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作为海洋地理或地理空间概念存在已久。20 世纪 20 年代德国地缘政治学者卡尔·豪斯霍夫提出了“印太地区/空间”的概念,使其具有了地缘政治意义。20 世纪 60 年代,陆续有澳大利亚学者在地区安全研究中使用 “印太”一词,源于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 “中等强国”澳大利亚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当相互独立的印太两洋被看作一个战略整体,这一枢纽地带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可为其带来天然的地缘政治优势,其对于美国全球战略的价值亦是不言而喻的。2005 年以来,印 - 太作为专业术语频繁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学术讨论与政府文件中。尤其是,2013 年5 月发布的 《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 提出了 “印太战略弧”,标志着这一概念被战略界完全认可。白皮书中提到的“稳定的周边区域”,被定义为印太地区,而且白皮书将印太地区列为澳大利亚的四大战略利益之一。但是,澳大利亚更加倾向于该区域应该向包容性方向发展。与此 同时,日本对 “印太”概念颇为青睐。2007 年,安倍首次出任日本首相便提出建立针对中国的美日印澳 “四国集团”倡议。2012 年安倍再次当选首相之后,继续炒作美日印澳组成的所谓 “民主安全菱形”战略,并大肆渲染联通亚非大陆和印太两洋的 “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但这些炒作并没有激起多少浪花。相比日澳两国,印度对 “印太”概念的心态较为复杂。从长远角度,印度国内的主流思想是努力在印度洋建立排他性秩序,但这首先需要从眼前着手阻止中国参与印度洋事务,不管其是否有能力这样做。无论如何,南亚—印度洋地区至少在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的崛起还不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周边战略中的西南方向是中国的次要战略方向。但以美日印澳为核心国的 “印太”战略,有利于将印度在印度洋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地缘优势,也正好与印度推进面向印太地区的 “东向行动”政策以及阻止中国进入印度洋的战略诉求不谋而合。
当前,日印澳均不同程度地积极渲染新一轮 “印太” 战略构想,但如果没有美国的重视与推波助澜,“印太”战略难以产生效果。2017 年 11 月 8 -10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后,赴越南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APEC) 领导人会议、前往菲律宾出席美国 - 东盟峰会和美国东盟建交 40 周年纪念活动。在 “东南亚行” 之际,特朗普以 “印太” 替代 “亚太”,宣布“印太”战略将成为美国新政府的亚太战略。 “印太”一词再次成为国际战略界、各国媒体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印太”概念再次升温。之后,特朗普政府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三个重磅战略文件,包括: 《国家安全战略》 《国防战略》和 《核态势评估》报告。这三个报告从整体国家安全、国防和核三个视角确立了美国的战略和政策,为加紧实施 “印太战略”提供指导和支持。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在 2017 年 12 月 18 日发布的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指出,中国对美国经济的‘侵略’和中美之间“不公平的贸易”,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经济安全。同时,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夺取美国的地缘政治优势,并试图使国际秩序朝向有利于他们的方向改变。紧接着,特朗普政府在 2018 年 1 月19 日发布的 《2018 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 “与中俄间的战略竞争而非恐怖主义,才是当前美国为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首先考虑的威胁或挑战。”,“‘印太’地区超越欧洲和中东,成为美国国防战略的首要关切”。除此以外,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于 2018 年 5 月 30 日在夏威夷宣布,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美军印度洋 - 太平洋司令部,以显示美国对印度洋的重视。同时,2018 年 6 月 2 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马蒂斯还系统阐述了美国 “印太”战略。2018 年 9 月 28 日,美国还公布了美日 “印太”战略的重点合作领域,包括能源、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与网络安全、海洋安保与防灾减灾。
与奥巴马时期相比,特朗普政府不仅将中国视为印太地区首要的战略关切,还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并冠以 “修正主义势力”和 “经济侵略者”之名,意欲通过 “印太”战略所构建的联盟体系,强制性扭转目前正在出现的不利于美国的国际格局,进一步重塑有利于美国的利益分配规则和亚太地区秩序,以重新获得 “美国优先”的能力。
二、“印太”概念的内涵
