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伟: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发展需求
2021年01月19日  |  来源:中国投资参考  |  阅读量:3607

导读:我们推动全球化进程,就是要创造更加平衡的全球化,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经济全球化,分享发展红利,世界市场规模成倍放大,而一带一路则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动力

●一带一路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

●产业链的多种重构

一带一路已走过7个年头。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出现衰退,但一带一路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2021年,在抗疫与经济复苏的强劲需求下,一带一路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相关国家取得互利共赢新发展。近日,本刊就上述问题专访了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

一带一路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

《中国投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了,在您看来,取得哪些经验?

黄仁伟:从经济规律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满足了世界发展的巨大需求。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包含的五通之首,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的互联互通。要实现互联互通,至少需要上百万亿美元的投资。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亚洲开发银行就提出建立泛亚基础设施网络,但至今仍没有落实。中国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7年时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2015年,为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倡议设立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止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国数量已达103个。由此可见,世界各国发展的客观需求目益凸显,这是最重要的,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全球化的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推动全球化进程,就是要创造更加平衡的全球化,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经济全球化,分享发展红利,世界市场规模成倍放大,而一带一路则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动力。

而我国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强大优势为实现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近20年的高速建设,不仅将我国基础设施更新至全球领先,而且使我国基建企业的建设能力,项目承包能力提升至世界级水平。因此,将全球发展的巨大需求与我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相结合,是一带一路行稳至远的重要基础。

其次,央企、国企、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形成集团力量共同走出去,成为落实推进一带一路的先锋队,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宽了道路。

第三,一带一路与地方发展战略以及地方企业的发展规划紧密对接。我曾在山东,云南,浙江三地考察调研,各地根据自身产业优势,在一带一路指引下,带动地方企业走出去,收效显著。例如,山东省具有劳动力优势,在海外承包了大量的国家重点项目。另外,山东省在海外建设园区数量多,质量高。以核心企业带动产业园区越做越强,而园区具有安全,成本低的特点,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门槛、风险,使入园企业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赢。

第四,一带一路要从全面铺开走向重点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起初带动我国周边国家,经过7年时间,一带一路合作国家遍布全球。然而过去几年“一带一路”的发展环境发生很大改变,疫情又加重世界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一带一路”项目进度,我们要抓住这一间歇期,认真进行“一带一路”战略调整,以适当速度节奏,确保重点地区和高质量低风险的项目进展。

第五,重视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的配套选择。首先,要重视基础设施项目与产业投资的配套发展。既要保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推进,更需引进产业项目落地,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重视教育、卫生、环境、旅游等领域的项目在一带一路不同地区的配置。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开展这些领域的项目合作,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健康之路、绿色之路、文明之路。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冲击全球,我们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防疫合作,共同抗疫,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

第六,一带一路投资进入多元化、多边合作阶段。为保持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我们秉持开放,公平,透明原则,促进投融资模式多元化,扩大多边合作,积极与更多国家,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朋友圈。

多年实践表明,在项目投资及运营管理领域的规则制定方面,一带一路收获了许多经验,也有一些不足,未来,一带一路项目在规则优化与完善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为越多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做好服务。

《中国投资》:还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黄仁伟:我认为,从长远看,一带一路肯定会成功。但短期来看,不能走的太快,战线也不宜太长,否则容易造成力量配置分散,重点不突出。对重点项目的风险评估还要加强。

近期全球受疫情影响,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隙进行调整,集中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并且,在坚定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提下,认真详细评估项目风险。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要仔细评估,对于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需要迅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打造为绿色之路奠定基础。

2021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号首列班车在重庆团结村站等待发车。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智能家电的中欧班列一路向西,驶往欧洲的德国杜伊斯堡和波兰罗兹。(新华社记者 唐奕摄)

产业链的多种重构

《中国投资》: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未来进程?有哪些重点区域?

黄仁伟:10年内,一带一路将呈现大发展的态势。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出现衰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却呈现增长趋势,对带动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7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为5-10%,对一带一路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今年,在全球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增长也会在25%左右,成为国内经济及外部经济中最亮眼的部分。特别是中欧班列呈现出100%的增长速度。待疫情过去,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恢复正常后,随着国家发展需求的逐步上升,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投资还会持续增长,因此,我认为,一带一路的合作前景非常乐观。

其次,当前全球面临疫情冲击以及经济衰退的严峻挑战,导致国际产业链发生深刻变化。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调整产业链布局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产业被外移。而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国际产业链转移创造了条件。鉴于目前全球产业链正在逐步缩短,我们应打造产业链集群,在北美、欧洲、亚洲形成产业链集群,这个调整重构过程中对产业及基础设施配套的需求,将给中国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创造发展机遇。

国际产业链重组也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这要与我国的产业链转移结合,带动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链,从一带一路国家走向欧美。实际上中国产业链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延伸了。一带一路必将成长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我们要吸引更广泛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要带动更多产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重视品牌建设,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化品牌,从而形成多种经营的产业链。因此,我认为,企业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第三,重视境外产业园区对企业落户海外的带动作用。为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让已经在海外植根多年的产业园区继续发挥作用。同时,积极扩展园区规模,建立全产业链园区和较大市场规模的完整产业链,从而快速形成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四,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我认为,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在20年内稳定在1:4-1:5之间,已经是很好了,将极大促进产业转移。并且使原材料及资源类产品进口成本大幅降低。人民币购买率提高了20%,投资能力提高了20%。

第五,应尽量将产业链延伸至边疆地区,比如云南。云南是我国与印度洋距离最近的省份,从瑞丽到皎漂港约几百公里,如果从昆明经上海出海口,过马六甲,再到印度洋,距离达1万公里以上。所以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不一定要去东南亚国家建厂,而选择在中缅边境投资建厂,还会为我国边疆地区增加一条产业带。现在中缅经济走廊、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项目都在积极推进。云南的中缅边境、中越边境、中老边境,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更具沿海优势,将是产品走向中东,欧洲,非洲市场的捷径。在新疆形成一条产业带,在紧邻俄罗斯的东北也建成一条产业带,从而将一带一路巩固边疆和睦邻友好紧密结合。

最后,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我认为一带一路主体是市场行为,且必须是市场行为。这样将来它才可以做到几百万亿的规模,并且可持续发展,才可以被世界各国接受。一带一路倡议只有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配合企业的市场行为,才会行稳致远。

《中国投资》:除了您提的重点区域,还有哪些重点产业方向?

黄仁伟:从产业看来,制造业,矿产,都将是重点的传统产业,另外,通信业,5G技术,现代物流业等新兴产业如能在一带一路国家迅速展开,形成一带一路5G网络,带动更多产品随着物联网改造,变成有物联网的工业品,将推动“一带一路”国家跨越工业化的后期,进入后工业化。全球产业结构将发生颠覆性改变,将一带一路打造为“数字之路”。

从重点区域看,除上面提到的区域外,非洲也将成为一带一路重点区域。

从资源配置看,我们还是应着眼全球,均衡发展。

(黄仁伟,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