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勉:疫情下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变化趋势分析
2020年11月09日  |  来源:俄罗斯研究2020年第5期  |  阅读量:13019

3.国际思想理念发生重要的变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受到全面和紧迫的威胁,人类社会的地球村和共同体意识得到了增强,美国特朗普政府将选举政治置于人民生命安全之上以及利用疫情对华施压的言行则不得人心。对于世界各国和人民而言,追求的不是大国博弈而是世界和平,希望拥有与时代进步相一致的美好生活和生命安全。创建美好生活和安全健康人生的普遍愿望,在本次疫情中体现出深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此,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指出∶各国疫情防控是否成功与政权性质无关,但缘于国家能力、社会信任和领导好坏。实际上承认了西方"民主"制度并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要条件。

4.国际力量对比接近质变的拐点

二战以来,国际力量对比在基本和平的条件下发生过两次重大的变化,即两极格局的兴替以及美国短暂独霸和"一超多强"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第三次国际力量对比变化。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主任季莫菲·博尔达切夫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引发的全球力量平衡变化,决定了当前国际政治的整体发展进程。由于自由秩序产生和存在的时代已经结束,因此克服自身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复存在了。经过更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我们再"回头看"本次抗疫之战时,或许可以将其视为国际力量对比质变拐点的前夜。这是因为,国际力量对比的方向虽然已经难以逆转,但真正的质变还需要更多类似应对恐怖主义、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的多轮催化。国际社会对此应有足够的战略视野和战略耐心,不断努力促进质变拐点的早日到来和确保拐点之后的持续发展。

思想文化和理论进步。在国际抗疫过程中,思想、文化和理论的比较和竞争,疫后将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遭到普遍的批判和反对,西方唯利是图的思想更是站不住脚。与此相对照的是,非西方的生命优先和集体主义等理念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这是较利益分配、战略角逐和组织机制更加长期、复杂和困难的思想理论磨合和各种文化交融,因为这不仅涉及西方和非西方,而且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历史、文化、思想、理论以及宗教等。

二、国际格局的变化

在疫情中,世界主要力量对比的变化速度、内涵和形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且还要延续到疫情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同时还要转化为国际格局变化的新发展和新动向。

(一)格局变化的时代意义

疫情中和疫情后的国际格局变化,虽然没有完全改变西强东弱和北强南弱的基本态势,但却有力地推动着东升西降和南上北下的时代发展趋势。

力量对比的内涵变化。二战以来,发展中大国同美欧大国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过三次重要超越。第一次是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在政治旗帜上的超越,第二次是后发经济对成熟经济的发展模式超越,第三次是在疫情中已经表现出的全球和国家治理的理念方法超越。疫情给当代大国力量对比带来的变化,不仅表现在经济、财政和金融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政治、社会和思想理念方面。世界主要大国都受到疫情的猛烈冲击,它们的经济大多为负增长,财政收入锐减,金融情势严峻。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代表,其恢复速度和程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尤为突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应对思路、治理理念和政治影响等方面优于美欧国家,为世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做出了示范性和引领性的贡献。

格局变化的重要动向。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没有使国际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促使后者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不断前进。其一,治理能力的提高。非西方国家在抗疫中增强了国家和国际治理的能力,这是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又一重要发展。其二,治理理念的新提升。中国在疫情中和疫情后发展了"以人为本"和"生命第一"的先进理念。其三,多边主义增加了新的内涵。绝大多数国家坚持国际合作抗疫,支持世卫组织在抗疫中的协调动员,美国"退群"则陷入四面楚歌。

大国战略布局的调整。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处在国际格局发生质变的前夜,正在进行新的战略布局。首先,此次疫情明显提升了非传统安全的战略意义。在国际战略布局中,由于地缘战略和地缘政治的历史惯性和现实需要,地域布局往往重于领域布局,但新冠肺炎疫情在 21世纪前两次应对恐怖主义和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再次提升了领域布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提升公共卫生在非传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疫后很可能形成非传统安全的"4+1"新常态,即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加上其他问题(如难民潮)。第三,大国间国际战略布局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国以外的大国在非传统安全上的共识要远大于在传统安全上的共识,下一步目标是要在相关的多边主义、全球治理和专项应对的共识基础上,调整战略布局,减少战略摩擦和增加战略协调。

