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中美博弈“局部转暖”,但美遏华战略仍在,“敢斗善斗”是王道
2021年10月10日  |  来源:人大重阳  |  阅读量:2597

刚刚过去的2021年国庆节,中美关系有点令人眼花缭乱,先是节前孟晚舟回国,再是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演讲称中美贸易要“再挂钩”,接着当地时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舆论普遍认为中美关系在“局部转暖”。中美大国博弈的轨迹真的很难预测。拜登上台,许多人对其有不少期待,却没想到,拜登基本延续了特朗普遏华、压华的政策,人大重阳曾在拜登执政100天时发过一份《2/3相似》的主题研究报告。其实,当时还是乐观了,拜登的手法比特朗普更具迷惑性,有的领域甚至比特朗普更狠,比如联合一些盟友围攻中国、指责新疆“种族灭绝”等都比特朗普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没想到2021年9月以来,中美博弈出现一些新变化。所以,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三个观点:一是中美博弈“局部转暖”的脉络是什么?二是应对拜登的对华政策,中国有哪些经验可循?三是可预见未来的中美关系,中国该怎么办?

本文在中国网上的版面截图

2021年入秋的中美博弈“局部转暖”

9月以来,美国官员对华表态明显软了许多。美国商务部长、财政部长多次表态要与中国对话,还说要访问中国。9月下旬,被扣押三年的孟晚舟回国,更让人感到了美国想要释放些什么信号的味道,接着是戴琪的“再挂钩论”和苏黎世“杨沙会”。如果把这些迹象视为是中美博弈“局部转暖”的话,那么,转折点是9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是推动事件发生暖化迹象的最重大因素。而苏黎世“杨沙会”就是落实两国元首通话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从“杨沙会”中美两国官方分别发布、各自表述的新闻稿中分析,至少有四个信息非常值得关注。第一,都强调元首通话精神的重要性,说明中美关系已进入了“元首引领特殊时代”。第二,都强调保持开放沟通、避免冲突对抗的重要性,这也再次印证了我此前写文章认为,“不必过度消费与渲染两国的紧张感,两国高层保持着理性”的观点。第三,都突出了对中美关系竞争状态的看法。杨洁篪主任明确强调,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这体现了中方站位的高度,中美关系所覆盖的面很宽,当然不能只是竞争,即使有竞争,也应该是和平竞争、公平竞争。而沙利文则用“负责任地管理竞争”、“确保负责任的竞争”的说法。这是对此前“三分法”的矫正,即不再提过去所谓“可以合作就合作;需要竞争就竞争;不可避免对抗就对抗”。这是两国高层对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美关系进入竞争时代”的一次重磅回应,也是对“竞争之外仍存在大范围合作内容”的一次难得共识。第四,都严正摆明对当下热点、敏感问题的基本立场。沙利文强调对新疆、香港、南海和台湾问题的关切。杨洁篪则严正就上述问题阐述中方立场,还强调注意到美方“无意遏制中国、不搞新冷战”的表态,示意美方要遵守总统指示,还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至此,美国拜登上台以后的“中美试探与磨合期”基本结束。3月安克雷奇会晤,中方强调“中国不吃这一套”、“美国没有资格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7月天津会晤,中方明确给美国划清三条底线、两份清单。美国试探中国的三点不切实际的幻想被中国打掉了。第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是,想把对华合作与遏制中国进行全面切割,全面掌控对华合作、竞争、对抗的节奏、分寸和范围。事实证明,中国不可能被美国戏弄。第二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对华遏制、打压,中国会忍气吞声,更无还手之力。事实证明,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与意志相当坚决。第三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是,拉盟友打中国,美国可以保护他们。事实证明,谁愿意当美国的鹰犬,谁就会受到中国的反制,谁也有可能最先被美国抛弃。比如孟晚舟一事,加拿大受美国指使,没得到什么好处,却付出了中加关系大倒退的代价。

全面地看,在拜登任期内,时间正在倒向中国,美国对中国的需求正在提升。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美国对华金融需求增大。美国市场当前的通胀正面临失控风险。8月PCE物价指数增长4.3%,30年来最高;美联储债务总额高达29万亿美元,也创历史新高。美债收益率高企,美元购买力下降,全球买家撤离美债。目前,普遍预测,美国实行负利率概率越来越大。全球黄金市场内,至少有15个国家从美联储海外金库内运回部分黄金或计划运回,美联储替全球央行保管的黄金从7000吨降至5700吨,减少了约20%。联邦政府借贷能力接近耗尽。目前美国唯一办法是提升债务上限,并期待中国能够保持货币政策稳定,以使美国避免2021年底的美债违约风险。摩根大通10月5日的一份报告称,如果新兴市场和欧洲全力采取削弱美元的去中心化政策,那可能会爆发一场金融领域的“珍珠港事件”。二是美国对华贸易需求增大。普遍认为,特朗普发动的对华贸易战,美国已失败。2020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4.06万亿元,增长8.8%;2021年上半年,再同比增长34.6%。今年前8个月,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2189亿美元,同比增加13.7%。贸易战没有使中美贸易额下降,也没有使美国逆差下降。相反,美国对华进口货物的可替代性较低,特朗普对约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25%关税,多是美国进口商支付,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三是美国在阿富汗善后的对华需求增大。20年阿富汗战争让美国丢了面子,也损失了里子,2万亿美元开支,2200名美军死亡,200万阿富汗人流离失所。美国带给阿富汗的只有死亡、动荡和贫困。如果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在阿富汗上追责美国,那将是美国的重大公关危机。阿富汗战后重建,美国希望中国当和事佬,不要把问题激化。此外,在疫情防控、经济复苏、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等方面,美国仍然需要中国的配合。还有15个月,拜登又得面临国会2022年中期选举,如果与中国一直僵着,其他问题也会变糟,民主党中期选举一定会大失分。两害相权,拜登政府被迫选择对华在措施、口气上的软化,这总体上是符合拜登及其民主党政治利益的。从这个角度看,很明显此时中美“局部转暖”更多的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权宜之计,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近日两国都释放出信息,在2021年年底,两国元首有可能线上会面。中国已表态原则上答应,暗示两国都需要在此前有一些良好氛围。可以推测,2021年之内,美国会消停一阵子,中美关系再有大波澜的可能性不算太大。

