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珠:中缅经济合作与合作减贫需要关注背后的文化性因素
2021年09月16日  |  来源: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社会人口研究所  |  阅读量:4009


随着全球性经济发展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不同的国家、经济体以及文化体前所未有地频繁互动和相互.依存,整个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不同的国家、族群之间越发祸福与共,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贫困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跨国合作减贫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在诸多跨国经济与减贫合作中,中缅两国基于地缘和人缘优势,经济合作与合作减贫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中缅合作减贫以减贫示范村为重点项目,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提高两国人民特别是缅甸民众的获得感方面仍需努力。合作减贫的落实不能仅依靠“谈经济”就能实现,没有当地文化、中缅文化互动理解和意义支撑的经济合作关系,极其脆弱又易被其他更好的经济条件所吸引而改变。若一味地关注经济利益,也容易被误导而忽略事实的本质。因此,应梳理中国在缅甸已有的项目投资等经济合作的经验教训以及所呈现的某些文化性因素,从中得到对中缅合作扶贫的启示,也就是说,透过寻找经济现象背后的文化答案以促进民心相通。

随着全球性经济发展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不同的国家、经济体以及文化体前所未有地频繁互动和相互.依存,整个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不同的国家、族群之间越发祸福与共,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贫困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跨国合作减贫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在诸多跨国经济与减贫合作中,中缅两国基于地缘和人缘优势,经济合作与合作减贫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中缅合作减贫以减贫示范村为重点项目,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提高两国人民特别是缅甸民众的获得感方面仍需努力。合作减贫的落实不能仅依靠“谈经济”就能实现,没有当地文化、中缅文化互动理解和意义支撑的经济合作关系,极其脆弱又易被其他更好的经济条件所吸引而改变。若一味地关注经济利益,也容易被误导而忽略事实的本质。因此,应梳理中国在缅甸已有的项目投资等经济合作的经验教训以及所呈现的某些文化性因素,从中得到对中缅合作扶贫的启示,也就是说,透过寻找经济现象背后的文化答案以促进民心相通。彬乌伦市位于缅甸中部曼德勒省,是掉邦进入曼德勒省的入口。从木姐经过彬乌伦进入曼德勒,既是传统的滇缅公路(中缅边境贸易的通道)也是是中缅经济走廊的路线。而内比都是缅甸首都,中国仅有的农村扶贫示范项目正位于此地。

参与本项目调研的成员都有社会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并对中缅边境地区的跨境民族的往来交流、经济协作、社会生活及宗教的互动已经进行过多方面的田野观察,同时借鉴了中缅经济合作项目的某些失败和成功案例,希望提出对中缅经济合作和减贫目标的达成有积极作用的意义建议,其中经济手段和政府的介入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关注中缅双方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差异以及民众文化宗教信仰带来的差异,它会造成双方互动的不均衡性,既有缅甸方(政府与民众)向中国方面寻求经济发展机会和投资项目,也有中国边境地区受到来自缅甸文化和宗教的渗透。双方中央政府、地方(宗教和武装)势力以及民众之间的互动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结果,也直接影响到以善意和良愿为出发点的经济合作和合作减贫项目的展开,因此我们强调对文化了解的重要性,以避免双方的误解造成的失误以及可能对两国关系、两国民众的交流产生伤害,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经济合作晒白和减贫项目难起效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