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孙立坚:浦东发展规划深度解读
2021年07月25日  |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  |  阅读量:3142

Q:您怎么看“支持浦东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在浦东支持银行在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和贸易真实性审核的要求下,便利诚信合规企业的跨界资金收付。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扩大境外人民币境内投资金融产品范围,促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双向流动。研究探索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这几条细则?您认为有什么亮点?有何发展建议?

孙立坚:国家看到了浦东在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和成功,根据已经积累的成果和现在形势的迫切需要,浦东需要带头做质的飞跃,这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把浦东手中的好牌打得更好,在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要倒逼浦东进一步开放和进行更全面的改革。

现在,国家期待浦东在更高水准上加快金融开放,其中就包括资本账户项下的可兑换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抓手是以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带动国际资本的双向流动。大家也许都知道,中国人口红利从以廉价劳动力市场为优势的1.0版本进入到呈现长尾效应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2.0版本的,也就是说,过去改革开放的40年,老百姓可支配收入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这不仅增加了整体的消费能力,也增加了投资行为。当然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人均消费能力和人均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尚不能和发达的英美国家相比,但是我们的人口规模产生的积少成多的效应,让我们国家整体的消费和储蓄能力都大大提高。

而储蓄的积累带来数字经济、流量经济的优势,又带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已与40年前大不一样,不再主要依靠吸引海外资金来支撑我们投资和出口,而是需要浦东的这样的地区,作为全国甚至全球的一个金融中心,调动好中国高储蓄的资源,创造内外循环的金融服务平台,从而为我们转型和打造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重要的贡献。

从具体细则来看,我发现其中特别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浦东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其中关键的要点之一是资本账户的开放。

现在的资本账户开放与以往相比有何区别,有何亮点?

第一,现在的资本账户开放,一定是建立在中国自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推动资本账户的开放,这就是国家以内循环为主导,推动内外循环互相促进的典范。

现在的资本账户开放是先以我国金融资本的开放为主,从QFII额度的放开到进一步探索外国企业境内上市的环境培育,而非主要通过海外资金的引进来打造自己的金融业务规模和流动性规模。过去,我们在推动人民币金银、贵金属的发行和定价机制上做了许多市场化、国际化的探索,从而也加快人民币的离岸业务。今天我们更要韬光养晦,因为任何国家在推进国际化的金融战略时,都会遭遇到来自于金融霸权的第一大国的狙击。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得推动国际化的场景,要做实业务,在业务拓宽和夯实的基础上来开放资本账户,由此真正地建立起人民币业务的应用场景。

今天无论是内循环还是外循环,人民币的管理权力都必须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我们现在要提供金融的基础设施。如果我们把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生态理顺了,那么资本账户开放就一定要为国家安全紧锣密鼓地推进;如果没有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那么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就是人民币被抛售,市场利用开放的便利性将外汇储备兑换成美元外逃,我们是绝对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的。所以我们要注意,“支持浦东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中有“探索”二字,不是说马上进行金融开放,而是在一步一步具体的实施中不断明确路径。

第二,此次资本账户开放的特点是要培养更多的用人民币进行资本兑换的业务场景,而不是在业务场景还没建立就先把兑换的便利性做起来,后者是本末倒置。

因此这次浦东发展要做许多业务的产品创新,要在临港新片区或自贸区推进离岸业务的开放,甚至是已有的传统国际业务也要进一步开放,当然前提是要把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业务场景大量推广,一步步落地,通过一带一路、亚洲自贸区协定,把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场景实实在在地做起来,再提供资本账户项下开放的便利性。

但是,如今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全球的资本包括美国在内,都是短期的套利性投资占主导地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过于乐观,认为只要金融开放了,国内机构金融服务的质量自然就好。这种逻辑是有问题的,只有夯实了我们内循环的业务,别人才会发现我们的赛道不仅比美元赛道更宽广,而且更健康稳健。事实上,世界都希望中国能够提供一个场景——不是由零和博弈决定输赢,而是通过合作共赢实现满意的投资目标。