美国遏华战略未变,但中国有掌控力

当然,美国消停,不代表美国不搞小动作。事实上,在台湾、香港、新疆、南海、印太战略、四边机制等问题上,美国的小动作不断,只是未来几个月,可能不敢太放肆。对此,中国是有预期,也是有预案的。要相信咱们的决策层与外交、军事战线的“斗士们”,对那些可能发生的,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们都应该是已有足够预案了。经特朗普以及拜登这半年来的行为,中国上上下下已彻底放弃对美国抱有幻想,美国“维护霸权”思维不可能改变,美国也不可能出现对中国的大善人,呵护中国崛起的好心肠。不过,拜登“老爷爷”对中国是较理性的、较务实的。从1979年他第一次访华,一直到2016年副总统位上退下来,他对中国的所有表态都是相对友好与务实的。2021年来两次与习近平主席的通话,从公开措辞上也表现得相对谦逊与理性。调侃地讲,原本拜登可以“混”一个“中国人民老朋友”光荣称号,但现在看来,他手下的少壮派、中生代们太“美国”,布林肯、沙利文这些看似理性,其实是相当的建制派,恨不得摆出为美利坚帝国伟业“奋斗终生”的架式。我认识的、现在入阁的一些70后、80后也相当地美式“小粉红”。从这个角度看,拜登不得不跟着其下属走,我们的预期是,他能按住下属不走偏就不错了。在我看来,拜登时期的有几点基本现实,中国人需要看透:一是美国遏华、压华的本质是不可能变的,变得只是策略层面,只是面上的言辞。对于中方而言,尽可能地插空抓住几个空隙,努力做成一些事情,比如孟晚舟回国。二是中国对美博弈,敢于善于斗争,以斗争求合作,“两手对两手”、“多手对多手”的后发制人策略,是目前最不坏的选择。切不可心存侥幸,以为中国软一些,美国就会“不打笑脸人”。在中国真正强大之前,中美关系不可能好。此前,只要两国不战争,就应该算“还可以接受”的中美关系。三是在敏感问题上,只能靠自力更生。比如,芯片、工业软件等高科技产品,不要幻想着美国近期会松绑。中美“竞合并行”的模式已经形成。敏感竞争的领域,中国必须要有“长津湖战役”的勇气,花大力气获得突破。四是两国最高决策是有智慧的。近期中美关系多轨并进的态度,表明了“元首引领、高层对话、工作层解决具体问题”的新中美关系互动模式已形成。中美两国真正爆发像美苏那样冷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时不时地紧张、“竞合并行”地博弈是中美关系未来的常态。

老一轮“受教美国”潮已结束

新一轮“以强者为师”潮可开始

过去70多年,美国长期是影响中国崛起最重要的外部变量。现在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时刻,从外部障碍看,也是翻过美国这只拦路虎最后的时刻。我们当然有必胜的信心,但是美国方面仍然有一些主流精英群认为,美国没有衰弱,还不到最后的时刻,决不能让中国超越。几个月前,兰德公司发布一份对中国崛起未来的评估报告,提到五种可能性,只有40%概率中国能成功超越美国,即一是中国经济动能大爆发,顺利超越;二是美国危机与社会崩溃。第三种情况是中国经济“日本化”,长期在世界第二的位置。第四种情况是中美冲突,美国胜!第五种情况是中国崩溃。美国的这种预估,我们须高度警惕。正如习主席常常提醒的,需要有危机意识、底线思维以及“长征路”。尽管中国发展战略从来不以超过美国为目标,但许多人看来,“超过美国(至少GDP超过)”应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配。如果从这个标配来预估中国崛起的成功概率的话,当前美国能够真正靠外力完全阻拦住的概率在变小,关键还是靠中国自己。由此看,我们应该更自信地看待中国对美的战略方位,打好中美博弈的持久战。有两点过去我常强调的战略建议,今天想再次与大家分享。一是继续“以强者为师”。过去我们学习过苏联、南斯拉夫、日本,学谁就能超过谁。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对美国金融、公司管理经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学习,未来仍然要“超越式学习美国”上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美国的政治制度与发展道路不值得学,但科技创新、大学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等仍然值得取经。其中有一点更值得借鉴,9月底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的“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动员令,中国应该学会配置全球资源,包括人才资源、尤其是科技人才资源,像大力解决目前芯片、工业软件”卡脖子的事务。强国崛起,关键还是人才。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