关于“印太”,国内已经有不少学者从多个视角进行了研究。虽然美日印澳对 “印太”概念的建构以及对这一概念重要性的认知还存在差异,但从已有研究的概念界定与内涵演绎、美日印澳四国的官方渲染以及学界研究来看,当前这一概念的内涵变化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印太”概念地域范围的界定存在不一致。学界对于“印太”概念的界定,在外延上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内涵界定上也有概念、构想与战略的不同看法。从广义的角度,印-太平洋包含从整个印度洋向东通过南亚、东南亚以及太平洋的广大区域。从地缘政治整合的角度,印-太平洋包含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广大海域,北京和新德里将在这一广阔的海域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美印日澳四国政府和战略界所谈论的印太概念主要是指从西太平洋到西印度洋的广阔海域及其沿海大陆架,或者确切地说,是从东经 140 度到东经 60 度、南接南印度洋、北抵沿海国家的广阔区域。也有学者认为“印太”概念的核心,是位于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地处印度洋的印度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澳大利亚三国在印太两洋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在奥巴马时期 “印太”概念的热议中,甚至有学者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 “印-太平洋”世纪。本文认为,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印太”泛指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阔地域; 作为一个地缘概念,“印太”特指西太平洋和整个印度洋地区的广大水域; 作为此次特朗普政府以制衡中国崛起为主要目标的战略构想,其核心区域是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地区,战略重心所在区域是西太平洋的南中国海和东北印度洋的环孟加拉湾。而且,作为一个战略意义上的概念,美国的 “印太”战略构想强调日澳印三国战略支点的作用,特别是印度作用的发挥。
第二,“印太”概念的内涵存在弹性空间。“印太”这一具有明确地缘政治内涵的概念,却鲜见清晰的节点和大致的基本共识。该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为概念创造者与界定者保持权力、显示权力、获取权力,提供了可能性。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概念,“印太”在建构的内涵上存在弹性空间,这一弹性空间不仅为权力博弈也为战略延伸预留了想象的空间。学界对于特朗普时期 “印太”升温究竟只是停留在概念和构想层面还是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层面的争议,主要受奥巴马时期 “印太”概念炒作的影响。2010 年奥巴马以及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高级官员屡次在讲话中使用了 “印-太平洋”概念,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同印度海军加强合作,将印度海军塑造为印度—太平洋海洋通道 ( 包括南海、马六甲海峡以及更大范围的太平洋) 的管理人; 加强美印在东亚海洋安全事务上的政策立场协调; 将澳大利亚的西北海岸线打造成美国“印太地区”纽带上朝向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力量投送点。2012 年 1 月,美国在其发布的 《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21 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的国防战略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印度洋对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性,“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与西太平洋和东亚到印度洋以及南亚一带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既给美国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挑战,也带来了大量机会”。奥巴马时期美国强调“印太”之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性,虽然总体上看“虚”大于“实”,但是,依然建立了可置信的“实”的威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印双方达成了共享军事基地的协议,这至少可以看做奥巴马时期 “印太”战略的一个显著成效。
第三,“印太”概念建构的战略意图较为清晰。“印太”概念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就是要从地缘战略上对中国进行弧形遏制,战略动机非常明确。自 2010年以来,美日印澳不仅炒作 “印太”概念,而且在双边和三边对话中,已经将战略构想与合作建议置于 “印太”框架之下,“印太”具有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是毫无疑问的。奥巴马政府时期渲染 “印太”战略,是为了推行其 “亚太再平衡”战略, “印太”战略实际上是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比奥巴马时期 “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 “接触 + 遏制”的 “较为温和”的定位,特朗普政府将中国确定为 “战略竞争对手”并有意升级 “印太”战略,凸显了在霸权护持战略框架下,美国将更加重视印度在平衡中国日益上升的影响力中所能发挥的 “战略功能”,以及印度在缔造印太地区新的力量格局和重塑地区安全秩序中的作用,并意欲通过美印日澳四国联盟体系而建构美国主导的印太安全网络。“印太”战略即便还没有成型或者仅是概念的再次 “流行”,也难保不会“反复流行”,实际上美国已经有所部署。况且,此次特朗普政府炒作“印太”概念,丝毫不掩饰其利用印度、以印日澳为战略支点而制衡中国的战略意图。印度是其 “印太”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源于印度洋之于印度的重要性及其印度和印度洋在美国全球战略中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美国不仅意欲借力日印澳,而且还会将新加坡、越南、印尼等部分东南亚国家视为合作伙伴,在制衡中国的同时,进一步建构可置信的 “中国威胁”以搅动地区安全局势,实现其销售军火的经济目标与巩固霸权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