩序的“战略雄心”。驱动这一定位的底层逻辑是双方战略目标的契合,既隐含着规避“单吊”美国安全承诺风险的考量,也是双方认识到各自难以单独承担全球领导权,需要通过抱团形成中美以外的“第三极”力量,从而在全球格局演变中抢占有利位置。

二是美国指挥棒下的“印太”战略聚焦。当前俄乌冲突不改美国以“印太”为重的对外战略取向。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俄罗斯被削弱后,更倾向推动全球同盟伙伴走向“遏华”前台。日欧战略接近背后,美国的“指挥棒”若隐若现。作为美国全球霸权的东西两翼,日欧的外交行动难以脱离美国预设的轨道。日欧战略接近既有替美国减负的作用,客观上也能填补美国战略收缩带来的“权力真空”,维护西方阵营的主导地位。

欧洲逐渐认同,“印太”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重心,未来其全球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该地区影响力投射。欧盟须积极参与该地区的大国博弈,否则可能被边缘化。欧洲选择日本,一方面源于相近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是日本具备较强经济实力以及军事安全潜力。

三是以维护“国际秩序”为名联手制衡中国。尽管自家“后院失火”,欧洲深陷地缘危机,欧盟并未放松对华关注。此次日欧“联合声明”以相当篇幅聚焦涉华议题,大肆渲染涉台、涉港问题,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对外发出了极具挑衅意味的对华示强信号。去年以来欧洲大国接连军事介入亚太,美国跨大西洋和亚太同盟体系在中国周边大有形成“合流”之势。

需要看清的是,日欧关系中的涉华消极动向呈现“日主欧从”特征。从维护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出发,双方都希望“规制中国行为、制衡中国影响”,但存在明显温差。首先,日欧对华安全关切不同。日本事实上已将中国定位为“重大威胁”,而中欧间不存在地缘利益冲突,日本一厢情愿要拉欧洲对抗中国,欧洲不会轻易在东海、南海和台海问题上“火中取栗”。其次,日欧在经济上都与中国关系密切,对华利益诉求有别。日本国内正在制定“经济安保战略”,其一大目标是减小对华经济依赖,强化对华科技产业竞争力,此次诱拉欧盟就强化供应链、产业链及数字经济合作达成协议,也有此用意。而欧洲当前正面临俄乌冲突带来的经济冲击,不愿以牺牲在华利益为代价来对抗中国。

必须指出的是,近一段时间日本对欧外交动作频密,积极推动军事安全合作,一方面出于联手对俄施压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国内政治考量。日本自民党政权正积极利用俄乌冲突渲染外部威胁,推动修宪强军,以加快“摆脱战后束缚”。日本积极推动对外防务安全合作,也意在绕开国内民意和法律制约,变相突破战后军事禁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欧从战争废墟中艰难实现重建复苏,尽管身处美苏冷战前沿,日欧专注经济发展,军事安全上保持克制,冷战后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和平红利”的主要受益者。如今国际地区秩序正面临深刻变革,阵营对抗危险重现,人类社会再次来到“战争还是和平”“冲突还是合作”的十字路口。日欧双方更必须以史为鉴,切莫给地缘矛盾火上浇油,成为本已复杂的东亚安全事务的搅局者。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分类: 全球治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