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骥:开放,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
2020年11月03日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2日 05版)  |  阅读量:3200

开放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提供了行动指南。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员张骥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再次向世界发出明确信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和国际政治中的风浪,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会动摇;不仅不会动摇,而且在“十四五”期间的新发展格局中,还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向世界呈现一个更加自信开放的中国。

“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在辩证分析国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体现出我们党对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对外开放的新认识。”张骥说。

张骥认为,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国际影响与日俱增的全球性大国,既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与世界互动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开放,已成为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

“中国的开放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张骥说,中国外向型经济为世界提供了巨大市场和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中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对维护全球经济秩序和促进开放型的世界经济至关重要;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公共产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人类社会贡献新的治理经验和发展道路;中国对国际制度和国际组织改革的开放性、包容性为国际秩序的和平变革提供了空间。

张骥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绝不是要降低对外开放,而是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我们相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为人类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员。)

回到顶部