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国“印太”构想的初步实施与战略走势
美国“印太”的战略重心更多集中在地缘政治与安全领域,看似虚多实少,但也不乏经济利益的考量。并且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战略构想已经开始初步实施。除了前文所提到的一些实质性举措,美国还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该战略的初步实施。
首先,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美国的内外政策不仅紧紧围绕“美国优先”逻辑,而且严格遵循“美国利益至上”原则,力求获得更大的能力和实力以重构“美国优先”的国际新秩序。为此,美国重建朋友圈,重塑有利于美国利益的绝对话语权,重构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地区秩序和分配规则,以稳固美国的霸权地位。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特朗普强力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计划,试图通过恢复制造业以实现就业岗位的有效回归,同时夯实美国实体经济基础并使制造业持久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 另一方面,阻止中国制造业进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领域。其中,特朗普一手制造的中美贸易摩擦,就是不惜代价地以牺牲美国的部分利益为代价而阻碍 《中国制造 2025》战略中的中高端制造业发展目标,目的显然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空间以尽可能地延缓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时间。
其次,美国“印太”战略不仅推进建立美印日澳四国同盟,而且将东南亚地区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也视为其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奥巴马时期不同,特朗普政府虽然想建立一个霸权领导下的战略联盟体系和战略伙伴关系网,但却无力也不想为联盟承担更多的 “安全成本”,希望合作伙伴特别是盟友更多地分担海上安全合作的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盟友和相关国家对美国在安全上的依附,降低了美国的信任度。特朗普上台以来,相继退出TPP、撤出巴黎协定以及制造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行为,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东南亚国家的担忧。特别是美国贸易政策由多边主义向双边主义的迅速逆转,不仅会对东盟的多边主义贸易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亚太与印度洋地区日益紧密的经济整合趋势造成割裂性影响,由此也将加剧其亚太盟友在经济上的 “不安全感”。为了缓解东南亚相关国家的忧虑,2018 年 8 月 2 日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开启东南亚之行,5 日之内相继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尤其在新加坡,除了出席东盟系列活动之外,蓬佩奥还密集参加了涉及地区安全与经济关系的广泛议题的讨论。颇为吸引眼球的是,蓬佩奥在记者会上宣布美国将为东南亚国家新提供近 3 亿美元的 “安保资金”,用于加强印太地区在海上安全、人道主义援助、维和能力以及 “打击跨国威胁”等领域的安全合作。而在出访之前,蓬佩奥在华盛顿一个商务论坛上发表 “热身”演讲,宣布了一项涉及技术、能源和基础设施三大领域的 1. 13 亿美元 “首付”投资计划。其中,计划投资 2500 万美元以扩大美国对该地区的技术出口,投资近 5000 万美元帮助各国生产和储备能源,其余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创建一种新的援助网络以促进基础设施发展。与此同时,他还呼吁建立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很明显,蓬佩奥 “携大礼”访问东南亚的“醉翁之意”在于推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其中,3 亿美元安全投资承诺的意图是加强与东盟的安全合作,促进实现一个所谓“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以服务于美国的印太安全战略; 1. 13 亿美元的经济投资承诺,则是为了弥补“印太”战略在经济上面临的“短板”,并回应外界对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虚多实少”的研判。美国之所以重视东南亚在“印太”战略中的作用,与其寄希望于借力东南亚国家实现“自由与开放”印太地区的战略目标是基本一致的。美国强调伙伴关系与自由开放,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意图非常明显,特别是不排除有寄希望于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搅动风云的意图。一直以来,美国通过建构、炒作和渲染“中国威胁论”,不断强化周边国家特别是南海利益声索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对来自中国崛起的“威胁感”以及“不安全”的认知,促使这些国家在安全上更加依附于美国,也为美国直接和间接地介入南海问题寻找借口和机会。同时,通过深化美国与东南亚传统盟友的军事与安全互动,以制造地区冲突为南海问题增添复杂性和变数,以此搅局中国的周边安全,实现美国在南海所谓“国际自由航行”的霸权目标。
当然,美国再次渲染并推行“印太”战略,也映射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而使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在特朗普眼中,似乎只有 “唯利是图”才能让 “美国再次伟大”; 只有“唯利是图”才能提升美国实力,只有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霸权地位才能更加稳固。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在 “美国优先”目标下更多经济利益的获得不是通过合作,而是试图以打压竞争对手的方式收获更多的利益。特朗普的思维定式,是传统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无论如何,此次美日印澳渲染“印太”战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结果究竟如何,取决于大国博弈下的世界格局走向、美印互动以及中国的战略应对。毫无疑问,中美印是塑造未来印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首先,美国“印太”概念清晰,战略意图明显,虽然目前只是初步实施且依然处于构想阶段,更多是一种“战略威慑”,未来是否或能在多大程度上实施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美国将中国确定为 “战略竞争对手”所引发的中美战略博弈必将持续; 其次,虽然印度受 “战略自主”与 “不结盟”传统的影响根深蒂固,实施大国平衡战略是印度理性的选择。但印度受利益权衡、地缘战略考量以及中印关系的影响,意欲通过美印日澳特别是与美国合作以增加与中国博弈的筹码的心态突出,企图从战略上对中国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进行阻制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再次,中国即需要在中美博弈中保持战略定力,也需要探索未来中印相处之道。虽然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大能指望印度有助力中国的积极意义,但却不能忽视印度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而产生的各种消极现象,包括可能将中印关系引向对抗,以及印度通过为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之间的合作制造障碍以及联合美日等大国,搅局中国周边安全局势而阻碍“一带一路”在南亚甚至印度洋地区的顺利推进。
总之,在美国的助推和影响之下,“印太”概念的战略走向更加清晰。美国虽然不是 “印太”战略的唯一推手,但美国毫无疑问是决定 “印太”战略未来走势的首要国家。美日印澳推动 “印太”概念的战略意图与政策侧重点各有不同,既有为了借力而进行的相关配合,更有追求各自利益的相互掣肘。相比美国主要通过概念炒作和军事手段以威慑方式强化 “印太”的效果,日本则更加注重 “印太”的地缘经济色彩,着眼于通过密切与印太地区相关国家的经济联系,谋求地区经济秩序的主导权,对冲中国崛起给日本造成的心理压力。澳大利亚对 “印太”持积极态度,源于其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相互独立的印太两洋被看作一个战略整体,可为其带来天然的地缘政治优势,但这很难产生具有实际意义的结果。相对于美日澳三国,印度对 “印太”的心理最为复杂。一方面,拥抱 “印太”,不仅符合印度追求 “领导者大国”的目标,也满足印度渴望大国身份被认同的心理,更契合了印度借势借力平衡中国在印度洋地区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的战略意图; 另一方面,为了迎合 “印太”战略所必须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是无法估量的。不仅会让印度失去 “战略自主”,也与印度期待未来控制印度洋的战略目标渐行渐远,同时也会失去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的战略收益。
无论如何,如果“印太”这一概念被美国持续炒作,即便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力不存心而虚多实少,依然会不可避免地通过制造各种“不安全感”而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构成巨大挑战,也势必加剧这一地区地缘政治的紧张态势并一定程度上破坏印太海上安全秩序与地区安全格局,为“一带一路”在印度洋方向的推进增添阻力。因此,我们不必高估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所产生的影响力,但也需要未雨绸缪,充分重视这一在印太地区逐渐展开的大国博弈给中国带来的战略机遇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8/5),作者系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