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纯、纪昊楠:欧盟寻求弹性供应链并非“脱钩”
2021年05月12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2793

欧盟日前更新了其产业战略,希望加强单一市场弹性,并在对原材料、电池、活性药物成分、氢、半导体、云及边缘计算等六个战略领域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引发广泛关注。由于中欧在供应链上深度套叠,欧盟的做法也引起了对中欧经贸关系转冷的担忧,甚至有美媒夸大解读为欧盟试图与中国经济“脱钩”,体现了“中欧关系断崖式下滑”。

就事论事,此次产业战略更新不应被视为针对中国的“直接打压”措施。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欧盟多个领域供应链出现瓶颈,对欧洲经济带来剧烈冲击,引起欧盟高度重视。例如,欧洲引以为傲的汽车行业正在遭受缺“芯”危机,而在抗疫首要的医疗领域,欧盟也面临严峻的药物短缺。

事实上,供应链、产业链遍布全球的大型经济体,供应链风险挑战不可避免。在全球疫情背景下,拜登政府启动针对美国供应链的全面重审程序,我国也在“六保”工作中提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于主要经济体进行供应链审核,不必太大惊小怪。此次欧盟产业战略更新,明确提到“疫情让欧盟认识到技术和工业方面的战略依赖情况”,要求与不同国际伙伴合作,实现国际供应链多样化,同时“在必要时进行储备和自主行动”。换言之,欧盟立足疫情下经济复苏,主要关注自身的供应链安全,为应对冲击进行准备,而不是借供应链调整试图破坏其他经济体的全球化发展,此举与欧盟支持多边主义的立场并行不悖。正如此次更新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所言:“在危机时期,有弹性的全球供应链必不可少,因为它们有助于吸收冲击,加速复苏。”

回望过去,欧洲产业战略代表的欧盟产业政策是欧盟应对全球化长期挑战、维持或重振其全球经济前排地位、提高其产业竞争力、寻求战略自主的一系列自救政策的一环。时下对于欧洲经济、产业优势的丧失,欧洲人充满忧虑。布鲁盖尔智库分析称,欧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持续下降,竞争力逐渐丧失,中国正在迅速赶上,甚至在电子行业等实现超越。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新兴的互联网领域也被美国拉开差距。欧盟逐渐意识到在国际竞争中落于后手。

欧洲对于经济发展乏力、技术创新与应用滞后的反思由来已久,德、法、意等主要成员国纷纷推出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在国际金融危机与《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再工业化”、“工业4.0”、数字及人工智能等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0年以来,欧盟层面已经出台了5份产业战略文件,去年更是密集出台了《欧洲数据战略》《欧洲新产业战略》《欧洲能源系统一体化战略》等文件,还提出《供应链法》草案,力图以曾经欧盟嗤之以鼻的“保护性措施”推动欧盟经济竞争力的回归。此次更新聚焦半导体、云技术等领域,体现了欧盟一以贯之的思路。

当然,欧盟保障供应链安全并未纯粹遵循跨国企业追求“零库存”的利润考量,也非单纯地排除经济风险,而多少含有某些值得提防的国际政治意涵。

一方面,欧盟的供应链审查既可以为保障自身供应链弹性服务,例如通过“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集聚资源,也有可能为打击特定供应商提供借口,成为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后续落实措施有待观察。

另一方面,欧盟支持在战略领域建立新的工业联盟,制定标准方面制定战略或立法,“抱团取暖”的心态显露无遗,而欧盟与美国供应链审查领域的重合,以及对于标准的关注,也为未来二者进行某种排除中国的合作留下了空间。与更新文件同时发布的还有《关于扭曲国内市场的外国补贴的法规》草案,该草案提议允许欧盟对特定部门或经济活动类型发起一般市场调查,中国企业也可能受到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技术创新,中欧科技与产业差距持续缩小,欧盟产业政策的保守性还将进一步加强,中欧竞合关系中竞争性一面会继续凸显,全球产业链调整也会对我国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一味地保护并不能令欧盟长远的发展高枕无忧,相信欧盟无意闭关自守,欧委会已将目光投向了代表未来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中欧在创新和研发领域的合作有着广阔空间。

(丁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季昊楠,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