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勉:疫情下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变化趋势分析
2020年11月09日  |  来源:俄罗斯研究2020年第5期  |  阅读量:11310

内容提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和反复,猛烈地冲击着全球事务和国际关系,加速在此之前已经逐步形成的质变聚积,催生着新的国际格局和世界新秩序。然而,在基本和平的条件下,国际格局的根本变化和世界新旧秩序的交替,需要经历多次反复后才能最终完成。中国、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国际力量正在从指导原则、主要议题、规范机制等方面进行有关的探索和准备。国际社会的多数成员在合作抗疫中增强了多边主义,但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等,对国际多极化格局和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形成了最大的挑战。因此,分析和研究疫情下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变化,有助于提高实践和理论自觉,促进当代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2019年底和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百年未遇之大疫,截至 2020年10月7日,全世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超过3600 万例和105万例。国际社会面临的危机不仅在于生命健康领域,而且还有经济、政治、安全、社会等叠加而成的综合性挑战。

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了世界主要力量对比(即国际格局)在原有轨迹上加速变化,世界主要力量加快重新组合。一方面,美国主导的盟国体系无法应对疫情的挑战,许多盟国友邦不再听从盟主的发号施令,美国在世界上的思想感召力和政治影响力急剧下降。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等战略人士撰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和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决策者不积极应对,疫情可能成美国的"苏伊士时刻"。另一方面,中国在抗疫中不但向世界展示了其体制机制优势和强大的应变能力,还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全球防疫抗疫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例如,截至2020年9月初,中国已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向世界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中俄在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的时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增添了战略内涵",为大国合作树立了典范。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就抗疫和全球卫生合作保持紧密联系,展现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时代意义和全球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思想文化,也在新形势下展现了新的影响。

国际格局的变化势必会导致世界秩序的变化。国际格局是世界秩序的基础,世界秩序又会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的反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俄罗斯前外长伊戈尔·伊万诺夫认为,新冠疫情推翻了有关当前世界秩序的诸多假设,成为二战以来国际政治的重要分水岭。疫情不但加速国际格局的已有变化,并催化新旧世界秩序的过渡和交替。在多极化格局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持续发展和更加积极地走向国际舞台,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掌控的国际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美国"独步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传统大国、发展中大国、中等强国和中小国家集团等共商天下大计,世界卫生组织在协调全球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坚持客观和专业精神,坚决顶住美国的强大压力,这些都反映出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但是,国际多极化格局下如何建设和做实世界新秩序,仍是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和大难题。在世界新秩序的议题设置上,一定要全面考虑和综合平衡,特别是要照顾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要使他们在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拥有应有的议题设置权、话语权和规制权。在这点上,广大发展中国家绝对不能妄自菲薄,一定要敢想敢说敢为,真正做到共建、共商、共享,努力同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世界的历史始终沿着人类已经或尚未认识的轨迹曲折向前发展,回顾历史可以鉴往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5年以来国际格局的运动轨迹已经证明∶西方霸权主义再也不能控制和主导世界,非西方力量在克服各种困难中不断上升。一个基本平衡、比较稳定、相对公正合理的国际格局值得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打造,它的最终形成虽仍需时日,但决非遥不可及。

一、渐变基础和突变冲击

自世界近代史开始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逐步形成和发展。数百年来,大国关系向来与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密切互动。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着国际政治和安全、世界经济和科技、社会意识和思想文化等重大议题进行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或改变国际格局、国际体系、世界秩序以及相关的原则、规范、战略、政策和理论等。

(一)全球主要议题的调整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首要议题,而且随着疫情的发展和蔓延,还会更加深刻地影响到全球经济、外交、政治、安全和社会等重要议题,对主要大国和整个国际社会提出更多的时代性新挑战。

1.传统和非传统安全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两大时代主题和命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而安全则是发展的保障。疫情下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和传统威胁相互影响和交织,增加了安全议题的复杂性和应对难度。

传统安全威胁挥之不去。冷战结束以来,人类避免了世界范围的超大规模战争,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燃起的战火至今尚未完全熄灭,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成为地区战争的前沿,在一些非洲国家战事也时有发生。虽然这些战争和冲突具有地区性和局部性特征,但还是对国际安全形成重大和持久的挑战,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全球和地区的安全治理。

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在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同时,不得不面对日益增多和强化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传染疾病和金融危机等接踵而至,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安全威胁的层次结构突变,流行疾病、气候变化、移民问题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更为突出,重新审视国际安全的基本原则刻不容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属于"超级非传统安全"威胁,是百年未遇的流行疫情、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变量,并外溢为经济、社会和安全的综合安全威胁。

国际共识的建构和解构。直至 2017年,国际社会在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上具有一定共识,如在传统安全威胁方面防止大国间的直接武装冲突或战争,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则是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疫情等。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上台后,美国大肆推行美国优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退群"和"建群"等内外政策,重点强调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把矛头直指中国和俄罗斯。美国此举不仅猛烈冲击着国际社会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议题上得来不易的共识,而且还将国际分歧和对抗扩散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对此,中国提出不能以牺牲别国安全来寻求本国的安全,不能通过霸凌行径剥夺别国的发展权利,呼吁各国共同抵制所谓本国优先的歪理,共同反对零和博弈的邪道。这为维护国际共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国际社会面临新的选择

世界主要议题的调整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一定时期内主要任务的认识和界定,需要各个行为体进行磨合,共识度的高低决定着应对和解答主要议题的成功与否。

疫前因素的延伸放大。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全球治理等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问题导向的特征,因此,国际社会需要界定和应对每个阶段的主要议题。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主要议题逐步从安全议题拓展到发展议题,主要行为体也围绕着这两个主要议题进行互动,如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中的大国关系、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公平问题、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条件和方向等。这些因素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增加了新的条件和变量,在延伸和放大中转化为新的议题。

疫中合作的困难阻力。面对威胁到整个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新冠肺炎疫情,抗疫防疫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前世界的主要议题。但国际社会在现阶段对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认识的初期,现有的医学知识手段还无法完全有效应对,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明显落后,难以防控其在世界各地继续蔓延。因此,世界各国在抗疫进行的过程中面临两难的选择∶抗疫需要以社会隔离和经济缓行为代价而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但长期"封国封城"造成的失业和贫困实际上也威胁到人民的有效生存。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执行主席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认为,部分国家将政治和经济利益置于人类共同利益之上,应对共同挑战的集体行动意愿下降,民粹主义和排外心理上升,导致政府与民众、国与国之间缺乏互信的恶性循环。许多国家实际上难以始终把抗疫防疫放在首位,导致政策摇摆和疫情反复。例如,美国确诊病例高居世界榜首,但美国联邦政府选择稳定经济优先于防疫,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甚至将特定国家污名化,制造仇恨与对抗的"政治病毒"。巴西总统博索纳罗追随美国的防疫政策,也导致巴西确诊病例高居世界前三。

1 2 3 4 5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