(二)疫情下的国际多极化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多极化格局更加明显,美国的反弹和逆袭也在加强,但总的趋势是加快了国际多极化格局向多极格局的历史性过渡。

多极化向多极的递进。国际多极化格局和国际多极格局具有递进关系。当前疫情中的国际格局仍处于多极化的进程之中,尚未实现"国际多极格局",但是国际多极化格局迈向国际多极的步伐明显加快加大,美西方已不能维持其在国际格局上的许多主导权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特朗普政府强化了视中国为主要挑战者和竞争者的战略判断,对华的战略打压和围堵达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峰。此外,一些西方大国也在其国际战略上公开把中国列为战略威胁,追随美国共同维护西方对世界的主导权。所有这些形成了国际格局更替进程中的回流和逆流,增加了从国际多极化格局向国际多极格局过渡的难度。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与美国的倒行逆施猛烈冲撞,充分体现了世界两大力量围绕和平发展的主题和命题而展开的重大斗争,充分体现了国际格局更替具有长期和反复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国际格局更替有足够的战略耐心。

常规和超常规的发展。在近代、现代和当代国家发展中,中国最近数十年的超常规发展是在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特例",而不是后进国家发展的"常态"。在当前的形势下,更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发展中大国需要凝心聚力。欧美等西方力量的集结和凝聚,经过数百年的反复才达到当前的规模和水平,而发展中大国作为一个经济和政治的集合名词仅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它们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和现实发生的矛盾,在战略、政策、运作等方面的凝心聚力可谓任重道远。

(三)疫后国际政治安全格局的变化和趋势

疫中和疫后的国际政治安全格局沿着疫前形成的轨迹加速运行,不同的力量和战略思维在互动中不断变化,正在为根本性的国际政治安全格局变化积聚着最终的条件和最后的冲击。

1.东西方政治对立趋势增强

在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和总体战中,美西方的思想理念和政治制度中的缺陷暴露无遗,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根本无法应对当前的全球性挑战,美国作为盟主的政治影响力日趋式微。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美国纠集了一些西方国家以维护西方自由民主政治制度为名,集中和轮番对非西方的中国发动全面政治攻击。中国作为非西方国家的主要代表,被迫在各种狂风巨浪中挺身而出和做出反应,对无理攻击进行必要的反击,形成国际政治的斗争竞争不断加剧的严重态势。

2.安全多极化的新特点

不仅有主要由美国和中国组成的第一层次的角力,还有欧洲、俄罗斯和印度等第二层次的参与和第三种力量的出现。在中美两国在第一层次上进行战略竞争之际,第二层次力量在国际政治安全格局中的地位相对提高,竞相成为第一层次国家争取的对象。中国在继续加强同俄罗斯的战略协调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正在努力争取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以及欧盟。美国在调整与欧洲盟国关系的同时,正在加强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并以后者对华进行战略牵制。此外,美国还试图对中俄关系进行战略离间。疫情使第三种力量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超越东西和南北吵域而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混合的新群体,适应了国际多极化和世界多样化的历史趋势。二是新群体希冀在疫后国际体系和世界秩序变化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规制权,推进多边主义和改善全球治理。三是新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国际多极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东西、南北两大力量的妥协与合作,并增加了国际政治安全格局发展的又一选择。

3.世界各种力量的共同发展和相互制约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世界各种力量最终会认识到国际合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它们要在新的矛盾、竞争、斗争中学会和平共处之道。对于世界主要力量特别是中国和美国而言,都要认识到自己力量的有限性,承认和顺应多极化才是人间正道。而对于第三种力量来说,它们也要认识到利用矛盾获利者不大,而做大蛋糕才能合作共赢。

1 2 3 4 5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