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建议:

第一,资本账户的开放应该是非对称性的,在夯实的业务上可以先允许双向资金的便利性流动。

第二,先做增量的资本账户开放,存量先不动。

第三,可以先从线上数字人民币渠道做双向流动的便利化,线下的体系则要更为谨慎,韬光养晦,先做好业务场景的布局。

Q:《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有专门的一小节讲浦东的金融开放。提出“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支持浦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如何理解离岸金融?上海浦东建设离岸金融体系和离岸交易的可行性、必要性是什么?

孙立坚:离岸金融服务是利用好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比较优势,通过加大金融开放的力度和较为特殊的制度安排,来增加非居民人民币使用的场景(离岸业务),从而稳中求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从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浦东不仅已经成为国内的金融中心,也是亚洲的一颗金融“新星”。此次规划的指示,充分显示了国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通过双循环战略对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追求,也希望上海起到排头兵的示范作用,继续打造一个更高规格的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而不是单一地或者碎片化式地去追求世界领先。浦东新区可以说是中国城市最完整的一个样本。《意见》给浦东提供的指引方向,应是旨在让全国各地今后也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毕竟各地发展阶段不同,该文件并没有强调“可复制可推广”,而是提出浦东的发展要迈上一个更高的层次,甚至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准。

因此,浦东应该以此为契机大胆地闯,用好《意见》释放的政策红利进行高水平改革开放。

Q:这次提到了很多债券市场的建设,“支持在浦东开展简化外债登记改革试点。完善外债管理制度,拓展跨境融资空间。推进在沪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包括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在内的中国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进一步便利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请问您怎么看?有何发展建议?

孙立坚:债券市场是国家本币国际化的标杆产品,是货币国际化向世界提供安全资产的最核心元素,能不能得到世界的公认,能不能把体量做到世界参与进来的最大的市场,是很关键的。货币国际化不是看风险资产,而是看安全资产是不是安全,安全市场是对冲风险的重要根据。债券交易中心在上海,所以上海可以利用现成的债券市场,海外资金正常持有债券的特征,做好人民币信用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发挥保管资金的功能。

Q:“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这会给科创版带来什么变化?

孙立坚:科创板在注册制改革后又通过开放的模式来增加海外企业进入中国价值投资的赛道,一是有利于我们投资者财富效应的稳定和增长,二是对我们已有上市公司产生鲶鱼效应,三是更重要的是增加人民币输出的健康渠道,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

Q:“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这两句话该如何理解?

孙立坚:做市商制度是交易机制提高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外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尤其它在解决价格发现、流动性保障、信息披露等功能上有独到的优势!我们要做国际开放的金融市场,甚至确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与日俱增,所以,我们的交易机制一定要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做市商制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市场交易机制之一。

Q:自贸区从2013年开始试点,在金融方面,它已经完成的成果有哪些?还有哪些自贸区未能解决的金融开放问题,有望在此次改革中解决呢?

孙立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走到今天,它取得最大的功绩体现在“三位一体”方面:

一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舞台),如主板和现在的科创板,QFII额度放开及其配套机制的改革。

二是机构化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演员),其中包括在负面清单的推动下,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等,大大提高了上海金融中心在国际的地位。

三是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开放(道具),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人民币金、人民币石油等,再加上自贸区探索的各种人民币离岸业务不断推出,更重要的是机制优化,负面清单、一网通服务等(一体、脚本),有机的把“三位”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

未来最大的主攻方向就是要通过在岸国际业务的开放和离岸业务的创新和培育,不断推进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结算和支付的比例;通过全球资管中心的建设来增加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储备资产的地位;通过中国在国际市场经济体量的增加以及为离岸业务服务能力的提高,以及安全防线监管能力的强化,来增加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锚的全球货币和资产的定价地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