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5年时间过去,世界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全球化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美国政府进行了更迭。习主席2017年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时候,特朗普即将出任总统,拜登那时还是副总统,现在他成了美国的总统。美国的内政和外交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特朗普追求“美国优先”,拜登提出“美国回来”。
二是新冠疫情。经济全球化过去面临增长动能不足、治理滞后、发展失衡等突出矛盾,但国家间的人际交往是可以保证的。如今疫情已经持续两年多,人与人很难接触,陆地外交大幅减少,几乎都以视频外交为主。在这种隔离的情况下,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有一定难度。
那么,在这5年间,全球化是否有进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当前的全球化不是政府政策在推动,而是技术进步、科技革命在推进,问题导向在推动。前者指的是数字经济推进并加快全球互联互通,后者是指气候变化,它们倒逼国际社会不得不加强全球合作。
全球化的不可逆性在于技术推动,而非政策推动。过去的全球化,WTO谈判是主要推动力量;今天,不可逆转且不可脱钩的是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某些高科技领域可以进行所谓的“脱钩”,但低中端、互联互通的领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他国脱钩。这是全球化最大的不可逆因素。所以,即使过去这一年出现了不利于全球化的很多因素,全球依然在走向合作。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全球跨国公司最低税率法案在2013年时就已提出,却在去年底达成。这关系到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问题。
全球化没有逆转的第二个原因,是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作为减少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第一个国际文书,美国签署后又宣布退出。去年的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中美首先发表联合声明,这对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最终达成成果起到决定性作用。这看似是一个气候问题,实质还是一个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低碳经济问题、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问题。气候变化,是全球化的又一个迫切任务,它本身就是全球治理和全球化的一部分。
在这5年间,全球化还呈现出一种殊途同归的现象,即区域一体化、双边和诸边自贸安排高潮迭起,正在替代多边一体化进程。CPTPP被激活,RCEP正式生效,它们都是全球化的补充。同时,这5年中,WTO虽然缺乏全部164个经济体一起谈的协议,但很多诸边协议还在进行。比如67个成员参加的“服务国内规制”诸边谈判已经宣布成功结束,112个成员参加的“促进发展投资便利化”诸边谈判承诺将在今年底前完成谈判……
可以看出,现在的全球化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也不可能回到过去。疫情还在持续,美国正在一门心思重起炉灶。然而,就像习主席5年前所说:“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经济全球化必将继续推进,当然,它也将面临一些新问题。
全球化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发展危机如何解决,这需要在世界银行、联合国、IMF、WTO等多边机制内加强合作,也需要在OECD、G20等机制内促进协调,共同推进《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一步合作。发达国家必须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即拿出GDP的0.7%用于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援助。当然,多边机制改革,尤其WTO改革需要与时俱进。谁都承认,现在的世界格局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来的全球化中,主导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西方国家,如今,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尤其亚洲国家已经发展起来。WTO的164个成员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绝大多数。过去,WTO采取遵循协商一致原则的决策方式,然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利益,想要达成完全的一致,难度可想而知。WTO的改革势在必行。
还有全球公共产品的严重短缺问题。疫情之下,美国等一些国家更加强化保护主义、经济主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美国需要承担起最大发达国家的责任。美国等发达国家不能只顾自己,要首先解决全球疫苗供应的问题,以此控制住疫情,实现国家间人员的自由流动。只有这样,劳动力成本才会降低,大宗商品价格最终才不会如此长期居高不下。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经采访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