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昊宇:RCEP,中日韩“以经促政”新抓手
2022年01月04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5090

1月1日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开创多个“最大”:首先是规模最大,涵盖了全球30%的人口、29%的经济总量以及27%的贸易总量;其次是最具包容性,15个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异;三是最具发展潜力,域内15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5.2%,超过世界上其他主要自贸区,也高于全球经济3.3%的平均增速。

RCEP 图源 视觉中国

引人关注的是,RCEP将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大经济体首次纳入同一自贸框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20年,中、日、韩分列全球第二、第三和第十大经济体,三国经济总量远超欧元区,与北美自贸区旗鼓相当,已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中心。在RCEP内部,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占比超过82%,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长期以来,尽管中日韩三国经贸关系紧密,利益高度融合,但由于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中日、韩日政治关系动荡起伏,使东北亚的政治安全和经济贸易呈现二元割裂格局,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RCEP的生效,填补了东北亚的多边自贸区空白,也为中日韩深化合作提供了新机遇。着眼后疫情时代,中日韩三国可抓住机遇,携手深化RCEP框架下的互利合作。

第一,三国可把握时机,扩大贸易投资便利化。2021年中日韩贸易逆势增长,中日、中韩双边贸易额均有望创历史新高,凸显出三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RCEP生效后,中日韩可充分挖掘其制度红利,用好关税减免措施和投资便利化安排,促进商品和要素流通,使之更好地服务本国经济复苏增长需要。

第二,三国可顺势而为,推动中日韩合作提质升级。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历经多年谈判,目前仍缺“临门一脚”,三国可以RCEP生效为契机,加快谈判进程,以RCEP为起点打造更高水平的自贸区,以高规格高标准的“小多边”自贸安排,为RCEP这一“大多边”框架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第三,三国可携手合作,推动东亚产业链更具韧性和活力。新冠肺炎疫情给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带来较大冲击。在RCEP合作中,中日韩需要维护东盟的中心地位,着眼整个地区的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携手推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重组,使东亚生产网络更加契合数字经济时代的需要。中方已经倡议中日韩共同深化在东盟的第三方投资合作,继续推动设立中日韩共同投资基金,探讨设立中日韩东盟投资合作平台,这需要得到日韩的积极配合。此外,三国还可积极探讨各自对外合作倡议的对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日本的“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关系计划”和韩国的“新南方政策”可在RCEP框架内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尤为重要的是,三国需更新思维,使RCEP发挥新时期的“以经促政”作用。在东亚合作进程中,日本曾经扮演“领头雁”角色,以“雁行模式”带动了东亚经济的腾飞。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日本国内一些人对于有中国参与的RCEP心态复杂,热衷于炒作所谓RCEP的主导权问题,声称要防止中国形成“独大”地位,鼓噪拉他国“入局”来“牵制中国”。这种将区域经济合作“政治化”“安全化”的做法,无助于区域经济的复苏增长。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今天,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影响是积极有益的。在拥有巨大消费市场的中国加入后,RCEP只会给框架内其他国家带来更大商机。日本《朝日新闻》刊文指出,RCEP生效后,日本出口工业产业的关税将最终降低91.5%,对华出口商品的零关税比例将由8%增至86%,输韩商品零关税比例将由19%增至92%。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和清酒等中高档消费品有望扩大对华出口,从而对日本国内相关产业形成有力提振。日本政府测算,RCEP将给日本带来15万亿日元的经济增量,将日本GDP提高2.7个百分点,同时增加57万个工作岗位。

RCEP尽管还不是最高水平的区域自贸安排,但体现了包容多元的亚太地区特点。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思潮甚嚣尘上的当下,RCEP所展现的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精神尤为珍贵。国家间需摒弃地区秩序主导权之争的陈旧思维,携手为后疫情时代的地区繁荣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作为地区大国应尽的责任,也是“以经促政”、改善和发展三边政治关系的抓手。

(项昊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